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山河遠(yuǎn)闊 人間煙火:四川從哪里來?

星球研究所
原創(chuàng)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
收藏

四川

景觀多樣、文化多彩

當(dāng)我們說起自然景觀時

它是貢嘎山、四姑娘山

它是九寨、黃龍

它還是

亞丁三神山、雀兒山、格聶山

若爾蓋、瀘沽湖、新路海

以及更多數(shù)不盡數(shù)的高山峽谷、江河湖泊

(請橫屏觀看,亞丁三神山,夏諾多吉、央邁勇、仙乃日同框,攝影師@習(xí)小遠(yuǎn)的視界)

當(dāng)我們說起萬物生靈時

它是大熊貓、小熊貓

它是高山杜鵑、蜀南竹海

它還是

川金絲猴、雪豹、白唇鹿、矮巖羊、牛羚

綠尾虹雉、藏雪雞、紅腹角雉

以及更多數(shù)不盡數(shù)的森林草原、飛禽走獸

(下圖依次為:牛背山高山杜鵑,圖源@視覺中國;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川金絲猴,攝影師@薛康)

當(dāng)我們說起人文景觀時

它是青城山、都江堰

它是峨眉山、樂山大佛

它還是

三星堆、金沙遺址、武侯祠

杜甫草堂、閬中古城、劍門關(guān)

以及更多數(shù)不盡數(shù)的四川美食、人間煙火

(會理古城,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攝影師@五十萬加侖)

如此豐富多彩的四川

究竟從何而來?

當(dāng)我們從太空俯瞰

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中國大地上最特別的存在之一

其西部群山聳立、萬峰插天

東部則相對下陷

形成一個大型盆地

東西兩部赫然對立

(四川位置示意,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這種對立

讓四川不僅僅成為

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天府之國

更是塑造出山地與盆地互為補(bǔ)充的

自然與人文并強(qiáng)的

兩大超級天府

這一切

需要從它的地下說起

01 碰撞地帶

數(shù)億年前

中國南方大地還沒有成形

大大小小的板塊相互分離

或碰撞融合、你儂我儂

或一拍兩散、分道揚鑣

其中一塊被地質(zhì)學(xué)家稱為揚子板塊

是中國最古老的板塊之一

(因后來大致位于長江流域而得名)

距今2億多年以來

無數(shù)的板塊之間開啟了一場大拼合

揚子板塊身處其中

被四面夾擊

但此時揚子板塊的一部分因為巖石變質(zhì)

已經(jīng)變得極為堅硬

錯綜復(fù)雜的碰撞中

周邊地塊大幅變形,隆起為高山

堅硬的揚子板塊卻幾乎巋然不動

(距今2.1億年中國區(qū)域板塊運動示意,制圖@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于是周邊隆起、內(nèi)部相對下陷

一個大型盆地誕生了

盆地以北

海拔1500-3000米的

秦嶺、米倉山、大巴山

崢嶸崔嵬[wéi]

(請橫屏觀看,米倉山,攝影師@趙永清)

盆地東南

海拔1500-2000米的

雪峰山、武陵山、七曜山-大婁山

層巒疊嶂、漫無邊際

(請橫屏觀看,雪峰山、武陵山、七曜山-大婁山是四川盆地東南一側(cè)的盆周山地,現(xiàn)主要分布在鄂湘黔渝四省市境內(nèi),圖為重慶東部及鄂西山區(qū)的山地,攝影師@山風(fēng))

盆地西南

海拔3000-4500米的

大小相嶺、大涼山、峨眉山等

直插云海

(請橫屏觀看,峨眉山,屹立于四川盆地西南緣,攝影師@鄒滔)

而盆地西部的川西高原

整體隆升高度更是超過4000米

其中

岷山、邛崍山、大雪山、沙魯里山

四列呈南北走向的山脈

緊密排列、隔斷東西

這便是四川的

橫斷山

(請橫屏觀看,邛崍山,攝影師@行影不離)

就這樣

大地碰撞的力量

在四川構(gòu)建起最重要的兩個地理單元

四川盆地以及

包括川西高原在內(nèi)的周邊山地

(四川地形示意,為顯示四川盆地完整性,對重慶部分做了淺著色處理;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同時

