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冰脆弱”變“冰堅強”?|世界冰川日

科普中國
原創(chuàng)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2022年12月14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特別決議,決議中宣布2025年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從2025年起,每年的3月21日將被定為世界冰川日。面對加速消融的冰川,科學家們憂心忡忡,紛紛展開拯救冰川的行動。其中,一項十分有趣的試驗——給冰川“蓋被子”,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聽起來確實有些匪夷所思,給冰川“蓋被子”真的能減緩其消融嗎?

01 冰川的前世今生

“我們怎么知道這是冰川時代?”

“因為四周都是冰!”

“就連說話都冷冰冰的。”

這是動畫電影《冰川時代》中動物們的幾句對話。電影中溫順善良的長毛象、兇猛霸氣的劍齒虎、愛說愛笑的樹懶、呆笨卻十分搞笑的渡渡鳥,還有那只為了堅果而糾結一生的小松鼠,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冰川時代究竟是什么樣,真的像這樣充滿了歡樂和溫情嗎?

電影畢竟是虛構的故事,真正的冰川時代其實十分殘酷,很多生物都在這個氣候急劇變化的時期逐漸走向滅絕,例如巨河貍、泰坦鳥、古巨蜥等。在地質演化歷史中,地球上不僅發(fā)生過海陸的變遷,還出現(xiàn)過氣候的大幅度變化。當氣候趨向寒冷時,南極、北極和高緯度地帶,以及中低緯度的高原和山地就會慢慢地被冰蓋或冰川所覆蓋,這樣的地質時期被稱為“冰期”,電影中所說的“四周都是冰”就是對冰期最簡明的解釋。

圖片3.png

冰川時代的長毛象(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我們的地球曾經經歷了多次冰期,其中第四紀大冰期距現(xiàn)在時間最近、影響最大,在這次大冰期最寒冷的時候,風雪、冰雹經常出現(xiàn),冰川、冰山隨處可見,平均氣溫比現(xiàn)在低3℃至7℃,陸地被廣袤的冰川覆蓋,大量的水被“困”在陸地上,結果導致海平面下降約130米。后來,隨著氣溫的漸漸回升,冰川開始慢慢消融,海平面逐漸上漲,大約到6000年前海平面才接近現(xiàn)在的位置。

圖片4.png

冰川融化(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雖然冰川時代正在漸漸遠去,但冰川并沒有完全消失。迄今為止,地球上依然分布著數(shù)以萬計的冰川,并保存著冰川留下的地質遺跡和獨特的地貌景觀,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02 全球冰川消融風險

冰川是地球上極為珍貴的淡水資源。我們知道,地球表面超過三分之二的地方都被水覆蓋,水體總量約為145億億噸,但僅有不足3%的陸地淡水可供人類飲用,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都以冰川的形式存在。所以,冰川有“固體水庫”的美譽。根據(jù)冰川的形態(tài)、規(guī)模和發(fā)育條件,現(xiàn)代冰川可分為兩個基本類型:大陸冰川山岳冰川。

?大陸冰川:表面呈凸起的盾狀,中間厚邊緣薄,最厚的地方可達幾千米,例如南極冰蓋;

圖片5.png

南極冰山風光(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山岳冰川:則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高山地區(qū),通常面積較小,厚度較薄,例如我國青藏高原的諸多冰川。

圖片6.png

位于西藏那曲市雙湖縣的普若崗日冰原10號冰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同時,冰川還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外力?,F(xiàn)代冰川覆蓋了世界陸地表面的10.7%。全球七大洲中,除了大洋洲之外都有冰川存在,而古冰川更是曾經遍布各地。盡管它的移動速度慢如蝸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能極大地改變地表環(huán)境,形成獨特的冰川地貌,例如幽深的冰蝕谷,兩坡陡峻而脊部尖薄像刀刃或鋸齒一樣的山脊,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以及沖積平原等。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也面臨著消融的威脅。冰川的消融絕非僅僅是自然景觀的消失。它們是20億人的水源保障,是沿海城市免遭淹沒的“保險鎖”,更是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器”。冰川的白色表面能將80%的陽光反射回太空。一旦冰川消失,裸露的深色巖石和土壤會吸收更多熱量,加速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huán)。

