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泉州,何以海絲?東??破沾笾v堂告訴你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泉州,何以海絲

東??破沾笾v堂第26講開講

2021年7月25日,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的那一聲落錘,“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點之一,泉州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極具象征意義的東方文化符號。

7月21日上午,由泉州市科協(xié)、泉州市文旅局、泉州市氣象局主辦,以“何以海絲”為主題的東??破沾笾v堂第26講在泉州市科技館舉辦?;顒游?60多名觀眾到場參與,25.2萬多人次通過科普中國、泉州網(wǎng)、泉州科普視頻號、泉州市科技館視頻號等平臺收看線上直播。

活動現(xiàn)場,泉州市氣象學會副秘書長趙惠芳、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傳承人林配宗、泉州市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賴雙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征集部副主任薛彥喬分別圍繞“何以海絲?來聽風說!”“福船建造技藝”“海絲路上德化瓷尋蹤”“宋元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等四個分主題進行講解。

專家們通過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了季風對古代航海的影響、泉州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關鍵地位,介紹了福船建造技藝以及德化瓷在海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為觀眾深入淺出詮釋了海絲文化與科技的有機融合。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對泉州海絲文化的認知,也激發(fā)了市民朋友對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結合的思考。

在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觀眾們熱情高漲,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觀眾們紛紛表示,四位專家的精彩分享,讓大家對泉州的海絲文化有了更加直觀的體驗和深刻的認識。這次科普活動不僅拓寬了大家對泉州海絲文化的知識邊界,同時也激發(fā)了青少年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求知欲。

東??破沾笾v堂是市科協(xié)打造的“科技社團講科普”品牌活動之一,旨在動員“咱厝的科學家”發(fā)揮學識專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咱身邊的科學知識。此次東海科普大講堂的舉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活動不僅極大地拓寬了大家對泉州歷史文化的認識,更激發(fā)了公眾對海絲文化與科技結合的興趣。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再次展現(xiàn)了科普活動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泉州市科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吳保忠,泉州市科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思煌,泉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泉州市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原黨委書記邱少煌,泉州市氣象學會副會長、氣象臺臺長程思出席活動并共同為主講嘉賓頒發(fā)紀念牌匾、證書。

科普延展

1、季風和海上絲綢之路有什么聯(lián)系呢?
海上絲綢之路和季風的聯(lián)系在于季風為古代海上貿易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動力。季風的規(guī)律性使得船只能夠利用風力,沿著特定的航線進行季節(jié)性的航行,從而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特別是在沒有蒸汽動力的古代,季風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至關重要。

2、泉州港為什么能成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呢?
地理位置優(yōu)越, 經(jīng)濟繁榮, 政策支持, 航海技術 ,多元文化交融完善的基礎設施。

**3、**一艘福船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
設計船型,準備材料,船體建造,安裝甲板和艙室, 裝配桅桿和帆 ,裝飾和涂裝安裝配件 ,下水試航。

4、先有陶,還是先有瓷呢?
先有陶。陶器和瓷器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發(fā)明,它們在制作材料和工藝上有所不同。陶器的歷史更為悠久,通常認為最早的陶器出現(xiàn)在大約公元前8000年左右,而瓷器則是在陶器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中國商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較為成熟的瓷器。簡單來說,陶器是用粘土燒制的,而瓷器則需要更精細的瓷土和更高的燒制溫度。

評論
廣播發(fā)燒友@
太傅級
科學
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