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分蘗

百度百科
原創(chuàng)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收藏

簡介

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處所發(fā)生的分枝。產生于比較膨大而貯有豐富養(yǎng)料的分蘗節(jié)上。直接從主莖基部分蘗節(jié)上發(fā)出的稱一級分蘗,在一級分蘗基部又可產生新的分蘗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一級分蘗。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形成第三級、第四級分蘗。結果一株植物形成了許多叢生在一起的分枝。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結實的分蘗稱為有效分蘗,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結實的稱為無效分蘗。有效分蘗與單位面積的穗數直接有關。

特征

如小麥的分蘗數要受水、肥、光照、溫度、農業(yè)措施等多種條件的影響。條件適當,分蘗就多。從理論上講,分蘗是無限的。目前,有人用一粒小麥種子,培育出上百個分蘗,并抽出100多個麥穗。

影響因素

1、溫度

溫度對于水分分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水稻正常情況下,能分蘗的溫度在20-33度之間,這個區(qū)間內,可以分蘗,而25-30度之間,則是最佳適合分蘗的溫度,一旦溫度低于15度或者是高于35度,就會影響水稻的正常分蘗,嚴重的直接停止分蘗,造成分蘗減少的情況發(fā)生。

2、光照

光照有2點因素,一種是根據光照的輕度和時間來決定,比如當分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日照時間不足,就會影響水稻分蘗,表現為分蘗遲、分蘗期短、分蘗數量少等;另外一種,是由于種植過密導致的,當田間株數過多時,互相之間會遮擋,這樣的話,也會影響起光照(也就是光合作用),并不是種植的越多,分蘗的就越多,事實恰好相反,種植過密,分蘗會減少,影響最終的產量。

3、水分

水稻分蘗期對于水分方面,還是比較敏感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果水層過深,會影響正常分蘗,而淺灌則有利于分蘗,有數據顯示,當天氣在26-33度左右,土壤持水量為80%時,分蘗是最多的,相反,當溫度低于20度且土壤持水量達100%時,分蘗是最少的(這個是一般情況下,不是代表任何情況)。

4、養(yǎng)分

養(yǎng)分也是水稻分蘗的重要因素,水稻整個生長期都需要有養(yǎng)分的補充,但不要只注重氮肥,而忽略了其他元素,比如缺鋅、缺磷都會影響正常分蘗,而水肥分蘗肥的追施,顯得很有必要,在移栽或插秧后半個月時追施一次分蘗肥,有利于促進水稻的分蘗。

意義

分蘗節(jié)是由苗基部若干密集在一起的節(jié)所組成的,這些節(jié)在地下一般不伸長。分蘗節(jié)不僅是著生分蘗、次生根和葉的組織,而且也是苗貯藏養(yǎng)分的器官之一。分蘗節(jié)含有可溶性糖分,因而具有高度的抗寒力,特別是在氣候寒冷的地區(qū),只要分蘗節(jié)不死,來年氣溫回升,很快就會恢復生長。

通過提高有效分蘗的增加,可提高有效穗的增加,增加產量。

水稻分蘗

如何提高水稻有效分蘗

1、水分管理

灌水不宜過深,淺灌就行,同時,可以在分蘗期時,可以適當晾田(但不是曬田),目的是為了讓水稻根系吸收到氧氣,促進根系的發(fā)達,使植株強壯,這樣的話,會提高有效分蘗,同時,也能排出田間的一些有害物質,對于水稻的有效分蘗,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田間水過多(人工灌溉或者是雨水過多),及時開溝排水。

2、除草

這里說的除草是在雜草處于2-4葉期時進行的,如果田間沒有及時除草,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導致分蘗少之外,還有可能會引起一些病害加重(有些病菌是藏在雜草中,開始大面積傳染的),而一旦分蘗期病害發(fā)生的話,一樣會導致分蘗不正常的現象,所以,除草這點很重要,稗草、馬唐、千金這些常見的雜草,一定要防除。

3、追肥

上面已經說了,在水稻分蘗的時候,追施一次分蘗肥,有利于水稻的正常分蘗,可以每畝用5公斤左右的尿素,加上一些磷肥、鉀肥(比如過磷酸鈣、硫酸鉀2公斤等。),同時其他的中量或微量元素,也可以一起用點,根據田間水稻的具體生長情況來決定。

4、防病蟲害

水稻分蘗期的病蟲害,要及時預防和防治,比如分蘗期常見的稻潛葉蠅、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預防和防治藥劑可用康寬等; 葉瘟和紋枯病等病害,防治的話,可用苯甲·丙環(huán)唑等,一般以預防為主,假如田間出現了病蟲害,及時打藥防治。

小麥分蘗

如何提高小麥有效分蘗

小麥分蘗多少影響小麥產量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播種期偏晚等原因可能造成分蘗少的情況。如果密度夠,也不一定要追求有多少分蘗。在密度不足的時候,要促進分蘗的發(fā)生,可以在越冬期、返青期至起身期,加強肥水管理,適當提早澆水并增加氮磷肥的使用量。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