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單手捏住鱷魚嘴,就能制服它?你咋不上天呢!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quán)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lián)網(wǎng)科學(xué)傳播
收藏

What?

上次出了一條鱷魚在水里淹死的新聞,就以為鱷魚是能任人拿捏的“軟蛋”了嗎?還一只手捏住鱷魚嘴就能制服它,你咋不上天呢?

最近,微博爆出的某“科普圖書”中一條對智商極具侮辱性的“知識”……

圖片

骨灰級科普愛好者看到這個場景、這個描述是不是眼熟?。?/p>

2003年,BBC用電腦成像技術(shù)制作的紀(jì)錄片《Sea Monsters–A Walking with Dinosaurs Trilogy》(中文片名《與海怪同行》)中,野生動物學(xué)家奈吉爾·馬文就是用這種方式,手把手教觀眾怎么在三疊紀(jì)的海洋里制服幻龍的……

圖片

奈吉爾·馬文在三疊紀(jì)海洋勇制幻龍

我只能說,這本科普書呈現(xiàn)的這個知識點(diǎn),既侮辱了讀者的智商,又侮辱了鱷魚本鱷,要知道鱷魚的生存法門不單單靠人們所熟知的“咬”。

其實(shí),早在1986年,英國萊斯特郡博物館的學(xué)者M(jìn)ichael Alan Taylor就對以鱷魚為代表的水生四足動物,其獵食時的行為方式進(jìn)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jié),筆者將其總結(jié)為鱷魚的“三字訣”:

●“咬”字訣

以長滿牙齒的、外觀呈“鉗子”狀的頜部咬住獵物,直接將其整個吞下,這種方法適合對付體形較小的獵物,如蝸牛、魚類、龜類、蛙類等。鱷魚的咬合力不用過多科普了,一般情況下能夠比較輕松地裂開龜殼、骨頭。

圖片

美國伍得拉夫湖中,美洲短吻鱷正在捕食牛蛙(Andrea Westmoreland 攝)

圖片

一條美洲短吻鱷在吃淡水龜(Whoisjohngalt 攝)

●“搖”字訣

如果鱷魚面對的獵物體形更大些,它們會咬住獵物,然后將其拖到水面,在水面上左右搖晃獵物,憑借強(qiáng)大的肌肉力量,將獵物搖成較小的、更易于處理的“碎片”,這種方法也被稱為“搖食”(shake feeding)。像瞪羚這種體形的獵物,就比較適合用這種方式處理。

圖片

一條尼羅鱷正瘋狂地?fù)u晃瞪羚,將其搖成兩半(Jeffrey Wu 攝)

●“扭”字訣

如果鱷魚面對的獵物體形實(shí)在過于龐大,就會運(yùn)用我們熟知的“死亡翻滾”,以身體的扭轉(zhuǎn)力配合頜部,撕下大型獵物身上的肉。鱷魚在處理角馬、斑馬等大型獵物時,常會用到這種“扭食”(twist feeding)。

動物園飼養(yǎng)員測試鱷魚的死亡翻滾(來源: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園)

目前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diǎn)是:鱷魚張嘴的力量確實(shí)遠(yuǎn)小于其咬合力。畢竟我們經(jīng)常能夠觀察到這樣一個事實(shí),一些被意外捕獲的鱷魚,幾個人配合將其控制住,用橡皮帶纏住鱷魚嘴,鱷魚確實(shí)很難掙脫開。

人們正用橡皮帶纏住鱷魚的嘴(來源:蝸牛愛釣魚)

進(jìn)行這樣的操作一般需要多人配合,輔之以繩索、鐵桿等工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fēng)險,但仍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這本科普書里說,老爺爺單手捏住鱷魚嘴,仍然是天方夜譚,就算捏住了鱷魚嘴,以鱷魚強(qiáng)大的“搖力”,瞪羚都被甩成兩半,掙脫老爺爺?shù)氖质鞘裁措y事嗎?老爺爺?shù)氖诌€要嗎?太費(fèi)老爺爺了吧……

圖片

另外,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科普書的槽點(diǎn)也太多了點(diǎn)兒吧!

圖片

首先,有關(guān)灣鱷的棲息地,“印度洋沿岸的海水和淡水交界處”很有問題。灣鱷并不局限于“印度洋沿岸”,廣大的“太平洋沿岸”也是重要的分布區(qū)域。

從印度西南部和斯里蘭卡東部,經(jīng)亞洲東南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群島和澳大利亞北部到達(dá)所羅門群島。它們甚至能夠穿越大片開闊的海洋,人們就曾在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偏遠(yuǎn)島嶼上發(fā)現(xiàn)了灣鱷個體的記錄,例如斐濟(jì)。

在澳大利亞,從西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布魯姆到昆士蘭州東南部的格萊斯頓地區(qū)都發(fā)現(xiàn)了灣鱷。并且,它們還出現(xiàn)在昆士蘭海岸附近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距離大陸最近的點(diǎn)也超過了90千米。

