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化學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

科普中國說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說是為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自我而搭建的演講平臺。
收藏

2024 年 6 月 21 日,科普中國·星空講壇以“科學報國正當時”為主題,邀請五位不同專業(yè)領(lǐng)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領(lǐng)域、角度闡釋如何從自身興趣和職業(yè)規(guī)劃出發(fā),結(jié)合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做出未來選擇。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科普作家孫亞飛帶來演講《化學的無限可能——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
以下是孫亞飛的演講節(jié)選:

我學了很多年化學。

高中起,我就參加化學競賽,運氣還不錯,保送到北京大學,在北大化學系待了 4 年。

畢業(yè)后,我在一家工廠擔任研發(fā)工程師,也是在那里,看到和學到了很多和實驗室里不一樣的東西,之后就走上了科普的道路。

從事科普工作的過程中,我又發(fā)現(xiàn):好像僅有一些化學知識還是不夠,于是回爐深造,到清華大學化學系讀了博士。

算算看,從高中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在化學實驗室里面泡了挺長的時間。那么,在實驗室里,我們一般會做什么?

這些實驗室的“黑話”是什么意思?

在實驗室里,我們常提到幾個“黑話”:過柱子、打核磁、測電鏡還有洗瓶子。

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過柱子

過柱子是化學實驗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

所有的化學反應(yīng)過程中,都不會只得到某種單一產(chǎn)物,而是很多產(chǎn)物混合在一起,所以需要對這些產(chǎn)物進行分離。

在化學實驗室里,每次反應(yīng)進行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其中我們想要的產(chǎn)物分離出來,而分離的方式就是“過柱子”。

過柱子的時間有長有短。有時過得快,二三十分鐘就能把我們想要的東西給分離出來,不過通常我們都需要干上一天的時間,有時過上一天也不一定能分出來我們想要的,過上幾天也是有可能的。

打核磁

好不容易過完柱子,拿到了分離的產(chǎn)物,那怎么確認它到底是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呢?

這就需要打核磁。它的原理其實和醫(yī)院里的核磁共振一樣,不過,實驗室里這個核磁更小巧一些,一般是針對毫克級的樣品進行檢測。通過核磁共振的檢測,我們就可以驗證這個分離出的產(chǎn)物是不是就是我們想要的那個東西,確定下這個結(jié)果。

測電鏡

但是,有了這個結(jié)果,可能還不夠。因為這個物質(zhì)的純度可能還不夠高,那怎么辦呢?

對于純度不高的物質(zhì),我們需要提純,提純后讓它長出晶體,最好是長成一個叫單晶的東西。長完之后,我們就要在電子顯微鏡下面進行測定,也就是“測電鏡”。

洗瓶子

洗瓶子其實也是化學實驗室里非常重要的動作。

如果瓶子沒洗干凈,留下一些雜質(zhì),就很可能導致后面的化學反應(yīng)失敗。但有的時候,瓶子洗得太干凈也不行,比如前面說,測電鏡找單晶,可有時候瓶子洗得太干凈,單晶卻會長不出來。

所以,你看,化學實驗室里的每個行為,其實背后都是有學問的。

化學實驗室里的無限可能性

做實驗的過程,聽起來有點枯燥,而且有時還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那我們?yōu)槭裁催€需要做這些實驗?

簡單說,做實驗真的有好處。

比如富勒烯(C60),按分子的說法其實是碳 60,因為它是 60 個碳原子去構(gòu)成的球形分子。這個分子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呢?

富勒烯分子,看起來像個足球| 圖蟲創(chuàng)意兩百多年前,人類就已經(jīng)在想辦法去探測太陽或者更遠的地方有什么化學物質(zhì)。比如,宇宙中那些“黑”的地方,里面是什么?化學家也想知道,于是去做一些光譜測試,因為即使是“黑”的地方,它可能也會有一些光譜打過來。

上世紀 50 年代,就有一些太空里面的分子被查出來了,但是,它們的光譜打出來之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地球上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光譜,這就說明,太空里的這些分子是人類到目前為止還不認識的。

