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和浩渺星空,這兩個完全不搭邊的詞,近日因一座位于余杭區(qū)百丈鎮(zhèn)的天文臺迎來開臺儀式而建立了聯(lián)系。
曹林和雷斌,是兩名杭州程序員,也是天文愛好者。“叔叔,什么時候我們能看到自己的空間站呀?”一次支教活動中,孩子的天真一問,讓他們想為此做些什么。
從PPT上的平面方案到CAD建模出天文臺雛形,從望遠鏡第一次在百丈的群山中啟動,旋轉著指向奔赴星體,再到如今天文臺的落成,這群程序員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把這份宇宙級浪漫帶進了現(xiàn)實。
“我們相信,仰望星空是每一代人、每一個人的權利?!?月27日,在開臺儀式上,曹林把這句話作為了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介紹的結尾。
讓鄉(xiāng)村孩子也能做一個宇宙夢
從公益科普活動到打造一個天文臺
天文臺的出發(fā)點,源于曹林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公益科普團隊。
一次支教活動中,曹林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里的航空航天和天文科普教育很難開展,于是他發(fā)起了“向天空出發(fā)”的民間組織,過去5年里,組織走過近20個地方,為鄉(xiāng)村里的小朋友們、基層群眾和貧困地區(qū),持續(xù)開展形式多樣的航空航天公益科普活動。幾個人、一輛車、幾箱設備往往是常態(tài)。
“向天空出發(fā)”幸福公益團在瀘定縣合影 受訪者 供圖
2023年,四川省瀘定中學的小朋友們表示,希望能夠親眼看到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耙婚_始,我們開發(fā)了一套以自動追蹤并拍攝中國空間站的智能化設備,和孩子們成功捕捉到了中國空間站的高清影像。這之后,我們渴望服務更多的鄉(xiāng)村孩子?!辈芰指嬖V潮新聞記者。
航空航天教育門檻高、實施難度大,一個校園天文臺需動輒投入數(shù)十萬、上百萬,且設備標準化不足,后期運行維護成本高昂。對鄉(xiāng)村孩子而言,“眼見為實”地看到中國航天的進步并不容易。因此,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應運而生。
為何以沈括為名?曹林表示,余杭區(qū)是中國古代大科學家沈括的故鄉(xiāng),目前正奮力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用沈括命名天文臺,就是希望傳承沈括的科學精神,持續(xù)發(fā)展新質生產(chǎn)力。
天文臺最終坐落在余杭百丈鎮(zhèn)百丈中心小學的后山上。曹林和雷斌表示,這多少有點緣分。
“一開始,我們想的是在屋頂找個地方,也實地去看了很多地方,但不滿足承重,而且還要考慮光污染等諸多環(huán)境要求。”雷斌表示。直到聽聞這一想法的民革余杭區(qū)基層委主委郭青嶺,和團隊來到百丈小學后山一看,“這個小山坡是否有可能?”
山上要平地起“天文臺”,攔在大伙兒面前的基建都是問題,這時,百丈鎮(zhèn)伸出了援手。百丈鎮(zhèn)黨委書記陳時忠親自拍板,為年輕人的夢想鋪上了嶄新的石板路,還有逐月的水泥地面。
如今沿著百丈小學后山小路一路向上,就可見這座嶄新的天文臺:整潔搶眼的白色外觀,推拉開合式的設計,將數(shù)臺天文望遠鏡展露在大家眼前。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也是國內(nèi)首個具備無線電教學、衛(wèi)星云圖接收、中國空間站及衛(wèi)星高精度觀測、行星成像、深空拍攝、流星監(jiān)測等六大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公益科普實踐基地。
獨特的天文臺造型
靈感竟來源于淘寶上的伸縮棚
從事數(shù)字化及信息化方面工作近二十年,雷斌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有一個天文臺臺長的身份。
“起初,我也覺得這會不會是天方夜譚,如今看到它從一個PPT到真的落地變成了一個天文臺,內(nèi)心也難免有點洶涌澎湃?!?/p>
回憶起陪伴天文臺從無到有的點點滴滴,雷斌有些激動。因為經(jīng)費有限,所以在最初確定天文臺造型的時候,雷斌和團隊小伙伴就做了不少功課?!皞鹘y(tǒng)的圓頂天文臺造價高昂,所以我們想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功能俱全,并且放置更多的設備,直到看到淘寶上的伸縮棚,大家瞬間靈感爆發(fā),才有了現(xiàn)在這個形狀?!?/p>
