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也叫圓子。在中國人的眼里,它們代表著圓滿。
當(dāng)春節(jié)越來越近,很多家庭就要開始著手準(zhǔn)備過年必備流程——炸丸子了,炸出滿滿一大盆堆著,頗為壯觀。鍋里炸一個(gè),在旁邊就吃一個(gè),炫得肚子撐滿了都還想再塞一個(gè)——過年時(shí)炸丸子的威力,僅次于砂糖橘。
油炸丸子
可直接吃,也可做菜
炸丸子,可葷可素,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繼續(xù)燒煮做菜。葷的多為豬肉丸,素的常為青菜丸子、豆腐丸子、糯米丸子、紅薯丸子。
在北方菜場的副食小攤上,炸丸子多為胡蘿卜做的。
炸丸子要做小,否則要么炸不透要么過火。先炸七八成熟,晾一會(huì),再炸一次,就能收獲一鍋外酥里嫩的小丸子。趁著剛出鍋,拎一袋回家蘸花椒鹽吃。
炸素丸子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小時(shí)廚坊
魯菜里的干炸丸子,在華北一帶很流行。
干炸丸子講究外焦里嫩和用勺拍,以肥三瘦七的后臀尖肉為原料,加入黃醬調(diào)味是獨(dú)到之處,用蔥姜水打肉餡。第一次炸出硬殼后撈出來,拿勺子拍出小裂口,再過油炸一次,把里面的熱氣炸出來,才能成就一顆干、酥、脆、嫩、香的丸子。
干炸丸子 | flickr 吳小嫻1223
吃的時(shí)候講究三吃,蘸蒜醬、蘸老虎醬(蒜泥干黃醬與香油調(diào)和而成)、蘸椒鹽,以椒鹽的最傳統(tǒng)最常見。
干炸丸子配3種蘸料 | flickr Haonan Xu
合肥人過年,離不開一碗糯米圓子。把豬肉餡和熟糯米混合,團(tuán)成丸子,在油鍋里炸熟,一次性炸很多,吃的時(shí)候再加工,有油煎、下面條、上籠蒸等多種吃法,那是合肥人記憶中最深的年味。
糯米圓子 | 豆果美食@No糯糯oN
濟(jì)南名菜炸灌湯丸子,外表看著中規(guī)中矩,破開外皮卻瞬間爆汁,灌湯的食物總會(huì)給人一股驚喜。在肉丸里包進(jìn)高湯凍子,高溫油炸后,內(nèi)里的豬肉凍化開,肉丸子外皮金黃酥脆,內(nèi)里湯汁鮮燙,可得提防著燙口。
油炸之后的丸子,也很適合進(jìn)行二次加工,再成一道美味。
四喜丸子,據(jù)說寓意福祿壽禧四件喜事,是北方人操辦喜事、逢年過節(jié)的硬菜。
肥三瘦七的豬肋條肉、冬菇、冬筍、荸薺、淀粉和成餡,團(tuán)成四個(gè)丸子,油炸定型后再蒸熟,最后澆上原湯勾的芡汁。肉香里透著素菜的清新,松軟的肉餡夾雜脆生的冬筍和荸薺,葷中帶素,軟中含脆,常中有變,令人樂在其中。
四喜丸子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斯佳麗
把原料先炸熟,再與濃稠的芡汁混合,“熘”法烹制的菜肴通常外焦里嫩或者滑軟鮮嫩,味道更濃。筍片、黃瓜和木耳煸炒,倒進(jìn)高湯和調(diào)料,打成香滑的熘芡,放入炸好的肉丸,翻炒裝盤的焦熘丸子,酥脆松嫩,濃滑香軟。
焦熘丸子|圖片來自豆果美食@里嶼
在新疆,用牛肉骨湯打底,將炸丸子、牛肉、凍豆腐、青菜、木耳、紅薯粉條等一眾食材燴成一鍋,加上顏色鮮亮的辣椒油,熱氣騰騰吃下,足以消解西北冷冬的寒氣。
丸子湯丨Chris 拍攝
煮丸子和蒸丸子
口感鮮嫩,原汁原味
除了炸,蒸和煮的方式更能讓丸子口感鮮嫩且保持原味。
福州魚丸,用鰻魚、草魚或鰱魚,將魚去皮剔骨之后剁成茸,再加紅薯淀粉制成魚丸醬。魚丸種類眾多,福州魚丸的獨(dú)特之處在于有餡,餡兒用的是豬肉,陸上鮮與水中鮮相遇,碰撞出絕美的火花。
