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要出頭的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
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們已經(jīng)站起來了
回去吧趕快回去吧!
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這段鏗鏘有力的文字
出自著名的
《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這封信一經(jīng)公開
就在中國留學生中引起轟動
《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牽頭組織起草
這封公開信的
正是25歲的朱光亞
青年朱光亞
近日烏克蘭局勢日趨緊張
我在烏公民處于較高安全風險
中國已準備包機接在烏公民回國
彰顯了中國紅的強大安全感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
中國已不是當初的中國
中國紅的底氣
離不開一批批
像朱光亞一樣愛國的有志之士
心懷國家大志
前仆后繼為祖國的發(fā)展鞠躬盡瘁
朱光亞在原子能院指導工作
朱光亞“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卻被譽為
中國科技的“眾帥之帥”
他與錢學森一起
登上《紐約時報》
被稱為錢學森“背后的人”
他是中國工程院的首任院長
也是“兩彈一星”元勛中
最后被解密的一位
2022年2月26日
是他逝世11周年的日子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
朱光亞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他的考卷
“連標點符號都找不著錯”】
1924年12月25日
朱光亞生于湖北省宜昌市
1942年
他在中央大學物理系就讀1年以后
得知西南聯(lián)大在重慶招收插班生
便去應考并順利考入該校
他在西南聯(lián)大的作業(yè)本
全英語行文
手畫圖示似印刷體一般
批改處幾乎全是對鉤
據(jù)朱光亞之子朱明遠所說
“有位數(shù)學老師
說我父親的考卷
連標點符號都找不著錯”
朱光亞的西南聯(lián)大作業(yè)本
在西南聯(lián)大理學院學習期間
朱光亞受到
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影響和熏陶
1946年9月
物理學家吳大猷推薦
朱光亞赴美留學
朱光亞在美國學習時留影(左起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
他一邊作為吳大猷的助手
做理論物理課題
一邊攻讀博士學位
學習的是與“原子彈之夢”
最接近的研究領域之一
實驗核物理
朱光亞在美留影
留學期間
朱光亞的學習成績
始終全部是A
連續(xù)四年獲得獎學金
教授常夸獎他的考卷工整
“看起來是享受”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
年底,朱光亞牽頭組織
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并送給美國各地區(qū)中國留學生
傳閱、討論、聯(lián)合署名
到第二年2月下旬
已有52名決定當時回國的
留學人員簽了自己的名字
1950年2月底
剛剛獲得密歇根大學
核物理專業(yè)博士學位不久的朱光亞
拒絕了美國經(jīng)濟合作署
提供的救濟金
在美國對華實行全面封鎖之前
搭乘“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
取道香港返回祖國
【他曾是北大最年輕副教授
作為翻譯參與板門店談判】
回國僅4天
25歲的朱光亞就站在了
北京大學物理系的講臺上
他是當時北大最年輕的副教授
主講光學和普通物理
商務印書館出版了
他的專著《原子能和原子武器》
這是中國當時系統(tǒng)論述
核武器知識的學術著作之一
1952年
被選作板門店談判翻譯的朱光亞
親眼見到美方談判代表的囂張
因為有核武器作底牌
美方代表非常強硬
談判異常艱難
這讓朱光亞明白
年輕的共和國要想真正獨立
不受人欺侮
必須擁有強大的現(xiàn)代化國防
【他講的課被學生稱為“藝術精品”】
1953年
朱光亞被分配到
剛剛建立的東北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前身)物理系
被學校任命為物理系
特殊實驗計劃組副組長
那一年朱光亞只有28歲
當時的物理系可謂一窮二白
朱光亞在領導創(chuàng)建物理系的同時
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
雖然教學任務繁多
但朱光亞的每門課
都是思路明晰、語言簡練
被學生們稱為“藝術精品”
他的學生陳佳洱院士回憶說
“聽朱老師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在教學中,他不僅給我傳授各門課的基礎知識,還教會我怎么思考問題、研究問題,把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授朱光亞(右)與學生陳佳洱(左)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晚上
他第一次醉酒】
1956年
新中國決定發(fā)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yè)
這一年
朱光亞參與籌建
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
擔負起為中國培養(yǎng)
第一批原子能專業(yè)人才的重任
同年4月
朱光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那時中國核武器的研制
還是一片空白
最困難的是剛從全國各地調(diào)來的
技術人員專業(yè)知識不足
不少人從未見過鈾是什么樣子
