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傷氣血的6大行為,可別再做了!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生活中很多不經(jīng)意的行為你以為是在休息

卻是在損耗氣血

哪些行為容易傷氣血?如何補氣血?

往下看,解鎖知識點↓↓

這些行為正在消耗你的氣血
自查!可別再做了

邊吃飯邊看視頻

吃飯時,脾胃需要消化食物,如果此時盯著視頻看,氣血就需要濡養(yǎng)眼睛,那么脾胃所需的氣血就會出現(xiàn)不足,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頭腦昏沉。

泡腳泡到滿身大汗

泡腳時喜歡泡到滿身大汗,也是很傷氣血的。氣隨津傷,津和汗是同源的,如果出汗過多,津血隨著外泄,氣也會隨著津液外泄,就容易造成氣血不足。

泡腳時水溫最好在40℃左右,并且泡腳時間不宜過長,盡量控制在20分鐘以內(nèi),微微出汗即可。

久坐不動或久躺不動

“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坐不動或久躺不動,其實都很傷氣血。建議大家,休息日盡量不要一直躺著,適當站起來活動活動;平時也不要久坐,連續(xù)靜坐不要超過50分鐘,哪怕起來接杯水也可以。

熬夜刷視頻,第二天睡到中午

中醫(yī)講“久視傷血”,熬夜刷手機消耗的不只是電量,還有你的氣血,也別想著熬完夜第二天多睡一會兒,就能彌補對氣血的“虧欠”。

愛吃涼食

中醫(yī)認為,“涼”容易耗傷人的脾陽,而脾是運化水谷精微的,它能讓營養(yǎng)物質(zhì)到達全身各處,比如四肢、大腦等。如果吃涼納冷太多,脾陽受困,四肢頭腦得不到濡養(yǎng),氣血不足,就會出現(xiàn)頭暈、昏昏沉沉的癥狀。

做飯煎煮時間過長

這樣的烹飪方法,容易讓食物的營養(yǎng)流失。比如老人在烹飪菜肴時,為方便咀嚼,喜歡在菜里加水,將菜煮得過于軟爛,可能就會造成食物營養(yǎng)流失。

人體長期得不到營養(yǎng),就容易出現(xiàn)氣血不足,甚至貧血,免疫力也會下降。同理,挑食、飲食結構不合理、素食者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氣血不足有哪些表現(xiàn)?
這幾點速速掌握!

氣血不足屬于中醫(yī)證型的一種,是多種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早期階段,基本上可視為亞健康狀態(tài)。

專家介紹,氣血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疲倦、氣短,還會有頭暈、食欲下降、失眠、面色蒼白或發(fā)黃、整個人萎靡不振等。

  • 大聲唱歌能改善氣血不足?

唱完歌覺得神清氣爽,一般屬于氣滯血瘀或痰濁中阻,而不是氣血不足。真正氣血不足的人氣短、多說話都累,不適合此類活動。

專家介紹,唱歌有助于氣血流通,適合因氣滯血瘀或痰濁中阻而胸悶氣短的人。

中年容易胸悶氣短的女性:通過唱歌可以達到疏肝解郁、氣血運行順暢的效果。

吃得多不活動易生痰生濕的人:通過唱歌可以增強脾胃運化,達到疏通三焦、祛痰化瘀的效果。

  • 喜歡蹲著是因為氣血不足?

喜歡蹲下的人不一定是氣血不足,但氣血不足的人基本上覺得蹲下會舒服。

氣血不足的人常感覺疲憊,而蹲下時,腿部、臀部的肌肉都得到了擠壓,下肢血液能夠更快回流到心臟,氣血流暢,從而促進心肺血液循環(huán),緩解勞累感覺。

實用!3個方法幫你補氣血

想要保持氣血充足、提高免疫力,建議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運動有度、情志有衡”。做好這“三個一”,幫你把氣血補回來↓↓

一碗湯:當歸補血蛋花湯

中醫(yī)有一個有名的補血方——當歸補血湯,由黃芪和當歸兩味藥以5:1的比例組成,其中當歸補血活血,黃芪益氣以生血,適用于氣血兩虛的人群。

如果想讓這款湯的口感和味道更好,可以在湯中打入一個雞蛋和適量紅糖,紅糖可以補虛,雞蛋營養(yǎng)豐富,也有補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當歸有活血功效,孕產(chǎn)婦和月經(jīng)量特別大的女性要慎食。氣血兩虛的人可以根據(jù)身體情況,適量食用。

一個穴位: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補益脾胃、調(diào)養(yǎng)氣血。長期堅持有延緩衰老的效果,還可以起到保養(yǎng)皮膚的作用,使肌膚緊致、臉色紅潤有光澤。這個穴位在哪兒?如何正確按摩?戳視頻,學起來↓

一個動作:調(diào)理氣血

起源于北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八段錦,被譽為“千年長壽操”。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有助于調(diào)理氣血,改善倦怠乏力。趕快跟練起來吧~

評論
汨羅鎮(zhèn)徐志雄
太傅級
已閱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