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雪糕刺客也中招?多款雪糕陷入“大腸菌群門”

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最近有新聞爆出

#雪糕冰棍抽檢一半檢出便便污染#

圖片來源:水煮科技

簡單來講,就是在抽檢的不合格產品中

有一半是由于大腸桿菌超標造成的

這下很多人就疑惑

不是吧?這算是吃屎嘛?

抽檢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

微生物(大腸桿菌)超標

以及質量指標不達標

要知道大腸菌群這東西可是

直接或間接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

這一現象無疑為消費者敲響了警鐘

大腸菌群、菌落總數,是糞便嗎?

看到大腸菌群、菌落,很多人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是被糞便污染了,不能吃了。其實,這個完全是誤解。

大腸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養(yǎng)24小時,能發(fā)酵乳酸、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菌落總數,是指在特定溫度下,在特定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所有菌落個數。

首先,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都是微生物指示菌,在國際上通常是企業(yè)用來進行生產過程的規(guī)范控制,很少用它判定食品的合格與否。

**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加工及運輸儲存等環(huán)節(jié)中是否符合規(guī)范。**細菌是否有危害,關鍵看是否有致病菌。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只要沒有這些致病菌,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大家也不用一看到“細菌”“微生物”,就感覺很危險。

為什么會超標?

01

原材料管理不當

雪糕的生產離不開各種原料,如牛奶、水等,若這些原料在采集或儲存過程中受到污染,就極有可能攜帶大腸桿菌。比如一些牧場的衛(wèi)生管理不善,奶牛的糞便處理不當,導致牛奶在擠出時就已經被污染,而后續(xù)的生產加工過程若沒有嚴格的殺菌消毒措施,大腸桿菌就會在雪糕中滋生繁衍。

02

人員衛(wèi)生管理不當

大腸桿菌是人體常見的寄宿菌群,所以人體的體表很容易攜帶大腸桿菌,如果工人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沒有嚴格遵守衛(wèi)生規(guī)范。例如,沒有正確佩戴口罩、手套,工作服清潔不及時等,都可能將外界的細菌帶入生產環(huán)境中。

03

器械未按要求清洗消毒

加工器械,如果不能定期徹底清洗消毒,就會成為大腸桿菌等細菌的藏身之所,隨著生產過程進入到雪糕產品中。

圖片來源:網絡

04

運輸過程二次污染

在運輸過程中,如果冷鏈出現問題,溫度波動較大,就會為細菌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條件。而在銷售終端,一些小賣部、超市的冰柜可能存在衛(wèi)生死角,不同食品混放,也容易導致交叉污染。雪糕的包裝如果有破損,更是會直接暴露在受污染的環(huán)境中,使得大腸桿菌有機會侵入。

雪糕融化后再凍上,還能吃嗎?

**平時買回家的雪糕要盡量放冰箱冷凍保存,避免反復化凍解凍,尤其是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只要一直凍在冰箱里,即使是去年沒吃完的雪糕,凍了一個冬天,也還能放心吃。

當然,自己家里的雪糕偶爾解凍,然后馬上冷凍,只要及時存放到冰箱冷凍室里,沒有長時間在外面放著,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如果化凍嚴重,重新凍上形狀都變了,口感也不好了,建議就“少吃為好”,估計也不好吃了**。**

吃雪糕需要注意什么?

1.盡量去正規(guī)超市、平臺選擇正規(guī)的產品

相對而言,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雪糕會更加靠譜,正規(guī)超市、平臺的冷鏈也更好,對于包裝的密封和殺菌會更嚴格,冰箱也不會輕易斷電,這樣的雪糕,質量更有保障。

2.熱的時候,不要吃太多太急

因為人在熱的時候一下子猛吃太多冷飲,可能會導致“冰淇淋頭疼”,這是一種因為猛吃冷飲導致的神經性頭疼。

3.適量吃

雪糕中的糖、脂肪通常都比較多,多吃容易發(fā)胖,建議大家吃的時候要注意適量。齲齒、肥胖及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人群更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雪糕好吃

但要適量食用

點贊分享

讓更多人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