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必勤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審核:白文佩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痛經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大概80%的女性都經歷過一次或多次痛經。
一般來說,月經期伴有輕微的腰骶部不適,或者輕微的下腹部墜脹、疼痛,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不算病理性的痛經。
如果疼痛嚴重影響到生活,比如下腹部疼痛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患者根本無法工作;甚至有些患者,痛經發(fā)作時,臉上大汗淋漓,出虛汗,只能臥床,并且是蜷縮著的,連平躺都不行,這些情況下的痛經就應該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圖1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一、痛經有哪些類型?
痛經一般分為原發(fā)性痛經和繼發(fā)性痛經。
什么是原發(fā)性痛經?大部分原發(fā)性痛經,可能在月經初潮的前三個月不會痛,但在半年以后就會出現,大部分都在初潮后的一年內出現,也就是說原發(fā)性痛經在月經初潮以后沒多久就會出現。
什么是繼發(fā)性痛經?繼發(fā)性痛經是以前沒有痛經,比如月經初潮的前幾年一直不痛,現在行經已經十幾年、二十幾年了,才出現痛經。也就是不是在月經初潮沒多久就出現的,而是后期才出現,甚至有些人是生完小孩以后才出現的痛經。
一般來說,原發(fā)性痛經屬于功能性痛經,也就是沒有器質性的改變。
繼發(fā)性痛經往往會有器質性改變,比如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炎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息肉等等,還有一些子宮畸形,比如陰道縱隔或橫隔子宮、殘角子宮等等,這些器質性疾病都可能會引起痛經。
二、痛經該怎么止痛?
對于西醫(yī)來說,由于痛經的主要原因是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所以用吲哚美辛之類的消炎鎮(zhèn)痛藥,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的止疼藥,是非常有效的。
但止痛藥有個問題,就是可能劑量越用越大。
中醫(yī)治療痛經,最好是來月經前至少一周就開始吃藥,這樣在來月經的時候,痛經就可以得到明顯緩解。
中醫(yī)治療痛經,更重視平時調理。很多患者都知道宮寒,而這個寒分為虛寒和實寒。在月經前治療痛經,在補腎的同時,加一些活血化瘀暖宮的藥物非常重要,尤其是暖宮。痛經的治療平時調理重在養(yǎng)氣血、調理氣血,同時溫腎陽。
當然,中醫(yī)治療痛經不僅限于口服中藥,還包括多種其他有效方法,如針刺、艾灸和按摩等。此外,還可以將加熱后的藥物貼敷于肚臍處(中醫(yī)稱為神闕穴),此舉對于緩解痛經癥狀尤為有效。這些都是非常常用的方法。
三、痛經患者必須注意哪些事?
飲食起居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女性朋友在經歷痛經時會感到特別怕冷,需要蓋上厚厚的被子,甚至需要用大熱水袋捂住腹部,或者喝些熱的生姜水或紅糖水來緩解癥狀。這表明大多數痛經的情況傾向于寒性體質。
所以建議患者平時不要太貪涼,穿的褲子要厚一點、長一點、褲腰要高一點。冬天更要注意保暖。少吃寒涼的食品,比如冰棍、冷飲、冰淇淋,平時適當多吃生姜,泡泡腳。對于寒涼的患者,堅持泡腳是非常有效的。
圖2 原創(chuàng)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在月經期間,氣血流失較為顯著,此時胞宮的氣血虧虛和陽氣不足更加明顯,因此患者可能會感到腰部和骶部酸脹,比平時更怕冷,膝蓋乃至全身皆覺寒冷。因此,在月經期間注意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適量的運動也有助于緩解痛經。例如,采取膝胸臥位可以調整子宮的位置,有助于緩解由子宮過度后傾或前屈導致的痛經,特別是過度后傾的情況會導致經血流出不暢。對于這類患者,建議采用趴著睡的姿勢,以促進血液流通,從而減輕痛經的癥狀。
另外,吸煙的人,痛經發(fā)病率比一般人高,所以女性最好不要吸煙。同時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緊張,放松心情,對緩解痛經也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