從雷斌在PPT上畫出第一個版本方案,到團隊小伙伴自己設計研發(fā),自學CAD、機械設計,經(jīng)過4周的時間,由三個集裝箱疊在一起的伸縮式天文臺的方案終于出爐。這也是如今大家所看到的天文臺最終的模樣。
而從方案到落地,每一項新設計再次讓團隊面對新挑戰(zhàn)。如何防水?如何防凍?答案只能在實驗中一次次摸索。山區(qū)晚上溫度極低,有一次團隊測試到深夜,發(fā)現(xiàn)手竟然粘在設備上了,只能一邊哈氣,一邊慢慢往外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經(jīng)過多次測試和驗證,2024年春節(jié)前夕,集裝箱的設計方案終于進入工廠生產(chǎn)。
2024年春節(jié)剛過,百丈小學后山人頭攢動,這個和傳統(tǒng)天文臺大相徑庭的“方盒子”經(jīng)過近數(shù)小時的吊裝,被吊放到了山頂上。隨后,各種硬件陸續(xù)進場,為了讓每個設備都有一定的回轉空間,大家充分分割工作間與望遠鏡室的空間,將望遠鏡按照不同的任務體系擺放。
最終,今年三月初,天文臺終于進入了軟件調(diào)試階段。這涉及到數(shù)十個子系統(tǒng),其中最核心的軟件是便是由阿里和螞蟻的工程師小伙伴曹林,雷斌,趙培龍,涌谷花了近半年時間開發(fā)的。
正式開臺的天文臺 受訪者 供圖
“這主要是用來追蹤中國航天器,讓天文臺變成一個‘活’的‘航空航天軌道展品’觀測入口。”曹林告訴潮新聞記者,雖然大伙兒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軟件工程師,但天文軟件卻是個“天坑”,每個軟件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目前市面上也沒有一本書可以概括所有的軟件教程。所以大伙兒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一個個測,有時候一個版本測試七八次,測完軟件,天也亮了。
曹林依然記得,當?shù)谝淮卧虑虻漠嬅媲逦爻霈F(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大家瞬間跳起來的場景,“一聲‘耶’都很能說盡我們內(nèi)心的苦盡甘來?!辈芰直硎?,天文臺從圖紙變?yōu)楝F(xiàn)實,離不開背后每一個小伙伴的支持,“這是程序員曹林、雷斌、劉旭恒、趙培龍、樊嘉楠、張文濤、梁素婷、雷勇、張旭、郭生發(fā),還有著名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一起花了一年多時間建造的‘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
全國首個天文領域“數(shù)字人”
他們在孩子心里種下關于宇宙的種子
在昨天的開臺儀式上,除了天文臺正式開臺,國內(nèi)首個以“大模型+科普”的科普公益項目建設——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的專屬智能體“沈括老師”,也和大伙兒見面。
有意思的是,這個智能體的模樣,與曹林本人非常相似。“一開始我們采用的二次元設計,但后來用了真人復刻的方式,以‘曹林’為樣本,將‘沈括老師’和設備、算法進行聯(lián)動,最終為它裝上大模型的‘大腦’,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分析、遠程教學等諸多功能?!崩妆蟊硎?,通過最新的大模型能力,將天文觀測,科普科學,航天愛國主義教育等進行緊密結合,小朋友們點點鼠標,就能夠看到中國空間站等中國航天的夢想之星。
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落成后,越來越多的孩子將離天文、離宇宙更近一點:團隊成員迦南無償提供了一臺12寸口徑的望遠鏡,今年他想帶著孩子們拍到太陽系的全家福;而一項跨越東西部的合作也已達成,天文臺與四川省瀘定中學通過遠程并機的形式,將天文臺成果共享給中西部偏遠地區(qū)的孩子;新傲音樂有限公司與黑豹樂隊前主唱秦勇,還共同為“向天空出發(fā)”公益幸福團和沈括智能教育天文臺創(chuàng)作了一首暖心的主題曲《畫筆》,用歌聲的方式傳遞這份美好。
而歌詞當中,還藏著一份鐵漢柔情:lucky lucky,星辰大海,我們永遠在一起......“這個lucky當然有幸運的意思,但其實,我兩歲不到的女兒也叫l(wèi)ucky,這也是我對她的心聲?!崩妆笤诓稍L中表示,在為天文臺奔波的背后,離不開太太的支持,而為能多陪伴家人,好幾次他都帶著女兒一起,讓她親眼見證了爸爸做的這件事,“我原來的工作內(nèi)容可能離她還挺遠的,但這件事,以后她也可以從中受益。等她長大一點,能為我驕傲,對我有些崇拜感,那就能給我無限力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