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新能源車自燃相關(guān)的新聞也在逐漸增加。
上周,南浦大橋上一起新能源車自燃事件,引起了公眾廣泛關(guān)注?,F(xiàn)場濃煙滾滾,起火車輛被燒成了空殼,南浦大橋浦東往浦西方向的交通一度中斷。
圖源:看看新聞
新能源車憑借著節(jié)能環(huán)保、沒有出行限制等優(yōu)點吸引了不少需要購車的朋友,但“自燃”的安全隱患又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新能源車為什么會自燃?如何避免事故發(fā)生?怎么挑選新能源車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
01
新能源車為什么會自燃?
新能源車自燃事故大多是由動力電池?zé)崾Э匾l(fā)的,造成熱失控的原因十分復(fù)雜,機械損傷、工作溫度不當(dāng)和電濫用是常見的三種原因。
1)機械損傷
車輛碰撞是造成熱失控的一個重要原因[1]。電池在受到擠壓、穿刺[2]時容易發(fā)生短路,進(jìn)而造成局部過熱,甚至引發(fā)火災(zāi)。
2)工作溫度不當(dāng)
電池內(nèi)部的電解液容易在高溫條件下釋放出大量氣體和熱量,為燃燒的發(fā)生提供條件[3]。
3)電濫用
電濫用包括過度充電和過度放電。過度充電[4]和過度放電[5]都會造成電池異常發(fā)熱,可能造成電池自燃。
我們都知道,燃燒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通常為氧氣)和溫度達(dá)到著火點。在以上幾種情況中,鋰離子電池溫度不斷升高,達(dá)到著火點后,電解液、隔膜等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反應(yīng),會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和有限的空間中釋放出大量能量和氣體,極有可能引發(fā)爆炸。
4月16日,上海嘉閔高架一新能源轎車起火
圖源:每日經(jīng)濟(jì)新聞
02
如何避免動力電池燃燒?
燃燒需要三要素同時存在才會發(fā)生,我們難以隔絕氧氣,但可以從可燃物和溫度兩個方向入手,改善電池的熱失控現(xiàn)象。
1)固態(tài)電解質(zhì)
電解液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組成的有機物,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yīng),在燃燒的過程中扮演“可燃物”的角色。
固態(tài)電解質(zhì)是眾多車企和電池企業(yè)正在研究的新方向,固態(tài)電解質(zhì)以固體的形式存在,不易燃燒[6],還能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7],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問題。目前,全固態(tài)電池的應(yīng)用仍存在困難,但許多企業(yè)都在積極生產(chǎn)過渡時期的產(chǎn)品——半固態(tài)電池[8]。
固態(tài)電池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源:參考文獻(xiàn)[9]
2)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
電池管理系統(tǒng)可以實時監(jiān)測電池的電壓、電流和溫度,在過充、過放、過溫、欠溫時提供保護(hù)[10],確保電池在安全的條件下高效工作。
研發(fā)人員正在努力提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能做的是:
1)正確使用電池,及時充電,并在充電結(jié)束后盡快拔下插頭,避免過度充電;
2)安全駕駛,避免車輛受到撞擊;
3)如果電池正在燃燒,請盡快逃離現(xiàn)場,并撥打火警電話119,切勿自行滅火,以免造成人員傷亡。
03
如何挑選新能源車?
從電池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出發(fā),在挑選新能源汽車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續(xù)航
建議根據(jù)實際需求購買合適續(xù)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yán)m(xù)航里程越長,電量越高,如果發(fā)生自燃也會更劇烈、更嚴(yán)重。
2)快充
快充和超快充雖然能節(jié)省時間,但是充電速度快,會對電池壽命造成負(fù)面影響。如果車輛有快充和一般充電兩種模式,建議能不快充就不快充,急需時再快充。
3)電池壽命
從材料角度來講,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huán)壽命比三元鋰電池壽命更長、更安全。但是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比三元鋰電池要低,同等重量下,三元鋰電池的車?yán)m(xù)航更長。
4)安全性
車輛需要滿足國家標(biāo)準(zhǔn)(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以確保安全性。另外,汽車上整個電池包的外殼越堅固越好,堅固的外殼能有效降低外力損傷電池。
當(dāng)然,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油車,安全駕駛永遠(yuǎn)是第一位。防患于未“燃”,遇到事故冷靜處理,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風(fēng)險事故造成的損失。最后,祝大家可以買到合適的愛車。
參考文獻(xiàn)
[1] SHAN T, WANG Z, HONG J, et al. Overview of “Mechanical Abuse-thermal Runaway”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d Its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2, 58(14).
[2] LIU B, YIN S, XU J. Integrated computation model of lithium-ion battery subject to nail penetration [J]. Applied Energy, 2016, 183:278-289.
[3] 于秩祥.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zé)崾Э毓收显\斷研究 [J]. 汽車科技, 2023, (2):48-55.
[4] REN D, FENG X, LU L, et al. Overcharge behavior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test conditions [J]. Applied Energy, 2019, 250:323-332.
[5] GUO R, LU L, OUYANG M, et al. Mechanism of the entire overdischarge process and overdischarge-induced internal short circuit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6] TAKADA K. Progress and prospective of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J]. Acta Materialia, 2013, 61(3):759-770.
[7] WANG C, FU K, KAMMAMPATA S P, et al. Garnet-Type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Materials, Interfaces, and Batteries [J]. Chemical Reviews, 2020, 120(10):4257-4300.
[8] 人民網(wǎng). 固態(tài)電池賽道持續(xù)火熱[EB/OL].(2024-2-26)[2024-3-7].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24-02/26/content_26044994.htm
[9] XU L, TANG S, CHENG Y, et al. Interfaces in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J]. Joule, 2018, 2(10):1991-2015.
[10] PAKDEL R, YAVARINASAB M, ZIBAD M R,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M]. 2022 9th Iranian Conference on Renewable Energy &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CREDG). 2022: 1-6.
作者:張嘉韻,復(fù)旦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系直博生,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策劃:華文怡
編輯:小叮當(dāng)
鳴謝:蘇州科技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教授 馬汝廣 為本文提供科學(xué)指導(dǎo)
題圖圖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