四川地處西南

從印度洋來的南亞季風(fēng)

從太平洋來的東亞季風(fēng)

兩大季風(fēng)在此交匯

水汽充足

其中

橫斷山與四川盆地高差顯著

對氣流的截迎效果最為明顯

兩者交界地帶降水量可達(dá)1200毫米以上

是中國內(nèi)陸降水最多的地區(qū)之一

即著名的華西雨屏

(請橫屏觀看,牛背山云海,攝影師@楓葉梧桐)

豐富的降水

重塑著四川的地貌

豐富的降水

重塑著四川的地貌

川西的極高山上

發(fā)育出大量冰川

(海螺溝冰川,攝影師@張揚的小強(qiáng))

川西北的高原上

形成大片的沼澤、濕地

(請橫屏觀看,紅原濕地,攝影師@熊可)

在一些碳酸鹽巖出露的地帶

溶解于流水的碳酸鈣重新沉積

形成鈣華

制造出一眾色彩天堂

(黃龍風(fēng)景區(qū)鈣華池,攝影師@翟東潤)

在地勢低洼之處

則積水成湖

形成夢幻般的高原湖泊

(請橫屏觀看,瀘沽湖,位于四川與云南交界處;攝影師@陳小羊)

無數(shù)水流再匯成江河

包括金沙江、雅礱[lóng]江、大渡河、岷江

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等

(請橫屏觀看,沱江曲流,攝影師@楊建)

這些江河

除少量向北流入黃河

(請橫屏觀看,唐克黃河曲流,攝影師@陳二狗的摩旅)

絕大部分都從周邊山地

匯入盆地底部

形成一條新的超級大江

即長江

(四川水系示意,為顯示四川盆地河流的完整性,對重慶部分也做了淺著色處理;金沙江與岷江交匯后稱“長江”;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與此同時

沖出群山的江河裹挾著泥沙

不斷在盆地西緣沉積

還發(fā)育出四川最為肥沃的平原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攝影師@姜曦)

就這樣

四川盆地以及

包括川西高原在內(nèi)的周邊山地

兩大舞臺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

什么樣的幸運兒

將會是這兩塊土地上新的創(chuàng)造者?

02 超級大盆

首先

我們從四川盆地說起

放眼中國大西南區(qū)域

貴州、云南、西藏都是群山林立

再也沒有一塊地方

像四川盆地這樣

擁有極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而放眼全國

也再也沒有一個大型盆地

能擁有四川這樣好的水熱條件

毫無疑問

這就是中國最富饒的大型盆地

(中國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5000-4000年前

源自黃河上游與源自長江中下游的兩支古人類

分別沿岷江、長江進(jìn)入四川盆地

并在成都平原這片全新的沃土上相遇

由此揭開了古蜀人

大規(guī)模改造四川的序幕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分布,4500-4000年前,古蜀人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至少8座大小不等的城池,其中以寶墩古城規(guī)模最大,故這一時期的考古學(xué)文化也被稱為“寶墩文化”;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4000-3000年前

古蜀人融合四方文化

又在成都平原創(chuàng)造出迥異于中原的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集中體現(xiàn)了古蜀人的自然崇拜,攝影師@唐宇星)

之后秦滅巴蜀

中原王朝開始發(fā)現(xiàn)四川盆地的價值

它地形封閉、土地富饒

是統(tǒng)一天下時的戰(zhàn)略基地

是天下紛爭時的戰(zhàn)略后方

還是經(jīng)營大西南最重要的前哨和堡壘

從而在各個歷史時期

不斷吸引四方之人

向四川盆地及周邊山地匯聚

公元前256年前后

秦人興建都江堰

將成都平原化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并向四川大量移民

進(jìn)而奠定了進(jìn)軍長江中下游、統(tǒng)一全國的基礎(chǔ)

(都江堰,攝影師@巫櫟鴻)

秦漢之交

劉邦再次以四川盆地為帝業(yè)之基

統(tǒng)一全國

(出自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亮與劉備對話)

益州(四川)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東漢末年

劉備采納諸葛亮的建議

帶動大批中原移民入蜀

以四川為基地

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基礎(chǔ)

