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中把雨后彩虹比作能上天的“人間天上橋”,文人墨客把拱橋比作天上彩虹,常稱之為“臥虹”“飛虹”和“長虹臥波”。
課文《中國石拱橋》以趙州橋、盧溝橋兩座橋梁為例,運用科學數(shù)據(jù)闡述了石拱橋在人類文明中的歷史地位及其科技含量。其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zhèn)江人,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的一生都和橋有關(guān)。在他10歲時,家鄉(xiāng)舉行端午節(jié)龍舟賽,由于站在文德橋上的觀眾太多,導致橋被壓塌了,砸死、淹死了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極大地觸動了茅以升幼小的心靈,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jié)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總愛去細心觀察。從書本上看到有關(guān)橋的文章和圖畫,也會摘抄或剪貼到本子上,日積月累,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本……
茅以升20歲時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赴美留學。他在康奈爾大學和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工學院專攻橋梁專業(yè)并獲博士學位,他在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yīng)力》中的科學創(chuàng)見,被稱為“茅氏定律”。畢業(yè)后美國人請他當工程師,他拒絕聘請,決心回國。有人勸他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留在美國對人類的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說:“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國為國效力”。
回國后,茅以升克服重重困難,不辱祖國重托,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wù),為鐵道科學技術(shù)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shè)計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1934年興建的浙贛鐵路需要在錢塘江上架設(shè)一座大橋與滬杭鐵路銜接。錢塘江是著名的險惡之江,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 江底的流沙厚達41米,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加上江水洶涌異常,造橋的確非常困難。舊時杭州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俗話,用來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工程技術(shù)界也認為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茅以升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shè)中國人自己的大橋。于是迎難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寢饋于斯,志在必得。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使橋的基座穩(wěn)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讓木樁立于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木頭樁會斷。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沖出小洞中受到啟發(fā),采用抽取江水在厚硬泥沙上沖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來一天一晚只打一根樁的速度,提高到可以打30根樁,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建橋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fā)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yè),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jié)為一體后,再在沉箱上筑橋墩。但是放置沉箱很不容易,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又被潮水頂?shù)缴嫌?,上下亂竄。后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才使得沉箱難定位的問題得以解決。第三個困難是架設(shè)鋼梁。茅以升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梁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梁便落在兩墩之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建橋末期,淞滬抗戰(zhàn)正緊,日軍飛機經(jīng)常轟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號橋墩的沉箱里和幾個工程師及監(jiān)工員商討問題,忽然沉箱里電燈全滅了,原來是因為日軍飛機轟炸,工地關(guān)閉了所有的電燈。歷經(jīng)艱辛,錢塘江橋冒著敵人的轟炸,終于在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錢塘江大橋全長1453米,橋身用鋼梁建造,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公路,下層是鐵路,其規(guī)模比當時所有的橋梁都大得多。
在錢塘江大橋建成僅89天,日軍逼近杭州,為阻滯日軍南下,茅以升受命炸斷了親手建造的大橋,這是何等悲壯的義舉??箲?zhàn)勝利后,茅以升實現(xiàn)其“抗戰(zhàn)必勝,此橋必復”誓言,又主持修復了大橋。建橋、炸橋、復橋,茅以升先生始終其事,克盡厥責。錢塘江大橋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設(shè)之世。他不僅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也在國家經(jīng)濟建設(sh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使滬杭與浙贛兩條鐵路相連接,使錢塘江兩岸由天塹變通途,為我國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當?shù)亟?jīng)濟的繁榮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錢塘江大橋既是我國橋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茅以升把工地辦成學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參加工程實踐,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橋梁工程人才。我國一些重要橋梁工程,如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一些負責人都曾經(jīng)歷過錢塘江大橋建設(shè)的洗禮。錢塘江大橋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也展示了中華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時光荏苒,茅以升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但錢塘江大橋還屹立在錢塘江之上。茅以升先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敢為人先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