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自評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是否有領導分管科普工作:是。
——是否有專門的部門組織實施科普工作,是。
——是否將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是。
——是否制定科普工作制度,是。
——是否制定激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是。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對外開放天數(shù)或服務公眾天數(shù):200天。
——每年服務公眾人次:2000人次。
——科普場所面積:3635平米。
——場館和設備是否有升級和更新,如果有,提供3-5張照片。(分別提供對應場館或設備名稱)
1、模塊化智能車設備
2、線上線下綜合教學實驗室改造
3、KUKA六軸機械臂設備
4、大象機械臂機器人
5、平衡車設備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在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科普研學、社會實踐、發(fā)放資源包等)情況:活動數(shù)量8個;參與人數(shù)400人。
——開展進社區(qū)、進校園(例如進大學,進中小學)、進鄉(xiāng)村、進機關、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等“走出去”科普活動情況:活動數(shù)量12個;參與人數(shù)2000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全國科普日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活動數(shù)量2個;參與人數(shù)150人。
——其他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活動名稱和數(shù)量2個;參與人數(shù)600人。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的平臺主頁鏈接。
http://eelab.dlut.edu.cn/article/1134358/list/index.htm
——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包括、科普網站、科普中國科普號、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微博、抖音、B站等):數(shù)量及相應主頁鏈接(最多放三個)。
1、科普網站-中國大學慕課網站上傳系列科普課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0807DLUT051-1205724816
2、科普網站-慕樂網站上傳系列科普課程
https://www.mools.net/lims/web/OfficialWebsite/dist/#/home/index
3、科普網站-大連理工大學電工電子科普網站
http://eelab.dlut.edu.cn/article/1134358/list/index.htm
——新媒體平臺發(fā)布信息數(shù)量和總閱讀量。
大連西港區(qū)教師進修附校微信公眾號、“二校陽光派視頻號”、海拉爾第二中學公眾號、西港力量公眾號、RMAIR公眾號、大連市中山區(qū)東港第一中學公眾號等,閱讀量1500次。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人數(shù)(或人次),60人次。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年度科普工作經費投入:3萬。
——專、兼職科普人員數(shù)量:專職18人,兼職10人。
二、特色工作
結合本行業(yè)、本地區(qū)實際組織開展的特色工作情況。
以大連理工大學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為基礎,帶領全國領域內、行業(yè)內和東北區(qū)域內的專家和科技工作者建立團隊,開展科普人才隊伍培訓,實現(xiàn)專兼職科普人員的跨領域跨類別的交流,提升科普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和管理水平。舉辦“大連創(chuàng)新者說”品牌活動,帶領大連本地和全國的科技工作者設計并制作科普作品,增加并不限于現(xiàn)場指導、線上講堂和線上線下混合討論交流的方式,采用科普講堂、科普視頻和科普圖文的方式做普及宣傳,讓更多的科普志愿者加入到科普作品制作中來,實現(xiàn)科普在身邊和科普從我做起的目標。
——特色科普品牌名稱(選填):大連創(chuàng)新者說
三、問題不足
在開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設備和設施不足:部分科普基地的展示設備和實踐設施有待更新?lián)Q代,提高設備和設施的先進性,為學生和群眾提供更好的科技體驗。
科普基地宣傳有待加強:科普基地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夠,沒有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與科普活動,形成更大的影響力。
缺乏互動和趣味性設備:科普基地的展示內容有待更新,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使參觀者難以產生興趣和愿意深入了解科學知識。
四、工作建議
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
加強資源共享:鼓勵科普教育基地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科普資源共享平臺,通過舉辦聯(lián)合活動等方式,增加科普基地的互動性和影響力。
強化科普教育培訓:加強科普教育基地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知識水平和科普服務意識,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為參觀者提供科學知識解說和互動服務。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大連理工大學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成立于2002年7月,中心通過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的評審。2014年,中心先后通過遼寧省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單位)的評審,成為“雙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多年來,中心得到國家“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世行貸款——高等教育發(fā)展、質量工程等項目以及學校的大力支持,教學環(huán)境以及實驗設備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改造。目前,中心的資產總額逾1800萬元,實驗設備4500余臺。中心總面積3635平方米。
中心構建了學習者為中心的立體化實踐教學新生態(tài)、建立了多元化虛實結合實踐教學新體系、建設了國際接軌產教融合的高水平特色實驗室,為精英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打造了科學、精良的軟硬件環(huán)境,為科普基地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的科普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科普基地開放時間(請?zhí)崆邦A約):
1月1日——1月20日:8:00-17點;
3月1日——7月20日:8:00-17點;
9月1日——12月31日:8:00-1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