(武侯祠紅墻竹林,武侯祠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但人們習(xí)慣將三者統(tǒng)稱為武侯祠,攝影師@李劭康)

秦漢三國時

四川的紡織業(yè)、漆器業(yè)堪稱天下翹楚

所產(chǎn)蜀錦、漆器

不僅作為貢品進(jìn)貢朝廷

還遠(yuǎn)銷異域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hù)臂,為四川生產(chǎn)的蜀錦,出土于新疆尼雅遺址,攝影師@劉玉生)

隋唐時期

大量移民遷入

尤其是安史之亂后

大批名人入蜀避亂

四川經(jīng)濟(jì)蓬勃

人稱“揚(州)一益(州)二”

兩宋時期

四川工商業(yè)

如紡織業(yè)、制鹽業(yè)、制茶業(yè)

造紙業(yè)、印刷業(yè)、制船業(yè)

制糖業(yè)、釀酒業(yè)

都達(dá)到新高峰

(至南宋初年,四川已有鹽井4900個,產(chǎn)鹽達(dá)6000多萬斤,圖為自貢井鹽生產(chǎn),攝影師@王寰)

明清時期

歷史上著名的移民潮

“湖廣填四川”

更是奠定了現(xiàn)代四川人口與文化的基本樣貌

(洛帶古鎮(zhèn),其中保留了多個明清移民會館,包括湖廣會館、廣東會館、川北會館、江西會館,同時擁有中國西部最大的客家博物館;圖源@視覺中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移民再次大量遷入

很大程度上促進(jìn)了

四川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

(宜賓李莊古鎮(zhèn),抗戰(zhàn)時期,曾接受同濟(jì)大學(xué)、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中央營造學(xué)社等文教機(jī)構(gòu),圖源@視覺中國)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

“一五”“二五”計劃、三線建設(shè)

又帶動了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移民

遷入四川盆地及周邊山地

奠定了四川的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

包括攀枝花的鋼鐵基地

西昌的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

成都的戰(zhàn)斗機(jī)研制生產(chǎn)基地

綿陽的空氣動力研究中心等等

(掛彈的殲-20,為中國航空工業(yè)成都飛機(jī)設(shè)計研究院研制的具有高隱身性能的第五代制空戰(zhàn)斗機(jī),攝影師@羅韜)

無數(shù)次的匯聚

讓四川聚集四方人口

尤其是大量人才精英

讓四川雖居內(nèi)陸而不封閉

反而可以時常站在中國的前沿

創(chuàng)造出兼容并包的文化

文學(xué)上

蜀地文士出川驚海內(nèi)

如司馬相如、揚雄、李白、蘇軾

所著華章分別成為了漢賦、唐詩、宋詞的豐碑

“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眉山三蘇祠,為紀(jì)念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而建,攝影師@柒哥)

同時

歷代文人雅士

也以游歷蜀地為風(fēng)尚

如高適、岑參、杜甫、元稹、白居易

劉禹錫、李商隱、溫庭筠、韋莊

黃庭堅、陸游、范成大等的大量創(chuàng)作

都是在蜀地完成的

(出自清代李調(diào)元《送朱子穎孝純之蜀作宰》)

自古詩人例到蜀,好將新句貯行囊

(杜甫草堂,圖源@視覺中國)

宗教上

它是道教的發(fā)源地

(青城山老君閣,攝影師@李瓊)

是佛教重要傳播中心

(峨眉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攝影師@沈軍)

還擁有

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攝影師@李瓊)

它的方言

以湖北話為基礎(chǔ)

融合陜西話以及其他移民的原籍方言

逐步形成了

今天的四川話

它的戲曲

兼采昆曲、徽調(diào)、漢劇、秦腔等

諸多地方戲之長

形成了多聲腔的川劇

尤以變臉、吐火著稱于世

(川劇吐火,攝影師@蔡震宇)

它的飲食

將湖南的紅燒、江西的粉蒸

北方的炒爆、江南的煨燉

本地的炙烤等各種烹飪方式

以及后來傳入的辣椒

與本地豐富的食材相結(jié)合

創(chuàng)造出中國菜系中平民化程度最高

影響力最廣闊的菜系

川菜

麻辣鮮香、雅俗共賞

(四川美食,下圖依次為回鍋肉、麻婆豆腐、串串、冒菜、火鍋,圖源@視覺中國)

