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是如何作戰(zhàn)的?至少在很多演義小說中,就是雙方主將進(jìn)行單挑,獲勝者不僅會將對方將領(lǐng)斬于馬下,而且還能獲得戰(zhàn)斗乃至整個戰(zhàn)役的勝利。
只不過,這種被稱之為“斗陣”的單挑行為,僅僅在唐和五代流行過一段時間之后,就逐漸消失了。但是,由于“斗陣”能夠完美地展示個人武力,所以讓很多人心馳神往,于是在日后的通俗演義小說中,以及評書中的“袍帶書”中受到了推崇。不過,由于這些小說和評書,分別講述的是不同時代的事情,所以想要評選“單挑”實力最強的人或許很難,畢竟“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誰的武力值更強,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如果總結(jié)一下各個時代武力值最強者使用的兵器,似乎還是可行的。
一、百兵之王:槍
槍雖然號稱“百兵之王”,而且在每一部小說或評書中都不乏用槍的高手,比如趙云、羅成、岳飛等等。但可惜的是,能夠成為整部作品中武力值最強的用槍高手屈指可數(shù),大概也只有《楊家將》中的楊七郎楊延嗣,《說岳》中的高寵。
楊延嗣據(jù)小說中描述,身高八尺,天生膂力過人,善使一桿虎頭烏金槍(也有說是丈八蛇矛槍),不僅學(xué)會了三十六路絕命槍,還身負(fù)鏡槍法、接箭法、八九玄功和金槍術(shù)四大絕學(xué)。所以在與遼軍對敵之際,在單挑時幾乎無人能敵。在銅臺關(guān)箭射遼將救駕,只是初露崢嶸。此后,在幽州城闖聯(lián)營報號之時,更是力殺四門,連續(xù)槍挑遼國勇將梁興州、蘇天榮、烏天背等,此外還刺傷蕭天佑。在幽州之戰(zhàn)后,還有陣斬沙里紅,單手擒打沙里海等驕人戰(zhàn)績??梢哉f,遼軍上下提到楊延嗣,都會望風(fēng)披靡。甚至在他死后,楊六郎楊延昭用他雕像都驚跑了遼軍元帥韓昌韓延壽。只可惜,由于奸臣潘仁美陷害忠良,不僅逼得楊老令公撞死在李陵碑,還亂箭射殺了前來搬請救兵的楊七郎。
楊七郎慘死于奸臣之手,而高寵則應(yīng)征了“大將難免陣前亡”的古訓(xùn)。高寵是北宋名將高懷德的后人,身長八尺,天生神力,手中一桿鏨金虎頭槍,胯下青鬃馬,在岳家軍中雖然短暫出場,但是讓人印象深刻。為了展示武功,面對牛皋、鄭懷、張奎三人聯(lián)手,依然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之后,面對金兀術(shù)包圍60多萬大軍,一桿長槍殺出一條血路,將寶貴的糧食送上了被圍困日久的牛頭山,讓岳家軍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在面對號稱是“赤須龍”轉(zhuǎn)世的金兀術(shù)時,僅僅一個照面就險些要了他的命。只可惜,在面對12輛鐵滑車之時,在連挑11輛之后, 坐下馬筋疲力盡倒下,被鐵滑車壓死。
當(dāng)然,在使槍的高手中或許還有一人,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在某些版本的小說中項羽使用的是“火尖槍”。只不過更多版本中,項羽使用的是方天畫戟,所以就不將他歸為用槍高手的行列。
二、兵中之帥:刀
槍貴為“百兵之王”,但是在不同的小說和評書之中,僅有兩位第一高手使用。這已經(jīng)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而號稱兵中之帥的大刀的境遇似乎更加尷尬。
在各種小說和評書之中,也不乏各種用刀的高手,比如關(guān)羽、王君可、魏文通、楊繼業(yè)等人,但是這些都不是第一高手。真正用刀而成為第一高手的,大概是三位女將,薛丁山的夫人樊梨花、高君保的夫人劉金定和楊宗保的夫人穆桂英。有意思的是,這三人使用的都是繡絨刀,胯下騎得都是桃花馬,還都是文武雙全。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三人貌美如花的女將,居然都是“女追男”。之后更是成為三軍統(tǒng)帥,成為自己丈夫的頂頭上司,帶領(lǐng)本方軍隊取得戰(zhàn)爭勝利。所不同的是,樊梨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劉金定和穆桂英之間還有“輪回關(guān)系”。有句話叫“唐朝不出劉金定,宋朝不出穆桂英”,說的是劉金定死后轉(zhuǎn)世成為了穆桂英。當(dāng)然,這已經(jīng)無關(guān)單挑能力了。
除了這三位并列首位的女將之外,其實在某些有關(guān)東漢的小說版本中,也有兩位并列第一的,而且是用刀的大將,分別是馬武和岑彭。只不過,他兩人用的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大刀,馬武用的是三停刀,岑彭用的是三尖兩刃刀;馬武面似黑鐵塔,岑彭則是面如冠玉;馬武是占山的山大王,岑彭則是王莽時代的武狀元。不過,最終二人殊途同歸成為劉秀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三、錘
在任各種演義小說和“袍帶書中”,只要出現(xiàn)用錘的大將,幾乎就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般的存在。只不過,真正能成為整部作品中第一高手的,其實也不過兩人,一個是李元霸,另一個是薛葵。
