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 大多數百草枯中毒者,會清醒地走向死亡,過程很痛苦。
★ 雖然百草枯中毒有搶救成功案例,但太需要運氣。
又有人百草枯中毒,送去搶救了……
圖蟲創(chuàng)意
這種令人揪心的新聞,每年都會發(fā)生好幾起。百草枯中毒有多可怕?除了死亡率極高且沒有解藥外,它的作用并不迅速,但帶給人的傷痛絲毫不輕,有人形容它像“一場緩慢的活埋”,也有人直言“喝百草枯就是你有充足的時間后悔,卻幾乎沒機會生還”。那么,百草枯中毒為什么這么可怕?喝了百草枯真的沒救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作為除草劑,百草枯真的敬業(yè)
先從百草枯說起吧,很多農藥的名字都起得直白易懂,像什么“敵百蟲”“撲草凈”等等,一聽就知道是干什么的,百草枯也是如此,一聽就是厲害的除草劑,而且它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圖蟲創(chuàng)意
百草枯(paraquat,PQ) ,它能夠高效地破壞葉綠體,終止光合作用,以此殺死雜草。噴灑百草枯后,2-3小時內就能見到雜草變黃,起效非常迅速。
而且百草枯還比較耐雨,下雨時也不太耽誤噴灑。此外,百草枯雖然兇名赫赫,但其實它還挺環(huán)保,一旦接觸土壤,會在金屬離子的作用下迅速鈍化失效,并不會污染土壤。也難怪它深受農民喜愛,被廣為應用了。
不過,這么好的除草劑,在我國可以說已經被徹底封殺了,原因正是因為它對人的毒性。
02
對人來說,百草枯太毒了
未稀釋的百草枯水劑多為20%的溶液,絕大多數一時沖動喝下百草枯的患者,喝的都是這種藥。這個濃度的百草枯,口服致死量是5-15ml。形象一點說,咱們平時喝白酒用的那種小小的酒盅,大約一盅就是5ml左右,1-3盅百草枯就有性命之憂。而成年人平時喝水,一口至少都有30ml。所以像那種氣頭上拿起百草枯咕咚就是一大口,或者噸噸噸連著喝的,搶救起來難度就很大了。
這么小小一管就有15ml了 | 圖蟲創(chuàng)意
前文說過,不像很多沾者立斃的劇毒物質,百草枯起作用并不快,很多喝了百草枯剛送到門診急救的病人,一開始只會出現一些黏膜損傷,甚至還能面色如常談笑風生。但很快,患者就會出現肺部病變比如肺水腫、出血,攝入百草枯劑量大者,常會在1-3天內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攝入劑量小的,也常會在1-2周內出現肺纖維化,而這會嚴重影響肺的氣體交換功能,最后病人多會非常痛苦地死于呼吸衰竭。
百草枯主要傷害肺,但其實除肺之外,百草枯還會損傷人體幾乎所有的系統(tǒng),很多中毒者也會發(fā)生嚴重的肝腎損害,重癥患者也會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
糟糕的是,百草枯對人的毒性這么大,卻沒有特效解藥,只能通過催吐、吸附、血液灌流等方式盡可能清除體內的百草枯,及使用大量糖皮質激素等方式對癥治療,并精心照料患者,來抓住一絲生機,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移植肺。
圖蟲創(chuàng)意
總之,一旦喝了百草枯,那真的是兇險萬分。因此,與其在醫(yī)院竭盡全力從死神手里搶人,不如干脆讓人不要喝——這個思路雖然沒錯,但遺憾的是操作起來很有難度。
03
讓人遠離百草枯,怎么這么難
先說說百草枯廠家的努力。
為了避免群眾誤服百草枯,廠家往百草枯水劑中加入了墨綠色的染料和臭味劑,還加了催吐劑,讓人看了聞了就難受,喝了也會吐出來。可惜,對于氣暈頭的人來說,這并不十分管用。
之后,還有廠家開發(fā)出了膠劑的百草枯,使用時需要花很長時間溶解,廠家覺得這樣就能避免因激情喝藥自殺了,但還是有人非常冷靜地配制百草枯溶液然后服毒……
除此之外,百草枯即便是在正常使用時,如果沒有做好防護,也有可能經皮膚或呼吸道引起中毒。
考慮到百草枯對人毒性極強,作為農藥又容易弄到,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國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百草枯的生產和使用。其中最近也最重要的兩次,一是2016年7月1日期禁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二是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百草枯膠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至此,百草枯正式在我國退場。
來自微博
那么問題來了,禁都禁了,可這都2022年了為什么還能看到近幾個月有百草枯中毒的新聞???
原因可能在于百草枯效果確實好,以至于一些不法商家會鉆空子,將百草枯加入別的農藥或者直接將百草枯換皮銷售,此外還可能仍有庫存的百草枯。但隨著管理的規(guī)范,相信以后這樣的事件肯定會越來越少。
說了這么多沉重的話題,最后再來點希望吧。百草枯雖然對人的毒性非常強,但中毒者也不是全無生機,事實上,喝百草枯后成功搶救的案例是有的,但需要很大的運氣。根據一項對26例致死劑量百草枯中毒患者成功救治的分析,研究者發(fā)現,如果病患年輕力壯、喝藥較少、催吐及時、治療得當的話,是有機會獲救的。因此,一旦出現口服百草枯的病例,應迅速送醫(yī),不放棄一絲一毫搶救的機會。
作者 | 丁 崝
審核 | 汪 茜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三醫(yī)學中心急診科主任醫(yī)師
責編 | 丁 崝
本文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來源: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