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動畫片海綿寶寶里憨憨的派大星嗎?
那么現實中的派大星存在嗎?
揭曉答案:其實派大星最接近現實中的粒皮瘤海星。也就是這個家伙: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海星吧!
1“刺頭之一”——千萬不要養(yǎng)在淡水里! 海星與海參、海膽同屬于棘皮動物門,三者也被稱為“刺頭三兄弟”
(棘皮動物的表皮常常因具有很多突出的棘和刺而十分粗糙,由此得名)。
世界上現存海星有1600種,它們形態(tài)、大小、顏色都各異,廣泛分布于世界的各個海區(qū)。
但是因為海星體內滲透壓與海水接近,因而它們只能生活在海水環(huán)境中。
海星用皮腮呼吸,離開水面10至20分鐘,它們會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2 海星——“有腿無眼”
我們看到的海星好像就是靜靜躺在海底,沒有腳,
其實只要你把它翻過來就可以看到它的腳,我們稱為--管足。
海星靠管足一吸一放向前移動,且移動速度很慢。
海星的嘴在其身體下側中部,可與海星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
海星沒有眼睛,主要通過每條腕末端的眼點來進行基本的感光。
3 海星繁殖有技巧——“體外受精”
海星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壽命可達35年。它們多數雌雄異體,少數雌雄同體,有的可以無性分裂生殖。
大部分的海星是通過體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
雄性海星通過腕上的睪丸將大量精子排到水中,
雌性也同樣通過長在腕兩側的卵巢排出成千上萬的卵子。
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后,再從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體。
吃貨須知
我們吃海星時,主要吃他們的生殖腺(人們常吃的海膽黃也是海膽的生殖腺。)
在非成熟期腺體很小,位于五個腕的基部。
在生殖期,腺體很大,幾乎充滿了整個的腕。生殖腺雄性常白色,雌性多橙色。
4 海星的絕招——“分身術”
海星有著驚人的再生能力,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
每一帶有部分中心盤的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
例如,一種叫指海星的海星,一個被切下的腕,也可以再生出中央盤及其他腕,但再生部較正常的小。
海星被抓住時也會自斷其腕,以達到自保的目的。
另外海星有兩胃,一個叫心臟胃,一個叫幽門胃。有些海星會將心臟胃伸出體外進行體外消化食物,
在進食時若遇天敵,它們便會咬斷心臟胃逃跑,自然,不見的腕與胃都會慢慢長出來。
5“大胃王”——珊瑚礁的天敵
海星的大量繁殖對漁業(yè)、海洋環(huán)境也有危害。
海星類為肉食性動物,主要捕食貝類、海膽、螃蟹和??刃袆泳徛暮Q笊铩?/p>
一個海星一天能吃掉十幾只扇貝,
驚人的食量給貝類養(yǎng)殖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海星還會破壞珊瑚礁,有些海星會將胃翻倒出體外(海星也因此可以吃掉比它本身大很多的東西),
覆蓋在珊瑚石上后分泌消化液將其消化吸收,再把胃收回腹中,最后只留下珊瑚蟲的碳酸鈣骨骼。
6 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也被稱為水下“熱帶雨林”
具有保護海岸、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漁業(yè)資源、吸引旅游觀光等重要功能,
所以海星的大量繁殖也會對海洋環(huán)境造成極大破壞。
海星幼時天敵是魚,進入成年后天敵是海鷗和水獺還有同類。
棘冠海星的天敵是法螺,
但法螺因外形美觀而被人類大量捕撈作為裝飾品,大法螺在澳洲等地已瀕臨滅絕。
為了保護珊瑚礁,不讓海星過度繁殖,人類捕撈法螺等海洋生物時應有所節(jié)制,
要維持海洋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
THE
END
海星繁殖要適度,莫讓它變“破壞王”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知乎、海洋世界傳播
編輯:盧碧霞; 指導老師:初慶柱
文案:學生講解員 李文琪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 中國海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