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報》3月7日消息,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志于3月5日發(fā)布了一項研究成果,就是把光變?yōu)槌腆w!這個發(fā)現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要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光是一種無形無質的能量,它以波的形式傳播,不會像液體那樣流動,也不會像固體那樣具有固定形狀。
因此,要說光是固體或者液體,許多人一定會不相信,或者會很驚異。
但發(fā)現這項成果的科學家,論文通訊作者、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CNR)的Dimitris Trypogeorgos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說:“我們實際上把光變成了固體,這非常了不起?!彼退耐耂anvitto等團隊成員,不僅用光創(chuàng)造了一種固體,而且還制造了一種量子“超固體”。
那么,科學家們是如何把光變成超固體的,這樣做有些什么意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其實,早在2017年,科學家們就發(fā)現了光的超流體現象,這次又發(fā)現了光的超固體現象,這些現象并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的,而是在極端條件下得到的,這個條件就是超低溫和超真空狀態(tài)下,科學家把這種狀態(tài)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BEC)。
近年來興起的凝聚態(tài)物理,就是研究這種現象的。而發(fā)現光的超流體現象,則是凝聚態(tài)物理的重大突破之一。這個發(fā)現是在2017年,由意大利特特倫托大學(University of Trento)和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Université Paris-Saclay)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中成功觀測到。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光是如何變成超流體的
何謂超流體?
超流體(Superfluid)是一種奇特的物質狀態(tài),它可以無摩擦地流動,并且在容器中不會受到普通液體的表面張力或粘滯力的影響。最典型的超流體例子是液氦(He-4)在極低溫(約2.17K)下形成的超流態(tài),它能夠沿著杯壁無阻力地爬升。這種現象是量子力學的一個直接體現。
但光子(光的粒子)本身沒有靜止質量,它怎么可能變成超流體呢? 關鍵在于,光子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形成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tài),稱為光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BEC),而BEC本身就是一種超流體。
超流體和普通流體都是可以流動的物質,但超流體是一種極端的量子物態(tài),它的行為與普通流體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對比它們的區(qū)別: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光變成超流體的關鍵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是一種特殊的量子現象,當一群玻色子(如光子)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它們會進入同一個量子態(tài),表現出宏觀量子的特性。換句話說,BEC中的粒子不再是單獨運動的個體,而是像“一個整體”一樣行為一致。
光子是玻色子,但它們沒有靜止質量,不能像普通原子那樣直接冷卻。那么是如何讓光形成BEC的呢?科學家采用了一種巧妙的方法:將光子困在一個微腔中,并讓它們與物質相互作用,從而“間接冷卻”光子,使其變得類似于超流體。
實驗步驟:
使用兩個高度反射的鏡子,構建一個光學腔這個腔體限制了光子的運動,使它們只能在一定范圍內來回反射,從而達到類似粒子氣體的行為;然后在腔內填充一種特定的染料分子,這些分子可以吸收并重新發(fā)射光子,使得光子的能量在多個吸收-再發(fā)射過程中趨于熱平衡。
降低系統溫度,并增加光子的密度由于光子在腔內不斷被重新吸收和發(fā)射,它們的整體狀態(tài)逐漸變得類似于普通的玻色子氣體。當溫度足夠低、光子數量足夠多時,它們會自發(fā)地進入相同的量子態(tài),形成一個宏觀可見的光子BEC。
當這一過程完成后,光子不再是單個個體,而是表現得像一個“超流體”,能夠在腔體中無摩擦地流動。2010年,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中成功實現了光子BEC,為后來的光超流體研究奠定了基礎。隨后,2017年,意大利和法國的研究團隊在半導體微腔中觀察到了光的超流體現象,證明光子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下確實可以無摩擦流動。
那么,光又是如何變成超固體?
何謂超固體?
