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2024年科普打工人的小故事

科普打工人嘉琳
原創(chuàng)
一個普通的科普打工人,同時也是二寶媽媽,熱愛科普也關注育兒。
收藏

轉到科普崗的第一個年頭,記錄一下今年工作的一些小故事:

一、科普并非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剛到這個崗位的時候,我覺得科普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有很好,沒有也不缺什么。

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科普的認知:我們收到地方水務局的求助,由于當?shù)厝罕妼Ψ姥幢茈U知識的缺乏,認為只要上游泄洪,下游必定受災,以至于他們的工作非常被動,一邊是嚴峻的防汛形勢,一邊是幾乎要引起輿情的群眾情緒。而地方的街道工作人員,居委工作人員也由于當?shù)睾苌侔l(fā)生洪澇災害而對這方面的應急搶險措施一無所知。地方政府希望我們能派專家到當?shù)厥谡n,解決他們目前舉步維艱的困境。后來我們院請出了總工辦負責人賴翼峰到當?shù)亟o水務局以及地方居委街道工作人員授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防汛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

二、在公眾場所做科普的艱難

以往我們的科普活動要么是進校園,要么是孩子進科普基地,極少在公眾場所舉行。所以當今年第一次在公眾場所舉辦科普活動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其難度非常大,涉及園林、公安、城管等多個不同單位的報備和審批,沒有十個工作日基本辦不下來。因為公眾場所的活動申請只有一個路徑,完全參照商業(yè)展演的審批手續(xù)。倘若對于公益活動、科普活動、志愿者活動能有一個獨立于商業(yè)展演申請流程的相對簡單的手續(xù),那必定是對科普事業(yè)的巨大支持!


三、科普推廣要注意避免知識的詛咒

作為科研單位,我們的日??破展ぷ鹘?jīng)常會遇到知識的詛咒。何為“知識的詛咒”?就是當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往往認為大家都懂。我們的科普課程往往都搭配科普宣傳折頁,我在編輯整理科普折頁內容的時候,常常需要跟科研人員不斷溝通這方面的問題。他們甚至會提交學術論文報告會的論文摘要,又或者是專業(yè)教科書里帶圖片帶公式的截圖。在他們的認知里,這都是非常淺顯易懂的知識點??上Э蒲泻涂破帐峭粭l路上的兩個方向,不可能可以相互替代。我覺得孩子是檢驗科普課程是否成功的最佳檢驗師,假如你跟一個小學的孩子講述這些知識,他們能聽懂,證明這個難度是合適的,假如他們聽你講的過程中饒有興致,證明課程的趣味性是足夠的??破諆热菝吭黾右粋€公式,少一半受眾,我們的科普要真正走到人民大眾心里。

四、科普宣傳要根據(jù)內容選擇合適的宣傳途徑

我們曾經(jīng)在今年的廣東核能高質量發(fā)展大會順利召開以后,想做一期關于核電核能的科普,當時想通過公眾號和院外網(wǎng)的形式進行線上宣傳。內容和圖片都已經(jīng)全部完成排版審核,就差一鍵發(fā)送了,臨門一腳被中廣核攔下來。他們的宣傳部門說,科普也要分內容和途徑,院公眾號推文和院外網(wǎng),沒辦法把復雜的問題說得很清楚,加上我們電子計算機的物理模型模擬,在沿海城市的水域都是紅色,容易引起大眾恐慌。大部分人沒心思認真看科普,只根據(jù)主觀有失偏頗的認知去認定,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為了點擊率和流量,也不惜截取部分信息片面報道以博取眼球。特殊的科普內容,只適合在特殊的場所以特殊的途徑傳播,比如在高校的課堂上,能對大學生講清楚講透徹。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時刻提醒自己,做科普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考慮周全。

五、以孩子帶動家庭

我們做科普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有這樣的感慨:孩子往往聽得很認真,成人急于拿了禮品就走。因為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沒形成,我們以科普師的身份去講述科普知識,他們基本百分百接受。而成年人已經(jīng)形成了固有的認知,要靠活動的幾小時改變一個人基本不可能。

但是今年我們摸索到了一個新的科普模式:親子科普課堂。以孩子帶動父母,甚至一個家庭。神奇的是,還是那些知識點,當父母帶著孩子來聽課,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特別認真,甚至會互相監(jiān)督互相提點科普內容。通過活動,長輩甚至祖輩都參與到了科普課堂里,一起學習一起寓教于樂,這不失為推動科普的一個絕佳方法。

六、延伸科普關聯(lián)圈

科普就是活動,為了更好地推廣科普,非常有必要拓寬科普的關聯(lián)圈。今年,我們致力于拓展科普的關聯(lián)圈,一是發(fā)展水利科普志愿者,我們成立了廣東水科院水利科普志愿服務隊,獲省科普聯(lián)盟以及廣州志愿者協(xié)會頒授廣州科普志愿者基地的牌匾。二是拓展研學路徑,我們聯(lián)合清遠市清城區(qū)人民政府、廣州日報,聯(lián)合打造北江水利科普研學基地,以研學帶動科普,通過志愿者推廣科普。


七、多與媒體交流提升展示力和傳播力

科普推廣宣傳可以多跟媒體溝通交流,作為科研人員,在宣傳方面始終是外行。今年我們邀請廣東少兒頻道拍攝飛來峽水利試驗基地大模型的時候,深切體驗了媒體人的學習力、理解力和表達力。他們在短時間內了解模型運作機制,復述確認無誤后,再提出我們如何把這個知識點展示出來,通過什么方式表述才能讓大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確實讓人受益匪淺。

路雖遠,行則將至,乘著科普法首次修訂的春風,把科普推廣如火如荼地推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