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這么好吃,和它長成這樣脫不開關系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收藏

又到一年秋游季,要說書包里必不可少的零食,非薯片莫屬。

金黃酥脆的外皮下包裹著輕盈的空氣感,“咔嚓”一聲悅耳的脆響,讓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心情也隨之愉悅起來。當你再次拉開薯片桶時,是否有過一瞬間的好奇:薯片為什么是這個形狀的?

圖片

圖庫版權圖片,轉(zhuǎn)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薯片形狀的問題,似乎成了網(wǎng)紅問題,網(wǎng)絡上討論得很多,論調(diào)也基本相似:馬鞍面形狀具有更穩(wěn)固的性能,在制造、運輸過程中更能保持不破。畢導前幾年另辟蹊徑,沒有去討論馬鞍面的穩(wěn)固性,反而提出了較為無厘頭的“相切可吃理論”,確實吸睛得很。

圖片

畢導的“相切可吃”理論

那么在薯片領域,馬鞍面形狀是否真的也是利用其穩(wěn)固性,從而便于制造、運輸呢?

薯片的形狀都一樣嗎?

薯片根據(jù)包裝樣式可分為袋裝和桶裝。袋裝的薯片是切出來的真實原裝薯片,桶裝薯片則是將土豆泥經(jīng)過模具壓制而成的。所以,桶裝薯片的形狀統(tǒng)一,便于按序包裝。而袋裝薯片的形狀隨機性較大,只能裝入空氣袋中。

圖片

桶裝薯片成型模具

桶裝薯片的形狀取決于成型的模具,理論上可以制成任意形狀。不過,市面上常見的桶裝薯片形狀其實也就三種:單曲面、雙曲面(馬鞍面)、波浪面。而常見的原切袋裝薯片(下圖中最上面的那一片),也呈現(xiàn)出馬鞍面的形狀。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圖片

薯片形狀對比(作者供圖)

事實上,在一包袋裝薯片中,或多或少都有點“馬鞍面”的形狀。薯片油炸后發(fā)生膨化,但其膨脹是不均勻的,會發(fā)生翹曲。另外,切片后的土豆由于生長的纖維等因素,它的翹曲存在著2個方向,最終就形成了馬鞍面。

圖片

不均勻膨脹(作者供圖)

所以,馬鞍面其實是原切土豆片油炸后自然形成的曲面。

結實穩(wěn)固的馬鞍面

馬鞍面無論如何放置,都是兩邊兩點接觸地面;而單曲面開口向上時,與地面的接觸面為一條“線”,開口向下時同馬鞍面。根據(jù)下圖公式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條件下,開口向上的單曲面危險截面的彎矩(M1)要大于馬鞍面和單曲面開口向下(M2)。從這個角度來說,薯片受壓之后,馬鞍面由于接觸位置的摩擦力矩(fh),緩解了內(nèi)部危險位置的彎矩(M2),從而提升了強度。

圖片

兩種彎曲形狀彎矩對比(作者供圖)

但是,對于薯片來說,這種條件下的強度對比并沒什么用。桶裝薯片包裝非常結實,發(fā)生薯片受壓碎裂的可能性很小。在這里,薯片形狀的差異性其實也就沒那么重要了。由此可見,馬鞍面的形狀并非單純?yōu)榱烁邚姸榷O計。

不過,桶裝薯片確實也會碎裂。位于包裝兩端的薯片,在運輸過程中來回震蕩,會與包裝盒端部發(fā)生碰撞。翹曲的薯片,在這個碰撞力作用下,因底部騰空而更易碎裂。相反,如果做成平面狀,這種運輸過程造成的震蕩碎裂可能性要小得多。

薯片為什么要做成馬鞍面?

既然如此,為何有的品牌還非要做成馬鞍面?其實,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追求產(chǎn)品的差異化,主要體現(xiàn)在外觀和口感上。

外觀方面,顯然馬鞍面更具藝術性??诟蟹矫妫R鞍面狀受力后碎裂感更強。薯片進入口腔之后,咬合時給予薯片上下兩個方向的力,在這對力的作用下,單曲面薯片更易在凹線處碎裂成兩片,而馬鞍面薯片相當于有2條凹線,至少碎裂成 4 片。

圖片

碎裂線對比(作者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馬鞍面受力更均勻,薯片才碎裂的更多。實際上,在口腔咬合條件下,薯片內(nèi)部的受力情況都是不均勻的。

馬鞍屋面

馬鞍屋面的力學原理,與薯片的碎裂原理完全不同。薯片的受力較為隨機,而馬鞍屋面的受力卻是固定的,即屋面載荷垂直向下。也正是在這種垂直均布載荷的作用下,馬鞍屋面才能體現(xiàn)出其優(yōu)越性。

我們把馬鞍面剖開,會有一個“拱形”結構。眾所周知,拱形結構承載能力大,得益于該結構可以將結構自重以及載荷,全部轉(zhuǎn)化為結構內(nèi)部的擠壓力,消除了拉扯力的弱點。

圖片

拱形的受力(作者供圖)

馬鞍面的內(nèi)部受力與拱形結構類似,但又有所差別。馬鞍面沿著凹線剖開后,上凹剖面(圖中藍色剖面)為受壓剖面,其最中間的凹線截面就類似拱形結構的對稱面,兩側(cè)互相擠壓,混凝土就作為承壓材料使用。下凹剖面(圖中綠色剖面)為受拉剖面,類似一懸鏈線連接面而互相拉伸,在這個方向上,必須布置鋼筋,以增強抗拉性能。

圖片

剖面內(nèi)力拉與壓(作者供圖)

馬鞍面的一拉一壓,正好將鋼筋混凝土的鋼筋和混凝土結構性能發(fā)揮至最佳。這種結構應用很多,如:廣東星海音樂廳、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波多黎各蓬斯體育館、柏林世界博覽會會議廳等。但是,整張馬鞍面的混凝土薄殼結構跨度畢竟有限,如果用在體育館上,需像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一樣,分成 4 個馬鞍面,分別支撐。

圖片

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華南理工大學官網(wǎng))

大型體育館的整張馬鞍面屋面結構,并非采用這種鋼混薄殼結構,與薯片的馬鞍面更加不同。為了降低自重,采用柔索結構,如我國的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屋頂。柔索結構內(nèi),沒有壓力,只有拉力。整個屋面結構在自重及其他附屬設施的重力作用下,自然地凹下去。設計師順水推舟,成就了這樣一個馬鞍形的屋面結構,讓力學變成了藝術。

圖片

國家速滑館馬鞍狀屋面(國家速滑館官網(wǎng))

策劃制作

來源丨上海科技館

作者丨王永健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副教授 江蘇省力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

評論
科普中國●yling
學士級
薯片之所以這么好吃,是因為它結合了美味的口感、科學巧妙的形狀設計以及合理的原材料選擇和處理等因素共同作用,使薯片成了許多人難以抗拒的美味小零食。但是要注意薯片含有較高的熱量和脂肪,不要過量食用,可能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2024-10-20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解讀薯片的馬鞍面形狀,既是自然膨脹的結果,也巧妙地滿足了口感需求、外觀設計和一定的結構穩(wěn)定性。這種形狀不僅讓薯片在眾多零食中脫穎而出,也體現(xiàn)了食品設計與工程學的巧妙結合。
2024-10-20
科普中國●yling
學士級
薯片結實穩(wěn)固的馬鞍面形狀,在建筑設計中也展現(xiàn)了結構設計的智慧與美學。不管是建筑還是美食,馬鞍面都具有獨特的魅力,讓力學變成了藝術,也讓薯片成為了許多人難以抗拒的美味小零食。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