再加上

盆地內(nèi)相對豐富的資源和安逸的環(huán)境

使得四川人的生活擁有強(qiáng)烈的世俗化特征

它擁有

可能是中國最高的麻將普及率

(麻將長河,攝影師@朱建國)

擁有

可能是中國最多的茶館

(陳錦鋪子露天茶館,攝影師@柒哥)

擁有

長期的釀酒傳統(tǒng)

(水井坊遺址,攝影師@張艷)

早在漢代文物中

就有大量的廚子形象

和歌舞宴飲的場景

與今日四川人的生活可謂一脈相承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攝影師@柳葉氘)

這就是以盆地為中心

匯聚四方的四川

一個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

并極具煙火氣的

人間天府

而在盆地之外

廣袤的山地間

另一個天府更在持續(xù)散發(fā)光芒

03 超級山地

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地

尤其是川西高原

是一個山的王國

最高峰貢嘎山

海拔高達(dá)7556米

人稱“蜀山之王”

(群山之上的貢嘎山,攝影師@俞勇)

海拔6250米的邛崍山主峰

幺妹峰

風(fēng)姿綽約

被譽(yù)為“蜀山皇后”

(幺妹峰,攝影師@蘇鐵)

此外

格聶神山、雀兒山

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

雅拉雪山、仁宗雪山、田海子山

三奧雪山、雪隆包、夾金山、雪寶頂?shù)?/p>

都巍峨聳峙、山勢嶙峋

(雅拉雪山,攝影師@萬賁)

川南山地多呈斷塊隆升

往往壁立千仞

(大瓦山,為典型的桌狀山,攝影師@王治)

與山地相對的

還有無數(shù)深切峽谷

例如金沙江峽谷、雅礱江峽谷

大渡河峽谷、岷江峽谷

等等

(雅礱江峽谷,攝影師@曹鐵)

高山與峽谷并列

讓四川山地呈現(xiàn)出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而四川地處中國南方

整體氣候基帶屬于亞熱帶

兩者疊加

讓四川一省居然可以集齊

從南亞熱帶到高原亞寒帶的6大氣候帶

(四川氣候類型分布,四川盆地整體屬于中亞熱帶氣候,四周山地則擁有多種氣候,制圖@陳志浩&羅梓涵/星球研究所)

多樣的氣候

尤其是短距離上極大的氣候變化

為動植物在冰期的生存

提供了遷移通道

使許多孑遺動植物在此得以大量保留

例如曾在侏羅紀(jì)、白堊紀(jì)與恐龍共存的

木本蕨類植物桫欏

和裸子植物蘇鐵

都在四川南部有大量遺存

(在今天的四川攀枝花蘇鐵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仍然生長著20萬余株蘇鐵,堪稱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森林”,攝影師@李貴云)

如珙桐、鵝掌楸、連香樹等

孑遺被子植物

也在四川成片分布

(大相嶺珙桐,攝影師@姜曦)

與此同時

多樣的氣候及地貌環(huán)境

也為新物種的演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例如橫斷山區(qū)

是現(xiàn)代裸子植物的演化中心

加上古老植物遺存

使四川共有裸子植物101種(含變種)

其中松、柏、杉達(dá)87種

種數(shù)居中國第一

四川紅杉、白皮云杉、康定云杉、西昌黃杉

則都為四川所特有

(巴塘縣措普溝云杉,攝影師@王明華)

被子植物中的

杜鵑花科、報春花科、毛茛[gèn]科等植物

也在此分化成多個物種

(橫斷山及川南山地為中國杜鵑演化中心之一,目前四川共有杜鵑200多種,照片拍攝于峨眉山,攝影師@沈軍)

其他諸如

康定木蘭、四川牡丹、圓葉玉蘭、油樟

峨眉山莓草、峨眉黃連、峨眉擬單性木蘭

無芒披堿草、短芒披堿草等

也都為四川所特有

(康定木蘭,攝影師@鄒滔)

