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又名:胡韭子。藥材名:補骨脂、黑故子、胡故子。
【植物特征】
一年生直立本草,全體被黃白色毛及黑褐色腺點。單葉互生;葉柄被白色絨毛;托葉成對,三角狀披針形,膜質。葉闊卵形,先端鈍或圓,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均具顯著黑色腺點。穗狀總花序腋生;萼鐘狀,基部連合成管狀,先端5齒,被黑色腺點;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黃色,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倒卵形或線性,花柱絲狀。莢果橢圓形,有宿存花萼,果皮黑色,與種子粘貼;種子1枚,氣香而腥。
【生長環(huán)境與分布地區(qū)】
喜溫暖濕潤氣候,宜生長在向陽平坦、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怕寒,生長后期如遇霜凍,種子將不能成熟。對土壤要求不嚴,但砂土和黏土不宜生長。可以與玉米間種?,F(xiàn)主產于江津、合川、南川、開縣。南岸、萬州、長壽等地亦有分布。
【功效與主治】
《中國藥典》(2020年版)以“補骨脂”藥材名稱收載。具有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的功效,用于腎陽不足之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可消風祛斑,用于治療白癜風、斑禿等癥療效確切。
【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
重慶市合川是我國補骨脂藥材的主產區(qū),其補骨脂項目被確定為國家級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項目,產量占全國絕大部分。目前,補骨脂野生資源逐年減少,應加強保護。
補骨脂以種子入藥,為常用藥材。7~9月間自下而上陸續(xù)成熟,要及時分批采收,否則莢果自行裂開,種子散落地上,無法收集。果實采集后脫粒,揚凈雜質,用清水洗后加5%的鹽水攪拌,干燥至發(fā)香為好,篩去末子入藥?,F(xiàn)代研究表明,補骨脂含有香豆素類、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黃酮類、補骨脂乙素、補骨脂多糖等多種活性成分。補骨脂素能收縮子宮、縮短凝血時間、減少出血量而達到止血的作用,還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補骨脂乙素具有明顯的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最近又發(fā)現(xiàn)補骨脂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骨髓造血,升高白細胞,延緩衰老,抗腫瘤,治療骨質疏松,平喘,抗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白癜風,抗病毒,抑菌、殺蟲等藥理作用,顯示出良好的開發(fā)利用前景,可望從補骨脂中開發(fā)出新的產品,應當進行深入研究。
此外,補骨脂具有較強的雌激素樣作用,可引起雌鼠動情期延長,子宮重量明顯增加。把補骨脂添加到飼料中,可以促進動物卵細胞生成和排出,提高繁殖能力和產蛋率,還可以增強動物的免疫力。補骨脂果實含六豆素,芳香悅人,提取物還可用在香料方面及頭油、發(fā)乳等化妝品行業(yè)。補骨脂作為中國、印度等國的傳統(tǒng)民間用藥,其多重藥理活性已為現(xiàn)代研究所證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內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編《長江三峽中草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