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你以為的“正常醉酒”?可能是“沉默殺手”!

溫州市護理學會
原創(chuàng)
提供優(yōu)質健康科普,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收藏

“患者血氧下降到70%了,準備插管!”凌晨的急診室,護士的疾呼劃破寂靜。溫州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綜合病房收治的廖先生,因醉酒后劇烈嘔吐,誤將胃內容物吸入肺部,導致雙肺嚴重感染,CT提示吸入性肺炎,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急診團隊采取氣管插管、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后,他終于轉出監(jiān)護室,病情日益好轉。這個故事非孤例。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飲酒導致的吸入性肺炎死亡人數超過3萬人,其中60%的患者因誤判“醉酒正常反應”而延誤就診。

一、“沉默殺手”隱身術:為何醉酒后肺炎難以察覺?

1. 癥狀偽裝成“普通醉酒”

· 誤吸早期:僅有輕微嗆咳、喉嚨異物感,與醉酒反應相似。

· 病情潛伏期:12-72小時逐步加重,錯過黃金救治窗口。

2. 肺部“自我保護系統”癱瘓

· 咳嗽反射消失:酒精抑制大腦中樞,無法通過咳嗽排出異物。

· 纖毛運動停滯:氣道黏膜上的“清道夫”停止工作,細菌肆意繁殖。

二、致命三連擊:從“嗆一口”到呼吸衰竭

第一擊:胃內容物“反攻倒算”

· 醉酒嘔吐:仰臥時胃酸、食物殘渣直接流入氣管,PH值僅2的胃酸足以腐蝕肺組織。

· 數據警示:嘔吐物誤吸死亡率高達20%-30%,尤其兒童和老人風險翻倍。

第二擊:細菌“趁火打劫”

· 口腔菌群入侵:口腔內的厭氧菌(如鏈球菌)隨異物進入肺部,引發(fā)化膿性感染。

· 超級細菌威脅:長期酗酒者肺部易攜帶耐藥菌,治療難度加大。

第三擊:多器官“連鎖崩盤”

· 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重癥肺炎導致肺泡塌陷,氧氣無法進入血液。

· 膿毒癥休克:細菌毒素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手術室護師陳笑苗/繪

三、識別“沉默警報”:這些細節(jié)別忽視!

【高危信號清單】

? 醉酒后3小時內:頻繁干嘔、喉嚨有灼燒感。

? 清醒后持續(xù)1天以上:低熱(37.5-38℃)、乏力、痰中帶血絲。

? 突發(fā)單側胸痛:深呼吸時加劇,可能提示肺葉被膿液包裹。

【特殊人群紅牌警告】

?? 胃食管反流患者:飲酒會加重反流,增加誤吸風險。

??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環(huán)境利于細菌滋生,肺炎進展更快。

?? 腦血管病患者:醉酒后意識障礙可能掩蓋癥狀。

四、急救“黃金四小時”操作指南

第一步:體位急救(立即執(zhí)行)

· 讓患者側臥,頭部低于胸部,清理口鼻嘔吐物(用紗布包手指輕拭,避免刺激咽喉)。

· 禁忌動作:禁止拍背催吐!可能將異物推向更深的氣道。

第二步:保持氣道開放(持續(xù)觀察)

· 若患者呼吸困難,用枕頭墊高肩部,使氣道呈30°傾斜角。

· 如有假牙需取出,防止脫落阻塞氣道。

第三步:送醫(yī)“必帶信息”

· 提醒醫(yī)生:“患者曾大量飲酒+嘔吐史”,幫助醫(yī)生快速判斷病因。

· 若有嘔吐物樣本,用保鮮袋密封保存(必要時檢測毒物或細菌)。

第四步:拒絕“民間偏方”

· × 醒酒湯催吐:加劇胃酸反流。

· × 雪糕/蜂蜜緩解咳嗽:含糖過高易滋生細菌。

· × 自行服用頭孢:可能引發(fā)雙硫侖樣反應。

五、防“殺”于未然:這些防護招數必學!

1. 飲酒場景“防御攻略”

· 小酌怡情版:飲酒前吃飽,減緩胃排空速度;選擇低度酒,避免空腹喝。

· 宿醉急救包:隨身攜帶“喉糖+電解質水”,醉酒后及時補充電解質。

2. 家庭應急箱配置

· ? 吸痰器(可選便攜式)。

· ? 抗生素軟膏(口腔外傷預防)。

· ? 醫(yī)用紗布/止血鉗(清理嘔吐物用)。

3. 長期健康管理

· 戒酒是王道:研究顯示,戒酒后5年內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下降70%。

· 吞咽功能訓練:老年人或腦損傷患者需專業(yè)評估,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大笑或說話,臥床時床頭抬高30°。

真正的情義不在杯盞交錯的喧囂里,而在清醒守護彼此健康的默契中,那些被酒文化掩蓋的求救信號,不該再成為生命的休止符。

□溫州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綜合病房護師陳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