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ICHEP),ATLAS和CMS實驗公布最新的結果表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μ子。μ子是電子的較重版本,具有相同的電荷,只是質量不同,電子也是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μ子則屬于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yōu)棣套拥奈锢磉^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μ子。
這些新結果對基礎物理學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們首次表明:希格斯玻色子與第二代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自2012年發(fā)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一直在研究它,以探索這種非常特殊的粒子的性質。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質子碰撞產生希格斯玻色子,幾乎瞬間瓦解(也就是所謂的衰變)變成其他粒子。研究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析它如何衰變成各種基本粒子和解體速率。
CMS以 3 sigma獲得了這種衰變證據,這意味著從統(tǒng)計漲落中看到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衰變成μ子對的可能性不到700。阿特拉斯(ATLAS)的2 sigma結果意味著幾率是40分之一。這兩個結果的結合,將大大增加3 sigma以上的意義,并為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μ子提供強有力的證據。CMS實驗發(fā)言人羅伯托·卡林(Roberto Carlin)表示:CMS很自豪能夠實現對希格斯玻色子向μ子衰變的這種敏感性。
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CMS并展示了這一過程的第一個實驗證據,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似乎也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這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這一結果將隨著下一次運行中收集的數據而進一步完善。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量子表現,希格斯場通過布勞特-恩格勒-希格斯機制賦予與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質量。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不同粒子的速率,物理學家可以推斷它們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的強度:
衰變成給定粒子的速率越高,它與場的相互作用就越強。到目前為止,ATLAS和CMS實驗已經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不同類型的玻色子,如W和Z,以及更重的費米子,如τ輕子。2018年測量了與最重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的相互作用。相比之下,μ子要輕得多,μ子與希格斯場的相互作用也較弱。因此,以前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沒有看到過希格斯玻色子和μ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ATLAS發(fā)言人卡爾·雅各布斯(Karl Jakobs)表示:希格斯玻色子衰變?yōu)榈诙镔|粒子的證據,補充了一個非常成功的Run 2 Higgs物理計劃。對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測量,在精度和稀有衰變模式方面達到了一個新階段。這些成就依賴于大型大型強子對撞機數據集、ATLAS探測器的出色效率和性能,以及對新分析技術的使用。使這些研究更具挑戰(zhàn)性的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每預測一個希格斯玻色子衰減到兩個μ子,就會有數千個μ子對通過其他過程產生,模仿預期的實驗特征。
與標準模型預測是一致
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μ子對特征是聚集在125GeV的μ子對質量附近的少量過剩事件,這是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分離希格斯玻色子與μ子對的相互作用并非易事。為了做到這一點,兩個實驗都從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中測量μ子候選者的能量、動量和角度。此外,通過復雜的背景建模策略和其他先進技術(如機器學習算法)等方法提高了分析的靈敏度。CMS結合了四個獨立的分析,每個分析都經過優(yōu)化,以將物理事件與特定希格斯玻色子產生模式的可能信號進行分類。
阿特拉斯將其分為20類,目標是特定的希格斯玻色子產生模式。到目前為止,這些結果與標準模型的預測是一致,使用了從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第二次運行中收集的全部數據集。隨著粒子加速器下一次運行將記錄更多的數據,以及利用更高能量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ATLAS和CMS的合作,有望達到建立發(fā)現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到兩個μ子所需的靈敏度(5sigma),并約束可能超出標準模型影響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模式的物理理論。
博科園|www.bokeyuan.net
博科園|研究/來自: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7.0783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