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峨眉山月半輪秋:峨眉山為什么被稱為“山之領袖”?

北京建筑大學科協
科普中國高校行北京建筑大學
收藏

峨眉山月半輪秋:峨眉山為什么被稱為“山之領袖”?

作者:潘劍彬 馬全寶 董彥雷

峨眉山在哪?
峨眉山又稱“ 大光明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峨眉市西南,處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最高峰是萬佛頂。 “峨眉山”名字的由來,據《峨眉郡志》記載,因其像美人細長的眉毛所以取名叫“峨眉山”。峨眉山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盛譽。

峨眉山建筑遺產
相傳漢代峨眉山就已經有佛寺存在,但據《峨眉山志》記載,峨眉山上的佛寺,實際是以魏晉年間僧肇所建黑水寺為最早。晉朝隆安三年(399),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賢寺,供奉普賢菩薩,相傳峨眉山由此成為普賢菩薩道場。唐僖宗時敕建永明華藏寺,重建中峰、中心、華嚴、萬年、黑水、靈巖六大寺。又因為山中多火,將寺改名為集云、臥云、歸云、黑水、白水等,以三云二水而抑之。后來黑水寺被稱為峨眉祖堂。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白水寺僧茂真奉敕重建六大寺,并鑄造普賢菩薩銅像一尊,供奉于白水寺(即今萬年寺)。峨眉山寺廟林立,以報國寺、萬年寺等“金頂八大寺廟”最為著名。

寺廟的建筑藝術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突出體現,它與這座 “秀甲天下”的名山的自然景觀融為密不可分的整體,成為風景明珠。全山現有寺廟三十余處(其中規(guī)模大、歷史悠久的主要寺廟十余處)。建筑具有地方傳統民居風格,裝修典雅,樸實無華,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各具特色。無論選址,設計和營造都別具匠心,既有廟堂之嚴,又富景觀之美。其技藝之高,堪稱中國名山風景區(qū)寺廟建筑藝術的典范。

此外,景區(qū)內以唐代摩崖造像——大佛(又稱“樂山大佛”)為中心,有秦蜀守李冰開鑿的離堆,漢代崖墓群,唐宋佛像、寶塔、寺廟、明清建筑群等,展現著中國歷代佛教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峨眉山自然風光
以自然風光優(yōu)美、佛教文化濃郁而馳名中外的峨眉山,以其 “雄、秀、神、奇”的特色,雄踞于中國名山之列,并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雄: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緣平地拔起,與五岳中最高的華山相比,仍高出一千多米,所以歷代稱其“高凌五岳”。峨眉主峰三峰并立,直指藍天,氣勢磅礴。登頂眺望,或群山疊疊,或云海茫茫,變幻無窮,令人心曠神怡。李白有“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之千古詩篇。古人有“震旦國中,峨眉者,山之領袖”之驚世絕唱。

秀:峨眉山處于多種自然要素交匯地區(qū),植物垂直帶譜明顯,植物種類繁多,類型豐富,植被覆蓋率較高。山中峰巒疊嶂,林木繁茂,郁郁蔥蔥,山體輪廓優(yōu)美,線條流暢,景色多姿多彩。在天下各大名山中,其繁茂的植被景觀,堪稱第一。

神、奇:峨眉山作為普賢道場,濃郁的佛教文化色彩使它籠罩在一片神秘的宗教氣氛之中。而神話傳說,以及戲劇、音樂、繪畫、武術等的渲染與傳播,使這座佛國仙山的神奇色彩更加濃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寺廟建筑與自然景觀有機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在中國名山中實為首屈一指。峨眉山奇特的氣象景觀如金頂的云海、日出、佛光、圣燈、朝暉、晚霞,以及雷洞煙云、洪椿曉雨、大坪霽雪、雨湘霧湘等,千變萬化,絢麗多彩,堪為中國名山之首。

1996年12月,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