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行
2016年6月12日
丙申年(2016年)五月初八,自合肥北一環(huán)居所步行500米至機場大巴乘車站點,又一小時及新橋機場。取票安檢,少傾登機,閉目間,耳中轟鳴,漸已入云霄,舷窗外,云海茫茫,天上人間迥異,千里一線,瞬間即可俯瞰黔貴:崇山峻嶺,蒼翠欲滴,山路蜿蜒,梯田棋布。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之東,17萬平方千米有約,高山河谷,西高東低,地勢起伏,其西部海拔高及2900米, 其南之河谷低至137米,均高約1000米;高原山地十之八七,丘陵湖川十之二三。其形貌縱深切割,垂直差異顯著,氣候生境復雜,植物植被多樣,省內熱帶植物種類甚豐,溫帶植物亦多有分布,乃我國中藥材主產區(qū)之一。
由皖至黔,飯畢即達。時雨過貴陽,空氣清新怡人,遂舍車取步,至酒店,實感賓至如歸。安頓,沐浴,日已西斜,又十里至貴中醫(yī),簞食壺漿,其地主之誼極盡,謝無疆焉!夜半,同學畢至,喧鬧聲不絕于耳。
農歷初九,車至貴陽中醫(yī)學院(現更名為貴州中醫(yī)藥大學,下同)校區(qū)。時天青街濕,雨后花溪,悅目卻氣悶,貴陽,陽之貴也。簡潔之開班儀式后,何順志教授即做“中藥資源調查研究、保護與利用”之講座。晌午,江維克教授之“藥用植物栽培技術”,于中藥栽培之特殊性,影響中藥材產量與質量之因素,中藥材繁殖、引種馴化、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以及天麻、半夏、何首烏、吳茱萸、茯苓、頭花蓼、太子參等中藥材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等方面做了詳實而生動之闡述,獲益頗豐。
農歷初十,至安順中藥材基地。由花溪驅車,于群山間,于綠水上,時而坦途,時而彎道,過山車即如是也;整半日,前一時細雨霏霏,出隧道艷陽高照,亞熱帶氣候盡顯。峰回路轉間,貴州百靈中藥材基地赫然入目,基地四周,群山環(huán)繞,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極適合虎耳草,石斛,靈芝,吳茱萸等域性植物之生長。一入基地,如至課堂,交流請教疑惑,拍照采集標本,近晌,乃去。午后,順道一覽黃果樹瀑布……惜憾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前人著述汗于牛。深感:江山如此多嬌,不甘夢死,豈敢偷生茍安,浩蕩江湖邀共賞。
農歷十一,復至貴陽中醫(yī)學院。聆聽周漢華教授“中藥傳統鑒別、經驗鑒別經典方法”之講座:貴州道地藥材鑒別,如天麻、杜仲、吳茱萸、山慈菇、五倍子、石斛、靈芝、朱砂、半夏、白及等,學畢了然于胸。江山代有人才出,丁寧教授“中藥現代鑒別”于我尤多啟發(fā),當以借鑒。后半日,李瑋教授之“貴州特色炮制技術及規(guī)范化種植藥材的產地加工”,此課神疲,未有消化。
農歷十二,至施秉中藥材基地。此基地頗具規(guī)模,太子參、三七、重樓、白及等數十種藥材種植之技術已臻成熟,基地亦不吝采集,銘感五內!
晚間,順道西南第一水陸要道鎮(zhèn)遠,古鎮(zhèn)依山傍水,風光旖旎,頗讓游者日暮不思歸……
農歷十三,至云臺山進行貴州野生藥材資源考察。云臺山距施秉城北約13公里,面積約210平方千米,主峰團侖巖高1066米,山勢獨特,云蒸霞蔚,峰秀林茂,氣象萬千。其山巒陡峭,人跡稀至,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繁眾。時因高原濕熱致敏,頸部紅腫癢甚,未能全心向學,此行之一憾也。
農歷十四,業(yè)畢。自行至西江千戶苗寨,其世代之勤勞智慧,不屈不撓,可見一斑,乃解世人驚嘆、當今折服之苗寨,于我僅具“嘆為觀止”四字之慨。
農歷十五,回合肥前特至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觀其中藥小包裝自動配方之流程。喟嘆:發(fā)展之趨勢,然亟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