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它主要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就像水管堵塞(缺血性)和水管破裂(出血性)一樣。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常見原因是血栓形成或栓子脫落堵塞血管,比如頸動脈斑塊脫落隨著血流進入腦內血管。出血性卒中則是腦血管破裂出血,導致周圍腦組織受損,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等,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是由于腦血管阻塞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 出血性腦卒中:如腦出血,是由于腦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入腦組織或腦室。
卒中的危害
卒中的危害極大,可導致肢體癱瘓,比如一側的手臂和腿無法正常運動,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使其生活不能自理。還會引起言語障礙,患者可能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聽不懂別人說話。另外,卒中還可能造成吞咽困難,增加嗆咳和肺部感染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而且卒中復發(fā)率較高,如果不加以預防和控制,多次卒中會給患者帶來更嚴重的身體和精神損害。
卒中的常見癥狀
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或無力:尤其是單側身體出現這種情況,比如突然發(fā)現一側的嘴角歪斜,流口水,或者一側手臂無法正常抬起、握拳等。
突然出現言語不清或理解困難:和別人交流時突然說話含糊不清,或者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
突然出現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或失明:沒有明顯原因的視力問題,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持續(xù)較長時間。
突然出現眩暈、失去平衡或協(xié)調能力:感覺周圍物體在旋轉,走路不穩(wěn),容易摔倒。
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且原因不明:頭痛的程度比平常的頭痛要嚴重得多,而且沒有如感冒、鼻竇炎等明顯的誘發(fā)因素。
卒中的危險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55歲以上發(fā)病率增加)、性別(男性略高于女性)、家族遺傳史(有卒中家族史的人發(fā)病風險更高)等。
可控因素:高血壓是重要的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壁,容易引發(fā)腦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血管和神經,增加卒中風險。高血脂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狹窄、堵塞。另外,吸煙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酗酒會使血壓波動、影響凝血功能,肥胖、缺乏運動、高鹽高脂高糖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都與卒中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卒中的預防
控制基礎疾?。焊哐獕夯颊咭?guī)律服用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一般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但不同患者有差異)。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通過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使糖化血紅蛋白達標。高血脂患者要注意飲食調整,并根據血脂情況使用降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降低血脂水平,穩(wěn)定斑塊。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避免吸二手煙。飲食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魚類等,減少鹽、油和糖的攝入。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適當進行力量訓練。保持健康體重,體重指數(BMI)盡量控制在18.5 - 23.9kg/m2之間。
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全面體檢,包括測量血壓、血糖、血脂,檢查頸動脈超聲等,及時發(fā)現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干預。
卒中的治療
時間就是生命:一旦懷疑發(fā)生卒中,要盡快就醫(yī)。對于缺血性卒中,在發(fā)病后的“黃金時間窗”內(一般是4.5 - 6小時,根據不同情況有差異)可以進行溶栓治療,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瀕臨死亡的腦組織。常用的溶栓藥物有阿替普酶等。錯過溶栓時間窗的患者,還可能根據病情進行取栓等介入治療。
綜合治療:出血性卒中患者要根據出血的量和部位等情況,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止血、清除血腫等治療,同時要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等。無論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都需要進行康復治療,包括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言語訓練、吞咽訓練等,以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
遵醫(yī)囑進行復查和隨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卒中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但通過了解卒中的類型、癥狀、危險因素以及預防措施,我們可以降低患病風險,并在患病后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建議大家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定期進行體檢,積極預防卒中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