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文化新知:古箏+潮流,是什么讓中國文化“破壁出圈”?

吾浩學長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創(chuàng)作者,作協(xié)會員,微博認證為“作家、故事紅人”。
收藏

“年輕人不要怕,準備好了,就去做!”

法國波爾多市加隆河畔,路人匆匆,卻因為一陣悠揚音樂聲的響起,不約而同地停留駐足。尋覓源頭,原來是一位中國女孩,伴一架古箏,著一襲漢服,披一副面紗,動人的音符從她舞動的指尖流淌出來,為充滿歐式風情的老城街頭帶來了迥乎不同的東方美。

這位在異國他鄉(xiāng)奏響中國民族樂器的“95后”名叫彭靜旋,“碰碰彭碰彭”是她的網名,箏音裊裊之間,彭靜旋不只是一位專業(yè)的古箏演奏者,更是一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新者,我們在周末遠程連線了彭彭,一起來聽聽她對“古箏+潮流”的獨特理解。

圖片

01 文化交融創(chuàng)新視角的起源

彭彭從小練習古箏,大學就讀于中國器樂系古箏專業(yè),也學習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對此,她一直在思考,是否需要通過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或了解不同的音樂體系,來拓展對樂器演奏的理解。大學期間,彭彭經常參與學校的各種專業(yè)講座來開闊眼界。一次講座中,學校邀請到巴黎高等音樂學院的教授來分享,彭彭就此了解到音樂學這一學科的理論框架。經過深入思考,彭彭認為,實踐和理論的學習能夠有所互補,這可能會幫助自己在演奏古箏時,有更好的理解方式。因此,彭彭選擇前往法國進修音樂學。

音樂學給彭彭帶來的不僅是演奏上的新視角,更是對“音樂與文化”的新理解。音樂學的知識為實踐打好了理論基礎,讓彭彭在拿到一首新曲子時,能夠更加理性、有內在邏輯地看待和理解它,并為演奏做好準備。

此外,在被問及為何選擇豎琴作為自己研究生的第二專業(yè)時,彭彭表示:尋覓東西方樂器之間的異同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西方人眼中,我們的古箏有些類似橫著的豎琴。在學習時,彭彭不光注重演奏上的技巧,更會著重去了解制琴的工藝、發(fā)展的歷史。在學習這兩種樂器的過程中,她進一步體會到東西方音樂與文化的共性與差異,這幫助她在用音樂傳遞中國文化時更好地尋找平衡點。此外,彭彭也鼓勵大家積極探索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很多有趣的點子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碰撞,領域交融中漸漸萌生的。

02 街頭演奏中國樂器的堅持

音樂和文化不分家,剛到法國時,彭彭經常參與各種實踐和交流活動,努力學習當地文化。法國的街頭巷尾,經常會有很多表演者在演奏或演唱,彭彭時常駐足聆聽,覺得這種用音樂交流的氛圍很棒。但這些街頭表演者演奏的自然都是西方樂器,彭彭不禁想:如果在街頭演奏中國的民族樂器,是否能讓更多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呢?

初到法國,彭彭其實并沒有帶上古箏,于是這樣的想法醞釀了半年。第一次回家,彭彭毅然費了一番力氣把古箏帶到法國。在朋友的支持與鼓勵下,彭彭鼓起勇氣第一次走上街頭架起古箏,開始彈奏自己在國內比較熟悉的一些曲目?!捌鋵嵲谝婚_始遇到了不少麻煩,古箏本身很重,音量也沒有很大,所以需要外接擴音設備。也幸好我的朋友們都很愿意幫忙搬運與調試!”當琴聲響起,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駐足,彭彭沉浸于“用音樂和觀眾交流”的過程中。第一次演奏后,自然而然有了第二次,乃至一年又一年……

當談起“堅持”這件事時,彭彭笑言自己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很難堅持的事情,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已經過了這么久了。彭彭真的非常喜歡演奏古箏,剛到法國的前半年,沒把從小到大陪伴自己很多年的古箏帶過來,都會感到特別想念。同時,能夠有能夠讓自己發(fā)揮的舞臺,也是一件讓人享受的事情。享受演奏的過程、享受舞臺——因為熱愛,堅持似乎不是一件難事。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走出房間,在街頭彈奏,反而成了繁忙學習中得以放松自己的機會。

03 異國他鄉(xiāng)觸動自己的瞬間

每一場演奏都有感動自己的瞬間。美感是共通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美好的事物總是那么打動人心。常常有人稱贊彈奏古箏的彭彭宛如“天使”;會有年邁的老人家顫顫巍巍地彎腰取下彭彭面前古箏的宣傳冊來,耐心翻閱,只為了解這神秘又動人的東方樂器;也常會有小朋友托著腮看著彭彭彈奏,在表演結束后來詢問彭彭“這是什么樂器”,還好奇地伸手想碰一碰琴弦。過幾日,小朋友又來,便會驕傲地給人群中的其他小朋友介紹“這是中國的樂器,叫古箏”,盡管“古箏”這個陌生的詞匯在法語里很難發(fā)音。在這些瞬間,彭彭就會感覺自己分享的中國音樂、宣傳中國文化更有意義了。