李元霸是李淵的四子,雖然是據(jù)說是瘦小枯干,但是天神神力。被鎖在家中后花園的時候,得到異人傳授,成為了隋唐時代第一高手。李元霸使用一對重達(dá)800斤的擂鼓甕金錘,坐騎為一匹“萬里云”。在面對隋唐其他名將之時,除了排名第三的裴元慶,還能夠和他打上幾個回合之外,也只有第七條好漢羅成曾經(jīng)挑掉他的紫金冠,得到他贊譽為“羅快搶”。其他隋唐時代的名將在他面前都是螳臂當(dāng)車,隋唐第二好漢在他面前撐不了一個回合,雄闊海(第四條好漢)、伍云召(第五條好漢)、伍天錫(第六條好漢)聯(lián)手都沒擋住他三招兩式。最為恐怖的是,在四明山一戰(zhàn),把18家反王的230萬大軍殺了185萬,絕對是天下第一“殺神”。
與李元霸相似,薛剛之子薛葵,同樣是瘦小枯干,天生神力。但薛葵用的是一對八棱紫金錘,沒有具體說過多少斤,胯下騎馬的是烏騅馬,和項羽騎的一樣。而且,薛葵也沒有李元霸那么嗜殺成性,在他與人對陣之時,更像是“貓抓老鼠”,只是想盡情調(diào)戲?qū)κ?,而不是想要將敵人斬于馬下。所以,無論是面對白文豹、秦文還、熊天慶還是其他人,根本沒有使用全力。真正能展示其戰(zhàn)斗力的是面對三千連環(huán)馬之時,不僅完好無損地沖出包圍圈,還用大錘砸死多人。
不過,自《說岳》這部小說之后,似乎其他小說之中再也難覓使錘的高手,更別提使錘的第一高手了。
四、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其實不是戟。戟這種兵器,其實是矛和戈的結(jié)合體,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后就逐漸從武器變成了儀仗隊的禮器。在小說中出現(xiàn)的所謂方天畫戟,其實是一種刀,戟刀。在宋《武經(jīng)總要》中記載,“戟刀全長五尺,其中刀尖長四寸,邊鋒長一尺”。不過,為了與小說中應(yīng)對,還是稱之為方天畫戟吧。
這種長相奇特的兵器,在不同的小說中,會使用的人都屈指可數(shù),掰著手指頭都能數(shù)過來,霸王項羽、溫侯呂布、白袍薛仁貴、征西的薛丁山,其他的還有岳家軍的施全、梁山的呂方、郭盛,當(dāng)然還有三位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一位是樊噲,據(jù)傳樊噲使用的雙耳戟,在與項羽對戰(zhàn)時,被項羽的武器硬掰斷一“耳”,成為單耳戟。后來,薛仁貴東征之時,在樊家莊招親,托梁換柱,得到這柄單耳戟。還有一位是明末清初,投降努爾哈赤的撫順游擊李永芳。第三位,咱們還是暫且賣個關(guān)子吧。
在如此眾多的用戟高手中,項羽、呂布、薛仁貴無疑是第一高手。項羽掌中戟,胯下烏騅馬,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根本無人能夠阻擋;呂布在面對劉、關(guān)、張三人,都能不落下風(fēng);薛仁貴更是憑借一己之力,讓東征戰(zhàn)爭獲得勝利。所以,在這里無需贅言。今天主要介紹的是元行欽。
元行欽是五代時期人,原本為幽州劉守光父子麾下的第一勇將,后被李嗣源收服,并拜李嗣源為義父。但是,之后他就成為了李存勖的貼身保鏢,每次李存勖帶少量騎兵去挑戰(zhàn)后梁大軍之時,元行欽都如影隨形。在他的護(hù)衛(wèi)下,李存勖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在面對后梁著名的大將王彥章時,雙方交戰(zhàn)僅一個回合,就將他的虎口震得發(fā)麻,大鐵槍都險些被磕飛了。只不多,元行欽生在五代,與另一位無人能敵大將生在同一時期,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罷了。
五、禹王槊
能蓋過元行欽風(fēng)頭的人,使用的武器叫禹王槊。
槊是中國古代一種古老的兵器,歷史上的程知節(jié)、尉遲恭等人都善于用槊。但是,他們使用的是馬槊,有些類似于長矛。而禹王槊則是在長桿之上有一個“握著筆的拳頭”。想要使用這種武器的人,必須膂力過人。所以,在眾多的小說和評書之中,使用這種武器的絕對是第一高手。
唐末五代初期,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就使用的是這種武器。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zhàn),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他面前,號稱武功天下第二的"鐵槍"王彥章,走不了兩回合(王彥章又一次成為背景板)。在面對五代名將,也就是高寵的祖上高繼思時,身染重病的李存孝,僅用了10個回合就將他生擒活捉。可以說,在唐末之時,李存孝幾乎就是勝利的保障。甚至后梁大將葛周在鎮(zhèn)守潞州時,聽說李存孝帶兵來奪城,嚇得連夜棄城逃跑??上В畲嫘⑻^勇猛,遭人妒忌,并被陷害,最終死于“車裂”之刑。
李存孝用禹王槊無敵天下,其實薛葵的兒子“霹靂鬼”薛贊(也有說是薛雷)同樣也是使用禹王槊。據(jù)說,薛贊和他瘦小枯干的父親薛葵不同,長得還算高大,不過同樣是天神神力。曾經(jīng)一度沒有武器,機緣巧合之下,在作戰(zhàn)中搶了敵人的禹王槊,之后就如虎添翼,再也無人能擋。說來也奇怪,薛葵的八棱紫金錘是搶自山賊的,薛贊的禹王槊是搶自敵人的,為何這些武力值可以忽略不計的人,能有這么好的武器,難道就是為了給薛葵父子送武器的嗎?暫且不管武器從何而來,反正薛贊在面對曾經(jīng)的第一高手薛葵之時,能將其走馬活擒,可見其單挑能力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