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很難想象,如果我們沒有眼睛,生活該會變成什么樣子。
大熊貓擁有標志性的黑眼圈,這讓它們顯得憨態(tài)可掬,十分可愛。但老天爺是公平的,大熊貓的黑眼圈雖然為它們吸引了不少閃光燈,但它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個高度近視眼——它們只能看清楚幾米以內(nèi)的東西,稍遠一點就很模糊。人近視了可以佩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但是目前,可沒有適合大熊貓的眼鏡。所以這個世界在它們的眼中,永遠是朦朧而神秘的。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大熊貓會因視力問題影響生活。在野外,它們主要生活在茂盛的森林或是茂密的竹林里,障礙物多且光線昏暗,就算有一雙視力極佳的眼睛,也無用武之地。相反,它們有更適合自己的第二雙“眼睛”——相當靈敏的嗅覺。
大熊貓的視覺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顯眼的食物,比如面前的一片竹林。而大熊貓的嗅覺,則可以讓它們發(fā)現(xiàn)更多體積小但美味的食物,比如竹枝葉覆蓋下的竹筍和雪下的野果等。并且,不管是通過視覺還是嗅覺發(fā)現(xiàn)的食物,它們都需要通過嗅覺來再次分析是否可食、新鮮,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它們會根據(jù)新鮮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咦,還有半塊蘋果呢……”
一只大熊貓正用嗅覺檢查竹子是否新鮮。
“聞起來還挺新鮮,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大熊貓的第二雙“眼睛”,除了可以讓它們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找到優(yōu)質(zhì)食物外,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可以“看見”其他熊貓通過分泌物氣味制造的“領(lǐng)地分界線”與“求偶標記”。它們會通過這些氣味信號作出回避或是追求反應(yīng)。(第二雙“眼睛”像不像電影里人物戴的具有數(shù)據(jù)識別分析功能的高科技眼鏡?)
猜猜它們在找什么?(紅外線相機在野外拍攝到的大熊貓生活照)
根據(j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大熊貓進化出了兩雙“眼睛”。我們不能單純以人類的眼光去評價它們“眼睛”的好與壞,立場不同,則觀點不同,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