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通常發(fā)生于胃的黏膜層或近壁處,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可能會擴散到其他器官并威脅生命。胃癌的發(fā)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一些危險因素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細菌感染和遺傳等。了解胃癌的危險因素并盡量遠離,對于預防和早期發(fā)現胃癌至關重要。
危險因素一: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長期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高鹽飲食對胃黏膜會造成較強的刺激,高脂肪飲食會引起肥胖,使胃酸分泌增多,增加胃癌的發(fā)病風險。同時,腌制食品和煙熏食品中的亞硝胺和多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質也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
不健康的作息,如熬夜、精神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等也會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熬夜會影響胃腸道黏膜的修復,同時也會造成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給健康埋下隱患。再加上很多人熬夜時喜歡吃夜宵,這些食物在胃里停滯,會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容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危險因素二: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同時也是目前發(fā)現的唯一可在人類胃內存活的細菌。幽門螺桿菌感染可明顯增加患胃癌的風險。這種細菌可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癥。長期慢性炎癥會導致胃黏膜出現異常細胞增殖,從而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尤其是伴有胃部不適的人,應積極治療,減少胃癌發(fā)生風險。
危險因素三:慢性胃病及癌前病變
大部分胃癌患者都曾經得過胃病。容易發(fā)展為胃癌的胃部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還有胃切除術后可能發(fā)生殘胃癌。胃炎和胃潰瘍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因此,及時治療和控制胃炎和胃潰瘍,對預防胃癌非常重要。
胃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前兩者癌變概率較低,胃腺瘤的癌變率為10%~20%。直徑超過2厘米的息肉,癌變概率明顯增加。
萎縮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黏膜腺體萎縮和減少,常伴有腸上皮增生或黏膜異型上皮增生,可出現癌變。該病在胃癌中被列為癌前病變,也是胃癌發(fā)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危險因素四:飲酒與吸煙
長期飲酒、吸煙是誘發(fā)胃癌的危險因素。酒精和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經血液循環(huán)到達胃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和損害,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研究表明,吸煙者患胃癌的風險比非吸煙者高2倍以上。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會導致胃部組織發(fā)生異常細胞增殖,從而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危險因素五:肥胖和缺乏運動
肥胖和缺乏運動與胃癌的發(fā)病率升高有關。肥胖會導致慢性炎癥和胃黏膜受損,增加胃癌的風險。缺乏運動則會導致身體代謝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和進行適量的運動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危險因素六:遺傳
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那么親屬應定期進行胃癌的篩查和監(jiān)測,以早期發(fā)現和治療胃癌。定期做胃鏡檢查,對于早期發(fā)現胃癌十分重要。建議胃癌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非高危人群建議45歲開始做一次胃鏡,之后每3~5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即可。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