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學家的故事——應用光學家王大珩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
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
收藏



他是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他是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倡議并促成了中國工程院的成立,他研制了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和第一臺激光器,他就是杰出的戰(zhàn)略科學家、教育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

王大珩祖籍江蘇,1915年出生的時候,從事氣象工作的父親為了給兒子起個好名字,思考了許久,最終取一個相對生僻的“珩”字?!扮瘛痹谵o典上有兩種解釋,一是美玉,形狀像古代樂器磬的玉佩上面的橫玉;二是珩磨,一種精密儀器的光整加工方法。不管父親當時的想法是什么,一個“珩”字冥冥之中決定了王大珩的一生。

王大珩自幼聰穎過人,在讀高小一年級時,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講到興起之處,竟然出了一道高小三年級的算術題讓學生們做。全班啞然,誰也不舉手。突然,只見全班個頭最矮的王大珩站起來,壯著膽子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踮起腳尖卻還是夠不到黑板。安靜的教室里立刻發(fā)出了咯咯咯的笑聲。老師見狀忙搬來板凳為王大珩解難,王大珩踩上板凳唰唰地在黑板上寫起來,很快就算出了正確答案。后來,老師仔細地盤問原委,王大珩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說:“數(shù)學課講得太慢了,就忍不住想看看后面還有些什么題,碰上難題就問爸爸。

受父親科學思維啟發(fā)的王大珩,從小就愛觀察、愛思考、愛提問。有一天,父親讓王大珩端一碗水來,然后把一根筷子插進水碗里讓兒子看,并問道“看到什么了嗎?”王大珩回答道:“看到了一根筷子”,父親又追問“那筷子跟剛才有什么不同?”王大珩回答:“好像有點兒彎。”這時,父親又把筷子從水里拿出來給王大珩看:“這筷子到底是彎的還是直的?”王大珩答:“是直的?!备赣H又把筷子放入碗里,筷子看上去又彎了。父親對王大珩說:“這就叫折射,是一種光學現(xiàn)象?!蓖醮箸裼X得太有意思了,折射像在變魔術,竟能把筷子變彎。這是王大珩平生第一次了解光學現(xiàn)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腦海里牢牢地記住了“光學”這個名詞。

1932年,17歲的王大珩被錄取到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是杰出的教育家葉企孫教授,他在學術上造詣很深,教學方法靈活獨特,從不照本宣科,常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學生出不同的題目。有一次考統(tǒng)計物理學時,葉先生給王大珩單獨出了一道題:讀一本德文版的統(tǒng)計物理學專著,再根據(jù)專著的論點寫出一篇有自己見解的文章。王大珩只學過一點點德文,憑自己那點可憐的德文底子不僅要讀完這本專著,還要寫出自己的見解來,實在有點勉為其難。但葉企孫十分嚴厲,毫無通融余地,逼得沒辦法的王大珩只好起早貪黑,整天抱著德文字典一個詞一個詞地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那篇專著攻讀完,德文水平在極短的時間內上了一大步臺階,打下了良好的德文基礎。

1936年,王大珩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考取留英公費生,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yè)。當時的英國工業(yè)發(fā)達,驕傲的英國人不曾想到來自中國的王大珩雖然身材瘦小,卻智慧超群。他的導師對這個矮小的中國學子充滿信心地說:“弱國有能人,中國將來是有希望的!”三年后,王大珩考入謝菲爾德大學玻璃制造技術系,攻讀博士研究生。1942年,王大珩得知英國昌司玻璃公司要招聘一位物理師,從事新型光學玻璃的開發(fā)研制,他認為這一項技術對國家是重要的,便毅然放棄獲取學位的機會去公司工作,直至1948年回國。

1952年,經(jīng)王大珩建議,被贊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在長春成立,在他的領導下,他所在的光機所發(fā)展成為我國應用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研制的重要科研開發(fā)基地,不到6年時間,相繼研制出了“八大件、一個湯”(即:電子顯微鏡、高溫顯微鏡、萬能工具顯微鏡、多倍投影儀、大型光譜儀、晶體譜儀、高精度經(jīng)緯儀、光電測距儀等8種有代表性的精密光學儀器和一系列新品種光學玻璃),一舉填補了新中國在光學領域的空白。1964年,我國第一個激光專業(yè)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成立,王大珩兼第一任所長。第二年,王大珩參加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總體方案制訂工作,任中國科學院地面設備組負責人。

1986年,王大珩和其他四位等科學家提出“發(fā)展中國的戰(zhàn)略性高技術”的建議得到批準,由此國務院發(fā)出了“高技術發(fā)展計劃綱要”的通知,這一“綱要”被稱為“863計劃”。1992年,王大珩與其他五位學部委員倡議并促成中國工程院的成立。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臨終前,王大珩一直有三個心愿:第一是編寫《中國光學的學科發(fā)展史》;第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都了解光學知識,建立中國光學科技館;第三是進行光學名詞的審定,出版一個光學名詞的官方版本。

“光陰流逝,歲月崢嶸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參馳,為祖國振興。光學老又新,前程端似錦。搞這般專業(yè)很稱心?!?這是王大珩70歲時給自己寫的一首詞,也是他對深愛著的祖國和光學事業(yè)的真誠表達。

評論
飛馬騰空
太師級
閱讀理解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