更為重要的是

四周環(huán)繞的高原山地

氣候多變、地勢險要

更為動植物躲避人類的侵?jǐn)_

提供了生存基地

而成為許多珍稀動植物最后的家園

(巴郎山植被,攝影師@譚駿吉)

種種原因疊加

讓四川得以在人類的天府之外

也成為萬物生靈的天府

據(jù)統(tǒng)計

四川擁有高等植物近萬種

約占全國高等植物種類的1/3

位列全國第2

其中列入國家珍稀瀕危保護(hù)植物的有84種

占全國的21.6%

(達(dá)瓦更扎植被,圖源@視覺中國)

除了植物

四川還擁有近1400種脊椎動物

其中

獸類217種、鳥類757種

物種豐富度同樣在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

距今數(shù)十萬年前

大熊貓的活動范圍

曾經(jīng)遍布小半個中國

而隨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干擾

現(xiàn)如今

只有川西、秦嶺山地

為它們提供了最后的庇護(hù)所

(大熊貓,目前有3/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少量分布于甘肅及陜西;雪中漫步的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

擁有金色皮毛的川金絲猴

是金絲猴分布最北的一種

目前也主要分布在四川

(川金絲猴母子,攝影師@薛康)

此外還有

小熊貓、羚牛、矮巖羊

四川梅花鹿、雪豹、靈貓等

各類珍稀哺乳動物

(四川梅花鹿,為四川特有,照片拍攝于四川若爾蓋,攝影師@鄒滔)

以及

四川山鷓鴣、紅腹錦雞、綠尾虹雉等

珍稀鳥類

(紅腹錦雞,攝影師@曹鐵)

這就是充滿庇護(hù)力的四川山地

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中心地區(qū)之一

(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示意 ,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而生活在此的人類

也與生靈和諧共存

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

歷史上的古老族群

沿著橫斷山山谷南北遷徙

形成了一條著名的民族走廊

即藏彝走廊

這讓四川成為

中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qū)

(雪后的丹巴中路藏寨,攝影師@張浩)

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

(四川大涼山谷克德高原公園濕地,彝族人的摔跤活動精彩上演,圖源@視覺中國)

以及

中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qū)

(茂縣坪頭羌寨,圖源@視覺中國)

他們在溝谷中

開墾農(nóng)田

(甘孜得榮太陽大峽谷里的下?lián)泶澹瑪z影師@趙必然)

在高山上放牧

(格聶山下牧民放牧,圖源@視覺中國)

與人口密度高達(dá)500人/k㎡

的四川盆地相比

川南山地人口密度僅有80人/k㎡

川西高原更是低至

8人/k㎡

(四川人口分布示意,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人類與生靈在四川的山地中

建立了

一個和諧相處的共同家園

一個庇護(hù)眾生的方舟

04 兩個天府 一個四川

就這樣

堅如磐石的大地在紛亂的碰撞中

創(chuàng)造出四川盆地與周邊山地兩個超級天府

根據(jù)四川省文旅廳2021年3月發(fā)布的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報告》

它擁有文化資源305.74萬處

旅游資源24.57萬處

居全國第一

其中

山地旅游資源

4萬多處

是全球高山、極高山旅游資源最密集區(qū)域之一

(岷山主峰雪寶頂,攝影師@楊友利)

丹霞地貌旅游資源

588處

(甘孜新龍丹霞,為高原丹霞,攝影師@楊建)

鈣華泉華旅游資源

232處

且品質(zhì)之高,全球罕見

(請橫屏觀看,九寨溝諾日朗瀑布,攝影師@葉長春)

它還擁有大小河流1400余條

號稱“千河之省”

(請橫屏觀看,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在樂山交匯,樂山大佛便位于此處,攝影師@石耀臣)

所蘊(yùn)含的水能資源

超過全國的1/5

截至2020年底

四川水電裝機(jī)容量達(dá)7892萬千瓦

位居全國第一

(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的二灘水電站,位于四川攀枝花,攝影師@石磊)

還擁有數(shù)不清的高原湖泊

精巧玲瓏、變化萬千

(亞丁風(fēng)景區(qū)牛奶海與五色海,攝影師@善友)

還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請橫屏觀看,若爾蓋花湖,攝影師@姜曦)

還擁有全國第二大林區(qū)

