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步書林笑眼開,兩部力作顯奇才。
掛花香襲觀新果,深愛書齋聊抒懷。
一首小詩,讓我不禁對地名歷史文化研究孜孜不倦的彭雪開教授深懷敬意。在歡慶建黨100周年的2021年,雪開教授奉獻了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古今地名源流考》(與王殿彬合著)和2020年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湖湘炎帝地名考釋》兩部力作。先后經(jīng)過近五年努力的兩部著作,剛與廣大讀者見面,就受到特別關注。
中國地名學會王勝三會長在《北京古今地名源流考》序言中說:“書寫北京歷史文化方面的書,可謂汗牛充棟。然而,對北京歷代行政區(qū)劃地名進行全面系統(tǒng)考釋,據(jù)我所知,還是第一次。本書由19篇文章組成,書不算厚,但分量較重,值得認真一讀?!焙瞎I(yè)大學紀委書記、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張亞東稱“《湖湘炎帝地名考釋》一書,是一部嚴謹?shù)母咚降孛芯繉V?。”難怪它成為中國地名學會、湖南省民政廳、株洲市民政局重點項目成果!對這兩部著作的主要內容,人們進行怎樣的解讀,我們暫且不說,單從出版這兩本地名學術專著的意義,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能讓廣大讀者全面了解最負盛名的世界名城北京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當今首都北京的鐘愛之情。
翻開《北京古今地名源流考》第一篇“北京”,就可看到對北京歷史地名的詳細考證,叫人耳目一新。例如,對其中“薊”的考證,內容涉及地理、水文、交通、植物、人口、聚落、都邑、建筑、文物等多種學科,通過嚴謹?shù)南鑼嵣鷦拥目坚?,一部豐富多彩的薊國與薊燕興衰發(fā)展史,如歌如訴地穿越歷史時空,譜寫在現(xiàn)代描繪的畫卷中,讓讀者深刻感受到我們偉大首都北京,是多么偉大,多么豪邁!他既是歷代皇家、當今盛世的熠熠生輝的風水寶地,更是當今世界第一流的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我們怎不無比熱愛!世界各國人民怎不無比向往!我覺得這種考釋,蘊含著作者別具匠心的愛國情懷和地域歷史人文的深刻解讀!
二、兩部著作中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了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品讀兩部著作,體現(xiàn)了一種難得的創(chuàng)新精神,它絕不是人云亦云的湊合文字。如閱讀《湖湘炎帝地名考釋》,有讀者告訴我,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了嶄新的而又經(jīng)過得起歷史檢驗的觀點,從而增強了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是上古歷史傳說中的神農氏(農皇),在我國北方、南方都存在。作者分析這一歷史傳說現(xiàn)象時,依據(jù)先秦古文獻記載,并將北方仰韶文化遺址(前5000—前3000年),與南方河姆渡文化遺址(前5000—前3300年)及長江流域大溪文化遺址(前4300—前3300年),進行對比研究,得出了中國上古傳說時代,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北方與南方都存在神農氏傳說。
二是在《湖湘炎帝地名考釋》中,彭教授首先提出:炎、黃大戰(zhàn),主要是為了爭奪中原地區(qū)及今山西運城市的戰(zhàn)略資源——鹽池。其次提出廟底溝二期文化(約前2700—前2300年),是炎、黃兩大部落集團發(fā)生一系列爭戰(zhàn)的確證。再次提出小口尖底瓶的突然消失,表明流行2000余年的仰韶文化指征性器物,遭到了來自另一區(qū)域新生強勢文化的毀滅性破壞,這只能用連續(xù)不斷的炎、黃大戰(zhàn)來解析。最后提出陶斝的產(chǎn)生,是過渡時期新的祭祀諸神的器具;而陶鬲的出現(xiàn),則是國家初級形態(tài)的定形禮器。這些都是以前學術界研究這些問題時,沒有明確出現(xiàn)過的觀點。
三是《北京古今地名源流考》著作中,作者體現(xiàn)了鮮明的學術研究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作者充分利用地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民俗學、地名學等原則方式、方法,又利用地名學的地名實體考證法、地名語源考釋法、地名語義分析法、地名史源剖析等具體方法,對每處與地名相關的地貌特征、民族類別、聚落城邑、地名淵源等等,從文獻記載、出土文物兩個視角,經(jīng)過全面梳理考證后力求得出正確結論。
這兩部專著很快得到廣大讀者認可,我仿佛看到作者又在越過層巒疊嶂的山嶺、淌過水流湍急的江河,探尋地名歷史文化的源頭。如果今后有人一字一句地研讀,更會激起了人們的愛國情懷!這是因為兩部專著中,有不少創(chuàng)新的觀點,別開生面的考察場景、字句斟酌的語句,深深的愛國情愫,吸引了大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地名學愛好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自信”。
我多次接觸過的彭雪開教授。他總是舉重若輕地說:“多到實地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瀏覽地名的一切,才讓我放心!”這就是一個學者的治學精神,也是科學研究者探索精神的表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告誡我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敝挥袌猿譃槿嗣駷樯鐣M行學術研究,才能開拓地名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新天地。我們祝愿彭雪開教授,將地名歷史文化研究,做得更好更精彩,走上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guī)状斡惺乱雇碚埥套⊥恍^(qū)的雪開教授,只見他仍堅持伏案工作,不覺一首拙詩在心底涌了出來:
冷夜孤燈半點光,躬身撫卷影未涼。
書山學問無它徑,求索惟勤心更強。
作者簡介:肖又錚(1945—),男,湖南株洲市淥口區(qū)人。湖南工業(yè)大學退休教師,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