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科學概念的建立、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還是科學理論的提出和檢驗都離不開實驗,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要方式。
2月24日,康禧社區(qū)攜手成都市尚善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小科普,大實驗”科學知識實驗活動,旨在讓社區(qū)小朋友利用各類生活材料做科學實驗,進一步提高小朋友們的科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突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加深對科學來源于生活,回到生活理念的理解。
本次活動采用“ppt+實操”的形式讓小朋友感受科學原理。首先,老師通過ppt講解科學理論,向小朋友們拋出問題,答題成功則可獲得相應的實驗道具,大家都積極參與,合力答題,最終成功獲得3組實驗道具。
為什么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爆炸?燈泡是怎么亮的?電磁鐵是什么東西?小朋友們帶著“怎么會這樣”、“這個怎么做”等疑問,進行了“爆炸的塑料袋”、“彩虹雨”、“火山爆發(fā)”3組科學小實驗。在小朋友親手操作及老師的講解中了解到3個小實驗的實驗原理,第一個“爆炸的塑料袋”是因為醋和小蘇打在一起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造成密封袋中的壓力大增引起爆炸。第二個“彩虹雨”是因為剃須泡密度低于水,會浮在水面上,色素的密度比水大,能迅速穿過泡沫向密度更低的水中擴散,形成“彩虹雨”現(xiàn)象。第三個“火山爆發(fā)”同樣也是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泡騰片遇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攜帶色素沖出油層,就如同巖漿噴出地表一樣。小朋友們在“哇”、“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的驚嘆聲中為此次活動拉下帷幕。
聽老師講解1000次,不如自己動手做1次,好奇和探索是讓孩子的大腦思考起來的原動力。在我們生活中,科學探索無處不在,它集操作性、思考性、變化性、趣味性為一體,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小朋友對科學活動興趣、滿足科學探索欲望,展示出社區(qū)青少年創(chuàng)造能力和特長的同時也促進了青少年間的交流互動,豐富其假期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