截至2020年底

全省林地面積高達(dá)3.7億畝

(川西林地,攝影師@楊濤)

還擁有草原3.13億畝

(塔公草原,攝影師@佐螞)

還擁有竹類資源1766萬畝

總面積全國名列前茅

(蜀南竹海,圖源@視覺中國)

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紅葉觀賞區(qū)

被譽(yù)為

“亞洲最長天然紅地毯”

(請橫屏觀看,巴中光霧山彩林,圖源@視覺中國)

還擁有世界上收藏和展示

侏羅紀(jì)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

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chǎn)地

(自貢恐龍國家地質(zhì)公園,圖源@視覺中國)

還擁有5處世界遺產(chǎn)

數(shù)量居全國第2

也是國內(nèi)少有的擁有

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自然遺產(chǎn)

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的省份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圖為峨眉山金頂,攝影師@王進(jìn))

還擁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8000多項

不可移動文物6.4萬余處

可移動文物108.2萬件

(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標(biāo)志,圖源@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其中

漢闕數(shù)量全國第一

石刻佛像數(shù)量全國第一

紅軍石刻標(biāo)語數(shù)量全國第一

(安岳紫竹觀音,攝影師@楊虎)

還擁有全國排名第一的

公路總里程

(318國道盤山路,攝影師@朱小馬)

還擁有中西部最強(qiáng)的

民用航空網(wǎng)絡(luò)

(請橫屏觀看,天府國際機(jī)場開通后,成都更成為了繼上海、北京之后,中國內(nèi)地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jī)場的城市,攝影師@姜曦)

這就是四川

既擁有無盡的

高山峽谷、萬物生靈

也擁有無盡的人間煙火、文化遺產(chǎn)

一個四川,兩大超級天府

(請橫屏觀看,成都與橫斷山,攝影師@嘉楠)

本文創(chuàng)作團(tuán)隊

撰文 | 所長 風(fēng)子

圖片 | 晝眠 余寬

地圖 | 陳志浩

設(shè)計 | 羅梓涵

審校 | 河邊的卡西莫多 丁昊 羊駝 王長春 陳景逸

封面攝影師 | 柒哥

參考文獻(xiàn)

[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報告,2021.03.

[2]段渝. 四川簡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08.

[3藍(lán)勇著. 中國川菜史[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9.09.

[4]石碩著. 藏彝走廊——文明起源與民族源流[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10.

[5]郭正吾等. 四川盆地形成與演化[M]. 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 1996.03.

[6]劉威. 盆地形成機(jī)制與演化過程——以四川盆地為例[J]. 中國石油石化,2016(21):17-18.

[7]張岳橋,董樹文,李建華,施煒. 中生代多向擠壓構(gòu)造作用與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J]. 中國地質(zhì),2011,38(02):233-250.

[8]何登發(fā),李德生,張國偉,趙路子,樊春,魯人齊,文竹. 四川多旋回疊合盆地的形成與演化[J]. 地質(zhì)科學(xué),2011,46(03):589-606.

[9]莊平,高賢明. 華西雨屏帶及其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意義[J]. 生物多樣性,2002(03):339-344.

[10]張橋英,何興金. 四川省珍稀瀕危植物及其保護(hù)[J]. 武漢植物學(xué)研究,2002(05):387-394.

[11]李仁偉,張宏達(dá). 四川裸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 廣西植物,2001(03):215-222.

[12]李果,沈澤昊,應(yīng)俊生,方精云. 中國裸子植物物種豐富度空間格局與多樣性中心[J]. 生物多樣性,2009,17(03):272-279.

[13]李騰飛,李俊清. 中國水青岡起源、分布、更新以及遺傳多樣性[J]. 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08(10):185-191.

[14]闕品甲,朱磊,張俊,王進(jìn),李昭成,沈尤,冉江洪. 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J]. 四川動物,2020,39(03):332-360.

[15]彭光照,秦鋼,葉勇,朱桃秀,郝寶鞘,江山,唐薇,李雙江. 四川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J]. 四川地質(zhì)學(xué)報,2019,39(02):215-223.

星球研究所

解構(gòu)世間萬物,探索極致世界

···The End···

評論
聽黨指揮打勝仗
貢士級
??????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