圖片

灣鱷地理分布圖(來源:澳大利亞博物館)

另外,灣鱷的棲息環(huán)境是要考慮季節(jié)、領(lǐng)地等因素的。書中所說的“海水和淡水交界處”并不能準(zhǔn)確地概括其棲息環(huán)境。

灣鱷通常在沼澤、河流、牛軛湖等淡水區(qū)域中度過熱帶雨季,到了旱季再順著河流向下游移至河口。灣鱷與灣鱷之間會激烈地爭奪領(lǐng)地,占主導(dǎo)地位的成年雄性灣鱷會占據(jù)了最“宜居”的淡水區(qū)域。

圖片

澳大利亞金伯利高原下的奧德河中,灣鱷愜意地生活(Brinkley Davies 繪)該地成為當(dāng)?shù)亍坝率俊眰儭坝^賞”灣鱷的絕佳地,奧德河岸邊船坡道附近的樹木之中有“曼比島露營區(qū)”。

圖片

其次,關(guān)于灣鱷的體長,“最大6m”肯定是不準(zhǔn)確的。上次給大家科普的鱷魚文章中,介紹到的灣鱷明星“洛龍”,其身長6.17米,體重超過1000公斤,是有史以來經(jīng)詳細(xì)測量過的最大灣鱷個體。所以,這頁正文中的“超過6米”是靠譜的,這書的小編太不認(rèn)真,該下崗咯!

圖片

菲律賓國家博物館保存的洛龍骨架(Julan Shirwod Nueva 攝)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也出現(xiàn)過一些不能被完全確認(rèn)的、更大、更恐怖的灣鱷體形數(shù)據(jù)。

例如,彼得·泰勒曾于2003年7月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測量過一件采集于柬埔寨的灣鱷頭骨標(biāo)本,該頭骨標(biāo)本長約76厘米,其完整個體的長度未知。不過根據(jù)灣鱷的頭骨與總長度之比,其長度很可能達(dá)到7米的范圍內(nèi)。

2006年6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召開的CSG會議上,這件灣鱷頭骨標(biāo)本還獲得了大獎,被譽(yù)為“柬埔寨之王”,這條灣鱷大約于19世紀(jì)初被殺死于柬埔寨。

圖片

彼得·泰勒與“柬埔寨之王”(來源:龍爪洪荒)

天吶,只有一頁紙就這么多問題,筆者真想看看這書的全貌呢,不過這也鞭策筆者要拿這個當(dāng)反面教材,以后做科普還要更認(rèn)真!

鱷:有完嗎?以后不要再讓我出現(xiàn)在這種侮辱性的書里了,匿了……

參考文獻(xiàn):

Encyclop?dia Britannica. "Crocodile". Retrieved 29 April 2013.

MICHAEL ALAN TAYLOR. How tetrapods feed in water: a functional analysis by paradigm[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87,91(2):

Webb, G.J.W.; Manolis, C.; Brien, M.L.; Balaguera-Reina, S.A. & Isberg, S. (2021).

"Crocodylus poros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1: e.T5668A3047556.

doi:10.2305/IUCN.UK.2021-2.RLTS.T5668A3047556.en.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21.

Ross, C. A.; Garnett, S., eds. (1989). Crocodiles and Alligators. Checkmark Books.

Lolong" holds world record as largest croc in the world".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Bureau. 17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8 January 2016.

Britton, Adam (12 November 2011). "Accurate length measurement for Lolong". Croc Blog. Retrieved 8 January 2016.

NatGeo team confirms Lolong the croc is world's longest". GMA News. 9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23 June 2012.

Philippine town claims world's largest crocodile title". The Telegraph. 9 November 201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23 June 2012.

Greer, A. E. (1974). "On the Maximum Total Length of the Salt-Water Crocodile (Crocodylus porosus)". Journal of Herpetology. 8 (4): 381–384.

END

作者:考古學(xué)齏,武漢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碩士,商周考古方向

蝌蚪五線譜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注明來源

責(zé)編/心與紙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xué)士級
這本科普書的這個知識點(diǎn),既侮辱了讀者智商,又侮辱了鱷魚本鱷,鱷魚的生存法門不單單靠人們所熟知的“咬”。
2022-02-20
諼萱
貢生級
科普書籍是國家普及科學(xué)素養(yǎng)重要手段,應(yīng)當(dāng)慎重對待。
2022-02-19
科普 鄉(xiāng)村星藝
太師級
以長滿牙齒的、外觀呈“鉗子”狀的頜部咬住獵物,直接將其整個吞下,這種方法適合對付體形較小的獵物,如蝸牛、魚類、龜類、蛙類等。鱷魚的咬合力不用過多科普了,一般情況下能夠比較輕松地裂開龜殼、骨頭。
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