60年代王淦昌與聶榮臻(中)朱光亞(右)在核試驗基地
1962年
第九研究所向領導人提出
將在兩年內(nèi)進行第一次核試驗
為此,朱光亞親自編寫了
我國核武器的兩個“綱領性文件”
這兩個文件對后來的原子彈研制工作
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而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研制的關鍵時期
美、蘇、英簽訂了《部分禁試條約》
妄圖把中國核武器事業(yè)
扼殺在搖籃里
朱光亞在調(diào)研后寫出了
“停止核試驗是一個大騙局”的報告
還說“我們絕對不能上他們的當
我們不僅能試
反而還要抓緊時機
時不我待”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朱光亞望著騰空躍起的蘑菇云
禁不住潸然淚下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當晚的慶功會上
朱光亞喝醉了
據(jù)朱光亞之子朱明遠所說
這是他第一次喝醉
也是唯一一次
【一生做一事
他將一生獻給了祖國】
1965年
中央領導人宴請
核武器研制與試驗部門代表
錢學森坐在周恩來總理左邊
朱光亞坐在右邊
錢學森負責導彈
朱光亞負責核武器
錢學森(左)與朱光亞(右)
1967年6月
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的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原子彈到氫彈
美國用了7年3個月
蘇聯(lián)用了6年3個月
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
1969年9月
朱光亞參與組織指揮
中國首次地下核試驗取得成功
中國地下核試驗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實現(xiàn)了核試驗轉入地下的目標
為核武器技術快速持續(xù)發(fā)展
提供了有力支持
1974年5月20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朱光亞
1994年6月
朱光亞成為
中國工程院的第一任院長
1999年9月18日
朱光亞被國家授予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直到這時
朱光亞才從幕后被推到臺前
他的事跡才漸漸開始
為人們所知曉
人生為一大事來
“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
——搞中國的核武器”
這是朱光亞的回答
前半句,淡定謙遜,輕描淡寫
后半句,雄壯豪邁,奇峰突起
朱光亞就像他所說的那樣
在自己的崗位上
以低調(diào)、謙虛的姿態(tài)
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鞠躬盡瘁
然而,他的心中明白
研究核武器是為了不受核威脅
當看到自己的兒子在詩中寫到
“像蘑菇一樣的原子彈很可愛”
他非常生氣,批評兒子
“原子彈是很恐怖的武器!”
“絕對不能有這種想法”
2004年12月
國際編號10388號小行星
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朱光亞望著群星閃耀的天空
淡淡地嘆息
他說自己不敢當
【“清苦一點不好嗎”】
淡泊名利
身邊人喜歡用這個詞來評價朱光亞
每當人們提到
他在中國原子能事業(yè)上的成就時
他總是說
“這些重大成就
是許多同志共同做的
我個人并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
多年來
朱光亞對子女的教誨就是
“清苦一點不好嗎”
他的子女在接受采訪時說
不慕奢華、耐住清貧
是父親傳給他們的寶貴財富
勝過世間任何有形的資產(chǎn)
1996年
他將所獲得的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
100萬港幣獎金全部捐給了
中國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
同時囑咐知情人不要外傳
1997年
他又把多年積存的4.5萬元稿費
全部捐贈給
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會
用以發(fā)展國家科學技術
朱光亞在中國工程院辦公室
1998年
朱光亞離開中國工程院的領導崗位時
再三叮囑秘書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辦公室里所有
用公費購買的書籍、資料
一冊也不許帶走
一定要一件一件登記后交上去
人們說朱光亞
“身上穿的
總是那套舊軍裝”
2011年2月26日
朱光亞因病于北京逝世
享年87歲
這么多年來
寫朱光亞的文章很少
朱光亞之子朱明遠曾回憶
父親常說一句話
“先寫別人吧,我的以后再說”
許多文章都曾試圖寫下
朱光亞的個人事跡
卻總是被他本人退回
在“兩彈一星”元勛中
他的名字也是最后被解密的一個
張愛萍將軍說
“朱光亞同志是我在
核工業(yè)戰(zhàn)線上的第一位老師”
李覺說他是
“杰出的科技帥才”
李政道評價朱光亞的貢獻時
則用到了十個字
“深入而無聲,實至為珍貴”
縱覽全局,心系祖國
他是中國核事業(yè)的領航人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
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
保衛(wèi)的是家
捍衛(wèi)的是尊嚴
展示的是
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
今天我們一起
向“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致敬
我們會永遠記住您的名字!
來源:共青團中央
編 輯丨葛 琪
校 對丨侯姝冰
校 審丨賈文程
值班編委丨金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