超固體(Supersolid)是一種奇特的物質狀態(tài),它既有超流體的無摩擦流動性,又具有固體的周期性結構。這意味著在超固體中,物質的某些部分可以自由流動,而整體仍然維持固定形狀。這種狀態(tài)突破了固體與流體的傳統分類,展示了量子物質的新奇特性。
有人將超固體比喻為一塊部分溶解的冰,有流體性質也有固體性質。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既有相似性又并不相同,實際上有著本質區(qū)別。
它們的相似點:流體性質 + 固體性質
- 部分溶解的冰:確實同時具有固體的結構(未融化的部分)和液體的流動性(已經融化的水)。
- 超固體:也是如此,它既有固體的周期性結構,又有超流體的無摩擦流動性,這使得它能夠同時表現出兩種物態(tài)的特性。
關鍵區(qū)別:本質上的量子效應
盡管它們在宏觀上都表現出“雙重性質”,但超固體的機制完全不同,它不是由局部的“固體”和“液體”簡單共存,而是整個系統同時是固體又是超流體,這是一種量子相干性導致的奇異現象,也就是在量子力學中所謂薛定諤的貓狀態(tài)。
- 在部分溶解的冰中,固體部分和液體部分是相互獨立的,它們在不同位置各自存在。
- 在超固體中,所有粒子都服從量子力學的疊加態(tài),整個物質在某種意義上“同時”是固體和超流體,這意味著即使是“固體”的部分,也能夠表現出無摩擦流動。
更準確的說,超固體是帶有“波動”的固體,可以把它比喻成:
- 一塊具有規(guī)律性波動的晶體,其中的原子(或準粒子)不僅排列成規(guī)則的結構(固體性質),同時還能像超流體那樣無摩擦流動。
- 類似于“液態(tài)晶體”,但區(qū)別是它的流動性不是普通液體,而是超流體式的流動,沒有任何阻力。
那么,光的BEC已經是超流體了,它是如何進一步變成超固體的呢?
從光的BEC到超固體:需要額外的相互作用
光子的BEC本身是均勻的,它不會自發(fā)地形成類似固體的結構。要讓它成為超固體,科學家需要引入額外的長程相互作用,讓光子凝聚態(tài)中的粒子形成某種規(guī)則的排列(類似固體的晶格結構)。
這個目標可以通過極化激元(Polariton)來實現。
極化激元:光如何形成超固體?
極化激元(Polariton)是一種由光子和物質中的電子-空穴對耦合形成的準粒子。它既具有光子的特性(無質量、可以高速傳播),又具有物質粒子的特性(能相互作用)。科學家發(fā)現,在特定的半導體微腔中,極化激元不僅能形成BEC(超流體態(tài)),還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形成空間周期性的結構(類似固體晶格),從而進入超固體狀態(tài)。
實驗方法:
使用半導體納米結構(如砷化鎵微腔)激發(fā)極化激元。研究人員用激光照射半導體材料,使光子與材料中的電子-空穴對結合,形成極化激元。
調節(jié)系統參數,誘導極化激元相互作用通過控制激光強度、微腔尺寸等參數,科學家可以使極化激元不僅凝聚(形成BEC),還形成規(guī)則的晶格結構。這樣,極化激元系統既表現出超流體特性,又擁有固體的晶格結構,形成了光的超固體。
光的超流體和超固體有什么應用前景?
這些奇特的光學態(tài)不僅在基礎物理學中具有重大意義,還至少可能在以下領域帶來突破:
- 超低能耗光學器件:由于超流體光子可以無摩擦流動,它們可能被用于開發(fā)新型光計算機或低能耗通信設備。
- 精密傳感器:超固體光學態(tài)可以用于構建高靈敏度傳感器,在量子測量領域提供新的工具。
- 探索宇宙中的奇異物質:科學家推測,中子星內部可能存在超固體態(tài),因此研究這些系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極端宇宙環(huán)境。
因此,光在極端條件下可以變成超流體,甚至進一步形成超固體,這一發(fā)現不僅挑戰(zhàn)了我們對光的傳統認知,也為未來的量子技術和光學應用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從“流動的光”到“固體光”,人類正在逐步揭開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紗,為未來的科技發(fā)展鋪平道路!
時空通訊原創(chuàng)文章,請尊重作者版權,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