其中一個,就是富勒烯的光譜。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它是長成這樣?;瘜W家在實驗室想了很多辦法去合成跟它相似的東西,但是,始終都沒有想到是這樣一個球形分子。做了大概十幾年,有一個化學家突發(fā)奇想,用一些電弧的方法,就做出了這樣一個東西,然后拿去檢測,就發(fā)現(xiàn):這不是由碳原子構(gòu)成的一個純單質(zhì)嘛,而且是 60 個碳,像足球一樣的完整分子。后來,這位化學家也因為這項工作獲得了 1996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實驗雖然確實枯燥,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去做實驗和驗證,但是,當我們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原來這個自然世界如此有意思。

當然,后來科學家又發(fā)現(xiàn),這個碳 60 其實也沒有那么難獲取,你在家里面哪怕點一根蠟燭,燒出的碳灰里就能找到這個分子,聽起來也有點像“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確實,化學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是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的。

比方說,碳如果不是像富勒烯那樣形成球,而是完全鋪平,就是石墨烯分子,石墨烯疊起來之后是石墨,每一層就是石墨烯,但是想把這個石墨一個個切片切成石墨烯,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只有一個原子那么厚。

但是在二十年前,有一位叫安德烈·海姆的科學家,他想,我不是不能夠用刀把它切開嘛,那我換一個方式吧,用膠帶。

我們知道,用膠帶撕東西的時候,會把一些物質(zhì)從中間給它撕開,那么,多撕幾次,是不是就能把這個石墨給撕開呢?這個實驗方式看起來有點搞笑,但他最后還真的做成了,將石墨做成了單層的石墨烯。

化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化學實驗室里有很多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事情。

比如電動汽車里都會用到的鋰離子電池?,F(xiàn)在,我們的家用汽車都在從原來的燃油汽車往電動汽車過渡,電動汽車就需要用電池。以前的電池容量不太夠,效率也不太高。后來,鋰離子電池出現(xiàn)了。鋰離子電池的厲害在哪里呢?以前電池在充電的時候會有個記憶效應(yīng),如果沒有把電用完立即就去充電,那么電池就會記住這個電量,以后再用到這個電量的時候,電池就顯示沒電了。但鋰離子電池不會,而是在每次反應(yīng)完了之后都把電量用完,然后再充進去。

還有像醫(yī)院里用的注射器,也需要很多化學知識才能生產(chǎn)出來。藥品跟化學就更相關(guān)了,比如我們熟悉的阿司匹林,化學專業(yè)的學生上有機化學的第一個實驗一般就是制作阿司匹林,它是非常經(jīng)典的用化學方法合成的一種藥物。

再比如,加工芯片需要用光刻機或是高純度的硅片,這些物質(zhì)和加工的工藝,同樣需要化學支撐,化學工藝足夠發(fā)達,才有可能生產(chǎn)出純度為 99.9999999999%的高純硅(9 的數(shù)字要達到 12 個),如果達不到這個水平,計算機在運算的時候就容易出 bug。還有光刻機里要用到的光刻膠,也要通過化學方法,才能合成我們做芯片所需要程度的光刻膠。

未來,化學還可以做什么?

未來,化學能做的事情更多。

比如,AI 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需要用到芯片,還需要很多算法,還要用到一些傳感器,這些傳感器也需要通過化學方法合成。比如觸覺,怎么才能傳遞到人體呢?當然需要我們先把人體自己的化學機制弄清楚,再去找到相應(yīng)的材料,再把觸覺模擬出來。

還有我們會擔心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但實際上,通過新的化學知識,可以讓水和空氣變得更加潔凈。如果說切身體會的話,最近十多年來,北京的空氣質(zhì)量越來越好,其中就離不開很多化學家的貢獻。

未來,還有很多深空探測、入地還有下海的過程,也需要很多新材料的支撐。

還有,現(xiàn)在能源越來越缺乏,我們不能總依賴那些化石能源比如石油或煤炭,因為這些資源總會挖光的,而且它們?nèi)紵a(chǎn)生的二氧化碳,也會帶來溫室氣體效應(yīng)。那怎么辦呢?這就需要利用一些新能源,比如太陽能、水電或者風能。要發(fā)展這些能源,就需要用到很多化學知識,因為需要加工很多材料,比如風電,它表面有一層散熱層,就會用到石墨烯作為原材料去做這個散熱層。

策劃制作

作者丨孫亞飛 科普作家

審核丨穆云松 中國人民大學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責編丨楊楊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科普ZSL
學士級
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化學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
2024-08-15
夏龍濱
大學士級
知道了
2024-08-03
飛馬騰空
太師級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