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百度百科
原創(chuàng)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收藏

氮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N,原子序數(shù)7。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態(tài)存在,即氮氣(N2),是一種無色、無味、惰性的氣體,是地球大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約占大氣總體積的78%。氮在生物體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蛋白質、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組成部分。氮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包括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等過程。工業(yè)上,氮用于生產(chǎn)化肥、硝酸、炸藥等,液態(tài)氮還廣泛應用于冷凍、醫(yī)療等領域。氮的化合物多樣,對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簡史

1674年,英國醫(yī)生約翰·馬約(John Mayow)證明了空氣不是由單一的元素而是由不同的物質組成的。他通過展示只有一部分空氣可燃而大部分不可燃來證明上述說法。

大約一個世紀后,蘇格蘭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和丹尼爾·盧瑟福(Daniel Rutherford)對空氣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通過一系列步驟徹底去除了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之后,盧瑟福發(fā)現(xiàn)殘余氣體與二氧化碳類似,不可燃,也不能讓生命體存活。但與二氧化碳不同的是,這種氣體不溶于水和堿溶液。盧瑟福在1772年報告了他發(fā)現(xiàn)的這種“有害空氣”,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氮氣。

瑞典藥劑師卡爾·舍勒(Carl Scheele)在1772年也獨立發(fā)現(xiàn)了氮氣,他稱其為“廢氣”。舍勒通過多種方式去除氧氣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可燃的殘余氣體,其體積是原始空氣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1790年,法國化學家讓-安托萬·克勞德·查塔爾(Jean-Antoine-ClaudeChaptal)將這種元素命名為“nitrogen(氮)”,因為當時的實驗表明它是硝酸鉀KNO3(Nitre)的一種成分。23

物理性質

氮有兩種天然同位素:氮-14和氮-15,其中氮-14的豐度為99.625%。

氮通常的單質形態(tài)是氮氣。它無色無味無臭,是很不易有化學反應呈化學惰性的氣體,而且它不支持燃燒,微溶于水、乙醇。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質保護劑,冷凍劑。

一些物理性質如下:

|| || 氮氣的物性數(shù)據(jù)

化學性質

N原子的價電子層結構為2s22p3,即有3個成單電子和一對孤電子對,以此為基礎,在形成化合物時,可生成如下三種鍵型:

離子鍵:

N 只能與電離能小的I A族和II A族的金屬形成離子型氮化物,獲得3個電子而形成N3-離子。

金屬與氮氣作用時 的反應條件不同,鋰在常溫下就與氮氣直接反應,但反應速率很慢,有實際意義的反應溫度高于250無須空格℃有明顯反應。 II A族金屬都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與氮氣化合,如與Ca反應溫度為410 ℃,與Sr反應溫度為380 ℃。

N3-離子的負電荷較高,半徑較大(171pm),遇到水分子會強烈水解,因此的離子型化合物只能存在于干態(tài),不會有N3-的水合離子。

共價鍵

N原子同電負性較高的非金屬形成化合物時,形成如下幾種共價鍵:

⑴ N原子采取sp3雜化態(tài),形成三個共價鍵,保留一對孤電子對,分子構型為三角錐型,例如NH3、NF3、NCl3等。若形成四個共價單鍵,則分子構型為正四面體型,例如NH4+離子。

⑵ N原子采取sp2雜化態(tài),形成2個共價雙鍵和1個單鍵,并保留有一對孤電子對,分子構型為角形,例如Cl—N=O。(N原子與Cl原子形成一個σ鍵和一個π鍵,N原子上的一對孤電子對使分子成為角形。)若沒有孤電子對時,則分子構型為三角形,例如HNO3分子或NO3-離子。硝酸分子中N原子分別與三個O原子形成三個σ鍵,它的π軌道上的一對電子和兩個O原子的成單π電子形成一個三中心四電子的不定域π鍵。在硝酸根離子中,三個O原子和中心N原子之間形成一個四中心六電子的不定域大π鍵。這種結構使硝酸中N原子的表觀氧化數(shù)為+5,由于存在大π鍵,硝酸鹽在常況?下是足夠穩(wěn)定的。

⑶ N原子采取sp雜化,形成一個共價叁鍵,并保留有一對孤電子對,分子構型為直線形,例如N2分子和CN-中N原子的結構。

配位鍵

N原子在形成單質或化合物時,常保留有孤電子對,因此這樣的單質或化合物便可作為電子對給予體,向金屬離子配位。例如[Cu(NH3)4]2+。

氮共有九種氧化物: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二聚體(N2O2)、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五氧化二氮(N2O5)、疊氮化亞硝酰(N4O),第九種氮的氧化物三氧化氮(NO3)作為不穩(wěn)定的中間體存在于多種反應之中。56

同位素

以下是氮的同位素及其性質,

|| || 氮的同位素

分布情況

氮在自然界中絕大部分的氮是以單質分子氮氣的形式存在于大氣中,氮氣占空氣體積的78%。氮的最重要的礦物是硝酸鹽。8

氮在地殼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是0.0046%,總量約達到4×1012噸。動植物體中的蛋白質都含有氮。土壤中有硝酸鹽,例如KNO3。在南美洲智利有硝石礦(NaNO3),這是世界上唯一的這種礦藏。宇宙星際已發(fā)現(xiàn)含氮分子,如NH3、HCN等。9

制備方法

氮在自然界主要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大氣中,因而工業(yè)上由液態(tài)空氣分餾來獲得氮氣。產(chǎn)品通常儲存在鋼瓶中出售。從空氣分餾得到的氮氣純度約為99%,其中含少量的氧氣、氬氣及水等雜質。610

分餾液態(tài)空氣可獲得氮氣:

工業(yè)上用分餾液態(tài)空氣,可得純度為99%的“普氮”(其余1%為O2及稀有氣體)。普氮純化得電子度為99.9%的高純氮。

實驗室制備少量氮氣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固體亞硝酸銨的熱分解來產(chǎn)生氮氣:

此反應劇烈,不易控制。故常采取在飽和亞硝酸鈉溶液中,滴加熱的飽和氯化銨溶液,或直接溫熱飽和亞硝酸銨溶液的辦法來得到氮氣。這樣制得的氮氣含少量氨、一氧化氮、氧氣及水等雜質。

重鉻酸銨熱分解也能產(chǎn)生氮氣:

上述反應是爆發(fā)式的,但若加入硫酸鹽則可控制:

將氨氣通入溴水也能制備氮氣。經(jīng)凈化除去少量氨、溴及水等雜質后,可得較純的氮氣:

氯氣也可氫化氨氣生成氮氣:

光譜純(99.99%)的氮氣則可由小心地加熱非常干燥的疊氮化鋇或疊氮化鈉而制得(反應劇烈,要注意控制溫度,加入緩釋劑):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中氣旋
少師級
已經(jīng)閱讀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