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其實是個非常大的誤區(qū),肌少癥帶來的“瘦”危害不容忽視?!凹∩佟彼鶐淼娜砑∪獾乃p不僅會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還會增加其發(fā)生骨質疏松癥、跌倒、骨折、殘疾甚至過早死亡的風險,從而導致家庭乃至社會投入的護理成本和醫(yī)療成本大大增加,對社會的經濟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存錢不如存肌肉,早日練腿儲蓄“肌量”,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儲蓄“健康本錢”。35歲之后,人體肌肉會以每年約1%的速度流失70歲以后流失加劇。60歲以上約30%的人會受到肌少癥的影響,到了80歲,肌肉流失總量可達50%,易發(fā)生跌倒。在整個肌肉流失的過程中,下肢肌肉數(shù)量和力量減退比上肢要明顯,導致“人老腿先老”的現(xiàn)象。
如何識別肌少癥?三種方法,自查腿部肌量
一、步速測試
操作方法:以平時的步行狀態(tài)行走6米。
結果說明:所需時間超過6秒,則為步態(tài)緩慢,提示腿部肌量不足。
二、測量小腿圍
操作方法:采取坐位,裸露小腿,
將皮尺環(huán)繞小腿最粗處所測得的周徑,即為小腿圍。
結果說明:男性小腿圍<34厘米,女性小腿圍<33厘米,提示腿部肌量不足。
三、站立測試
操作方法:坐在沒有扶手的椅子上(雙腳著地、雙手交叉于胸前、不靠著椅背),然后站起身,緊接著再坐下,重復5次。
結果說明:所需時間大于12秒,提示下肢肌肉力量不足。
肌少癥如何運動?趁早練腿,老了不“跌”
肌肉是人體活動的“發(fā)動機”,肌量減少會削弱人體的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成年階段,在改變偏食、飲酒等不良行為的基礎上,趁早鍛煉腿部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的整體功能,延緩衰老。
01抗阻運動,肌肉流失的“暫停鍵”
抗阻運動是指人體調動骨骼肌收縮來對抗外部阻力的運動方式,可防止肌力快速下降,是減緩肌肉流失的重點核心運動。
1.運動形式
包括蹲坐、坐位蹬腿等,需要注意以下動作要點。
蹲坐:身體直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屈髖屈膝向下坐;緩慢起身;放下雙手,身體恢復直立。
坐姿蹬腿:雙腳與肩同寬,一腳勾起腳尖,自然上抬;向前下方伸直膝蓋并蹬腿。
2.運動時間
每次抗阻運動持續(xù)30~60分鐘,每周建議進行2~3次抗阻運動,兩次運動間隔48小時。
3.運動強度
從低強度(30%~39%HRR)開始,每個動作重復8~10次為一組,每次進行1~2組,組間休息1~2分鐘。之后,逐漸增加重復次數(shù),并通過啞鈴和沙袋等來增加運動負荷,達到中高強度(40%~89%HRR)。
02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的“最佳搭檔”
有氧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運動耐力,增強機體對抗阻運動的適應力,形成運動的良性循環(huán)??棺柽\動結合有氧運動,有助于減緩肌肉流失。
1.運動形式
包括慢跑、游泳、騎車、太極拳、八段錦等適合自身的有氧運動。
2.運動時間
每日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5天;或每日至少2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活動,每周3天;或兩者相結合。
3.運動強度
平常不太運動的人,從低強度開始,逐漸達到中等強度;有規(guī)律運動習慣、體能較好的人,從中高強度開始并維持。
肌少癥如何安全運動?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安全是運動的首要原則,包括運動環(huán)境的安全、運動穿著安全和運動行為安全。運動時要穿著舒適的衣服與鞋子,在運動過程中還要注意調節(jié)呼吸,如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要循序漸進,需要科學地、逐步地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鍛煉應持之以恒。最后,需要牢記以下注意事項:
1.運動前,慢走3~5分鐘來熱身。
2.運動時,保持自然呼吸狀態(tài),不可屏氣,以免缺氧或血壓波動幅度過大。
3.運動中,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等不適立即停下休息,休息后無法緩解,需要就醫(yī)解決問題。
4.運動后,慢走2分鐘并拉伸,以放松肌肉。
千金難買老來肉,存錢不如存肌肉。肌肉意味著力量,象征著更強的生命力!我們每個人應該從現(xiàn)在起“儲存肌肉,為健康護航”,堅持科學的膳食營養(yǎng),專業(yè)的運動鍛煉,有效改善肌肉質量、力量和軀體功能。
【參考文獻】
[1] Yasuda T. Selected method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rcopenia[J]. Cells, 2022, 11(9): 1389.
[2] 崔華,王朝暉,吳劍卿,等,老年人肌少癥防控干預中國專家共識(2023)].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3,42(2):144-153.D0l: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3.02.002.
[3] 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01.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23,42(01):3-13.-D01:10.16038/i.1000-6710.2023.01.012.
[4] 劉娟,丁清清,周白瑜,等.中國老年人肌少癥診療專家共識(2021)[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1,40(80):943-952.
[5] 于普林,高超,周白瑜,等.預防老年人肌少癥核心信息中國專家共識(2021)[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1, 40(8):953-954.
作者:高彩萍 吳云峰
單位: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
主審:翟華(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編輯:賈靜(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