用豬肉做餡的福州魚丸 | Jerez S 拍攝
不過福州魚丸個(gè)頭大,半個(gè)拳頭大,嘗鮮的話我建議要一個(gè)就行了,多了真的吃不下。
福州魚丸個(gè)頭很大,吃一個(gè)就蠻頂 | Jerez S 拍攝
“扔地上蹦起老高,純手工打制”,潮汕人用一顆手打牛肉丸征服了八方食客。
捶打牛肉丸的場景,充滿了江湖氣。精壯的小伙手持大棒,奮力捶打著整塊的生牛肉,聲勢如虹,豪氣萬丈。調(diào)好味的肉泥攪拌后繼續(xù)拍打,最后把擠好的丸子在溫水里定型。這樣做出來的牛肉丸才有嚼頭有韌性,給唇齒一場爽脆彈滑的攻擊。
牛肉丸的標(biāo)準(zhǔn)吃法是牛肉粿條湯,香濃的牛肉湯里飄著圓滾滾的牛肉丸,白嫩柔滑的粿條,撈起一顆牛肉丸,鮮韌多汁,荒蠻純粹。吃潮汕牛肉火鍋,也少不了要一盤牛肉丸,彈嫩的牛肉丸最好蘸著本地沙茶醬吃。
牛肉粿條 | 臨硿 拍攝
發(fā)軔于淮安、揚(yáng)州一帶的淮揚(yáng)菜系,精致大氣,端莊典雅,獅子頭跟揚(yáng)州炒飯一樣深入人心,清燉蟹粉獅子頭更是國宴的主打菜。
三肥七瘦的豬肉、河蝦和大閘蟹黃,做成碩大的肉丸子,在高湯中蓋上菜葉,慢火燜燉幾個(gè)小時(shí)。燉足火候的獅子頭,肉丸里的肥油浸出,食材的味道互相滲透水乳交融。這樣的獅子頭嫩如豆腐,不能用筷子夾,要用湯勺舀著吃,肉透蟹鮮,肥且不膩,入口則化,湯汁膠濃,青菜爽快。
在湖南邵陽,豬血丸子是過年的年味,游子的惦念。
用剛打的熱豆腐為原料,拌上豬血和肥瘦肉,摻進(jìn)辣椒粉等調(diào)料,曬后再煙熏。做好的豬血丸子可以直接煮著吃,煎著吃,炒辣椒,炒臘肉,下火鍋也極美,在翻滾的火鍋里,丸子里的小塊肥肉早已化開,滿載湯汁,一咬開還能聽到一聲脆響,咸濃味正。
香辣豬血丸子|圖片來自豆果美食@苒澄
沒有一個(gè)湖北人可以拒絕珍珠圓子。將豬肉剁碎成糜捏成圓子,外層均勻裹上糯米蒸熟。尖利的牙齒穿過晶瑩軟糯的糯米,讓舌頭和噴香的肉味相逢,最后糯米和豬肉一起在口腔中彼此交融,把咸香、肉香、米香齊齊送到胃,讓大腦釋放出快樂的多巴胺。
珍珠圓子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peddingcell
衢州龍游的肉圓,主材料是番薯粉,里面加上少許豬肉、豆腐,喜歡的還可加點(diǎn)芋艿或蘿卜絲,扯成圓狀的粉團(tuán),一個(gè)個(gè)擺放入蒸籠。蒸好后撒上蔥花,吃起來又軟又有些韌勁,有芋的清香、豬肉的鮮美,可謂糯香滑口。
肉圓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塵塵波波
家常的汆丸子,選料可葷可素,肥瘦相宜的豬肉丸,鮮嫩彈滑的魚肉丸,白凈滑溜的雞肉丸,清香可人的薺菜丸……湯里還可以放些時(shí)鮮青菜。一碗汆丸子,味道鮮美,湯水清淡,不加過于繁雜的調(diào)料,剛好能嘗到食材的本味。
冬瓜丸子湯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meggy跳舞的蘋果
一顆丸子里,富集了華夏烹飪技藝的精華——華北酥脆的干炸丸子、江南醇香的蟹粉獅子頭、湖南咸濃的豬血丸子、潮汕手打的牛肉丸……小小的一顆丸子也包含了大家的美好愿望——團(tuán)團(tuán)圓圓,萬事圓滿。
策劃制作
來源丨吃貨研究所(ID:Food_Lab)
責(zé)編丨鐘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