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奇奇怪怪的生物,其中有種動物天生就有“隱身術”。
它便是樽海鞘。
樽海鞘是一類隸屬于尾索動物亞門、樽海鞘綱的小型遠海膠質(zhì)脊索動物,咽壁有2個或更多的鰓裂。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大洋最多,不少種類能發(fā)光。它身形似桶,通體透明,一般身長1-11厘米,有一些樽海鞘亞種最長能達到30厘米。它們身上有環(huán)狀肌帶,形成一條腔管,通過肌肉伸縮從前口吸入并從后口噴出海水來實現(xiàn)移動。在這個過程中,腔管上的黏膜就會將水里可食用的成分吸收得一干二凈。
樽海鞘大概是史上最適合稱之為“小透明”的一種海洋生物,那看似透明、沒有存在感的外表,恰恰是最好的保護色,不僅能讓它們躲開天敵的傷害,還能逃脫人類的肉眼,安然地過自己的生活。當然,近距離觀察還是會看到它們體內(nèi)的內(nèi)臟、脊髓和環(huán)狀肌肉帶。
樽海鞘屬于被囊動物類,能夠長鏈克隆。樽海鞘在經(jīng)過一段單獨生存的時期后,它們會聚集成群,進行爆發(fā)性的無性繁殖,通過克隆自己,形成由一系列雌雄同體的個體組成的長鏈狀(一些亞種能產(chǎn)生輪狀,而另外一些物種能將克隆鏈組織成雙螺旋結構)的群落,一些亞種的克隆鏈,最長甚至能達到30米。而且它們還生長得飛快,兩天時間就能從幼體長到成熟,平均一小時就可增加10%的體長。
鏈狀的樽海鞘群落能夠協(xié)同一起自由移動,當它們一起移動時,單個樽海鞘可以通過電信號來與其他樽海鞘進行交流,以實現(xiàn)行動的同步性。它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噴射速率,以保持恒定的游動速度前進。而如果是單個樽海鞘行動的話,它們的速度則比較看心情了,可能時而快一下,時而慢一下??赡苓@就是團隊行動和個體行動的區(qū)別吧。樽海鞘結串的移動方式會游得比較快,這也給研究水下車輛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靈感。
樽海鞘有性生殖時,克隆鏈會斷開,所有釋放出來的個體會變成雌性并含有一個卵子,上一代的雄性樽海鞘將會對雌性樽海鞘進行受精,并產(chǎn)生一個胚胎。最終,胚胎破出,并進一步發(fā)育產(chǎn)生另外的克隆鏈。
樽海鞘的食譜比較簡單,它們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進食后能夠產(chǎn)生較大糞便粒。曾有科學家對一群面積大約10萬平方千米的樽海鞘進行研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樽海鞘大約消耗由浮游植物產(chǎn)生的碳總量的74%,同時利用自己的“排泄小球”向深海轉(zhuǎn)運大約四千噸碳,防止它們重新進入大氣圈。
這是樽海鞘對抗氣候變化的技能之一。綠藻是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生長起來的,而樽海鞘食用綠藻的同時吸收了其中的碳,而當它們排泄的時候,碳會沉降到海洋底部,從而將這些二氧化碳去除。
新澤西州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和海岸科學項目主任保羅·波隆那(Paul Bologna)認為,樽海鞘的這種行為是一種試圖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另外,樽海鞘擁有特殊的開管式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更奇妙的是它們的血流方向隔幾分鐘就會顛倒一次,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