許多觀眾都表示,之前從來不認識不了解這樣一種中國樂器,但他們都覺得聽起來是很“自然”的聲音,宛如流水,似乎屬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又非常抓耳,會立刻被吸引。在彭彭的演奏中,許多從未聽過這種音色的西方人自然而然地關注起這種有特色的樂器,關注起中國文化。這種自己的演奏“被看到”“被聽到”所帶來的影響力,給了彭彭更多鼓勵。

圖片

04 街頭演奏更加奇妙的體驗

街頭的演奏是更加隨性的,比如,彭彭會根據當下與觀眾之間微妙的氣氛,決定下一首彈奏的曲目。街頭音樂人都常常有一種“玩音樂”的放松態(tài)度,大家常常會有一些即興的演奏,與觀眾有更多隨性的交流和互動。這種街頭的體驗,是對音樂廳、舞臺等經歷的重要補充,一起豐富了對音樂演奏的理解。

彭彭很喜歡這種隨性的氛圍,她喜歡帶著自己心愛的古箏去環(huán)游世界,遇見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再把這一幕幕記錄下來。

05 “古箏+潮流”破壁出圈

彭彭最早拍演奏視頻,是為了記錄自己留學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彭彭一直以學業(yè)為重,第一個爆款視頻事實上來自于街頭駐足的某位游客,并不是事先計劃好的。在成為人氣博主后,彭彭致力于“用優(yōu)質音樂進行文化輸出”,搭建起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橋梁”。

在后續(xù)選題上,彭彭想先完成自己“帶著古箏去旅行”的計劃;另外,就是做更多中西方音樂的碰撞和交流的內容。在法國,彭彭認識了很多不同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后續(xù)可以有更多音樂上的合作,比如和西方音樂家一起演奏中國風的曲目,用音樂實現文化的交流。如果我們的一些特色的文化不被看到,西方人可能永遠不會去特意了解,也就無從知曉。彭彭致力于通過音樂去實現更多的跨文化交流,讓中國音樂被聽到,讓中國文化被看到。

06 成為一名多元的斜杠青年

“不要把興趣當職業(yè)”,“不要把愛好當追求”,可能是怕工作的辛勞磨滅了最早的興趣和熱愛。彭彭最早學習古箏肯定是出于興趣,但練琴的過程是非常高強度甚至機械化的,肯定有過覺得枯燥和辛苦的時候。但是,當這種興趣成為習慣再變成職業(yè),就會自然成為你生命中離不開的東西。

當我們的刻意練習積累起來,直至精通,興趣就不僅僅是興趣,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也能夠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工具。興趣和職業(yè)并不相悖,如果確實感到辛苦,就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換換腦子,比如練古箏累了就去練練豎琴,可能更容易發(fā)現兩個樂器之間不同的美。

“斜杠青年”也是一種挺好的狀態(tài),可以給我們一些多元的標簽,也是發(fā)展我們不同的興趣。以做自媒體為例,就需要從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方面開始做,只有真正喜歡,才能堅持下去。同時,真正發(fā)展一個新的興趣或標簽時,一定意味著對新領域的探索和學習,比如做自媒體,就要從頭開始學音視頻剪輯和美化,還可能要了解運營的常識。既然決定做了,就要做好這些心理準備,花心思堅持下去。

作為中國留學生網絡大使,彭彭建議留學生小伙伴們事先了解想要前往的國家有什么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選擇自己確實喜歡的國家。在留學期間,一定要牢記自己“為什么要出國留學”,圍繞目標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留學生活很考驗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家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圖片

彭彭的經歷和“世界要有光,每個人都可以發(fā)光”的理念非常契合,她笑著說:

“年輕人不要怕,想到什么,準備好了,就去做!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要有信心,如果要探索新領域,一定要花心思學習新技能或新內容。要有好的心態(tài)!只要自己確實努力過了,即使做不好也無所謂,我們還年輕,試錯成本低,多多探索自己的熱愛、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多多嘗試,沒錯的!”

和彭彭的交流中,我們有感于這樣一位火爆全網的博主,是如此的親切可愛。在她的描述中,因為熱愛,堅持似乎不是一件難事。成功背后的因素似乎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復雜。

但我們也知道,成功的過程絕不簡單,是日復一日的練習,才能勇敢自信地站上街頭、登上舞臺,擁有光彩照人的一刻。就像彭彭所說的,尋找并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還需要花心思去做,還需要勇敢地嘗試。我們祝福彭彭未來越來越好,也希望讀到這里的你,也能尋找到自己的所長所愛。探索熱愛,勇敢嘗試,你也可以發(fā)光!

本文作者:有光團隊,編輯:吾浩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