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抹茶起源,拉花鼻祖,竟是宋朝的它?

中國科學技術館
傳播熱點科學知識,弘揚科學家精神。
收藏

相信不少人看過《夢華錄》中天仙斗茶的場面,榕哥也大概看了看。還真是把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尤其是宋代時達到頂峰的茶百戲,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網(wǎng)友們的彈幕就更有才了,“難道咖啡拉花宋朝就有了?”“這是在打奶蓋嗎?”“不懂茶百戲的別瞎說”等等。那么從科學角度咱有啥可以挖掘的呢?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農(nóng)氏時期,中國不僅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如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都有飲茶的習慣,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茶文化。

天仙在劇中表演的點茶,就是宋代吃茶的一種盛行方式,先把茶葉用碾子碾成茶粉,將熱水倒在細密的茶粉上,調成糊狀,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熱水,用茶筅不斷擊打,直到出現(xiàn)一層又細又密的白色氣泡,氣泡消散得越慢說明功夫更深。

為什么叫做點茶呢,因為往茶里加熱水的動作被稱為“點”。點茶的功夫取決于手法,一盞茶要攪打200次左右,不僅要快速還要力道均勻,才能打出不容易消散的泡沫。

從科學角度上說,我們可以把茶粉,理解為不溶于水的微小固體顆粒,當這些小顆粒在攪拌下,均勻懸浮于水中的時候就叫做懸濁液,比如面粉加水形成的面糊就是。懸濁液如果靜置時間長了,就會分層。而浮于表層的泡沫是通過快速攪拌液體,使液體中均勻混入空氣氣泡,來增加其穩(wěn)定性的,這跟現(xiàn)代的攪拌機和打蛋器原理相似,只不過古代沒有專門的機器,完全依靠手速來打的確是個技術活,不僅要快還得穩(wěn)。至于氣泡之所以不馬上消散能夠維持一段時間,則是因為液體的表面張力。

點茶以后的分茶,是將茶盞里的茶倒入茶盤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湯表面作畫了,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茶百戲,又叫做水丹青,如今這項技藝,已經(jīng)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了。

在茶湯表面的浮沫上作畫,讓大家都聯(lián)想到了咖啡拉花,但咖啡拉花和茶百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拉花其實用到了兩種不同的溶液,一種是咖啡,一種是牛奶,而茶百戲只用一種溶液——水,也因此,茶水作畫能夠維持的時間更短,花紋消散更快,也更顯得珍貴難得。

如今風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為是來自日本,但其實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點茶,都是將茶碾磨成粉以后再飲用。如果說宋朝的茶算是一種飲品,再往之前看,茶則更多作為一種食物。

比如唐朝時一種流行的吃茶方式,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來煮成粥喝,煮的時候還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蔥、姜、蒜、大棗、陳皮、薄荷等等。這也是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做“吃茶”,因為人家的確是在吃嘛。

茶文化在唐代開始盛行,到宋代達到了“盛造其極”的境界,茶百戲才能夠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登峰造極。而咱們今天用熱水泡茶喝的方式,是在明清時期才開始流行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能夠還原茶湯本來的味道。

至于說喝功夫茶,是不是更能發(fā)揮茶的營養(yǎng)價值,榕哥確實沒啥研究,不過有時候儀式感也是有實際效果旳,至少一番流程走下來,您的心也平靜了不是么?這個光靠茶里面的營養(yǎng)物質,可是達不到的。

評論
海熱古麗·阿布力克木
進士級
閱讀
2024-06-27
天之祥瑞
太師級
茶粉為不溶于水的微小顆粒,加入水形成懸濁液。通過攪拌使空氣混入水中,空氣與茶粉結合形成泡沫,空氣增加泡沫的穩(wěn)定性,水表面的張力使泡沫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不消散。
2024-06-27
科普 【大美里則】
庶吉士級
已學習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