03 遮住陽光,把冰留住

如何才能阻止冰川消融?科學家通過長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想方設法減少太陽輻射是最直接的方法。

位于新西蘭南島的弗朗茲?約瑟夫冰川,長度只有短短的12千米,卻從源頭的海拔3000米降落至終點的240米,落差如此之大,使其成為新西蘭最陡峭的冰川。它的平均流動速度超過每天0.5米,最快時可達到每天4米。更奇怪的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其他冰川都在縮小,而弗朗茲?約瑟夫冰川卻從1984年開始緩慢增長、加厚。至于弗朗茲?約瑟夫冰川“逆襲”的原因,有專家認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南阿爾卑斯山脈降雪量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附近火山爆發(fā)把火山灰噴入大氣層中遮擋住了陽光,削弱了太陽光的照射,使冰川融化減少。

受此啟發(fā),人們想到了一種“土辦法”——給冰川“蓋被子”。自從2004年,每到春末夏初,瑞士的科學家都會將白色的防水油布蓋在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上,初秋時再把油布摘掉。這種油布以化學纖維制成,厚度為3至4毫米。將它們蓋在冰川上,可以反射陽光以保護冰雪層免受熱力和紫外線影響。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將冰雪消融的速度減緩50%。

意大利的科學家也借鑒了這個“土方法”,普雷薩納冰川是一處著名的滑雪勝地,但近年冰川急劇融化給當?shù)芈糜螏硪欢ㄓ绊?。于是,科學家提出,給冰川滑雪區(qū)鋪上巨型膠質防水布,以減慢冰川融化的速度。

在我國四川省,距離成都市約260千米的地方有一條達古冰川,形成至今已有200多萬年的歷史。從2020年至2024年,我國科學家已經在這里連續(xù)開展5年試驗,為冰川表面覆蓋一層隔熱反光材料,經過試驗發(fā)現(xiàn),“蓋被子”的冰川明顯比周邊未“蓋被子”的區(qū)域消退速度減緩。在科研人員的幫助下,曾經快速消融的達古冰川正在變成“冰堅強”。

04 拯救冰川的“頭腦風暴”

盡管“蓋被子”在局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科學家卻認為這是一場“無法持續(xù)的試驗”。一方面,給冰川“蓋被子”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對于那些面積較大、地形復雜的冰川來說,不僅費用高,而且操作難度很大,對于格陵蘭、南極等巨型冰蓋來說更不現(xiàn)實;另一方面,給冰川“蓋被子”的效果也可能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高海拔、強風等惡劣氣候條件下,被子很容易被吹走或損壞,對冰川的保護效果會大打折扣。

除了給冰川“蓋被子”外,科學家們還想出了許多其他的方法來拯救冰川。例如,有人考慮到,海洋性冰川的底部也會因溫暖海水侵蝕而融化,僅僅在冰川表面“蓋被子”對此無濟于事,于是提出在冰川周圍的水下建造“墻壁”以阻擋溫暖的海水對冰川的侵蝕;有人提出冰川表面進行人工增雪,增加冰川的物質補給,來減緩冰川消融速度;還有人進行試驗,將大量小玻璃珠(一種硅基物質)撒在冰川之上,幫助冰層增強對太陽光的反射,但這種方法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還沒有得到時間的檢驗。

再多的奇思妙想,也比不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最簡單的答案。通過大力推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以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間接保護冰川,這才是可持續(xù)的保護措施。

作者:馬志飛 地質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會員,自然資源優(yōu)秀科普圖書獎獲得者

審核:董漢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出品: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關注世界冰川日,凝望冰川的前世今生,它曾歷經冰期滄桑,如今卻因全球變暖脆弱消融。給冰川“蓋被子”等奇思妙想頻出,然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是讓“冰脆弱”變身“冰堅強”的永恒密鑰 。
2025-03-21
傳承解惑
大學士級
也許我們的足跡無法到達這些地區(qū),但足以感悟到冰川的神奇,冰川不僅僅是地球上的奇妙風景,也是雕刻地球的神秘自然力量。
2025-03-21
追夢人C·hui
大學士級
雖然冰川時代正在漸漸遠去,但冰川并沒有完全消失。迄今為止,地球上依然分布著數(shù)以萬計的冰川,并保存著冰川留下的地質遺跡和獨特的地貌景觀,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