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烏鴉的孝心

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
原創(chuàng)
立足青島西海岸,以科普創(chuàng)作致力科學與藝術的重逢
收藏

百善孝為先。我們的祖先在創(chuàng)造這個“孝”字的時候就賦予它深刻的含義。古體“孝”字的形體分兩部分,上面是一個“老人”,下面是一個“小孩”。老人長著花白的長頭發(fā),面朝左,駝著背,躬著腰,真可以說是老態(tài)龍鐘了。他怎么走呢?請看,他用手按著小孩的頭,是小孩用頭扶持著老人行走的,這孩子真是個孝子啊!

(“孝”字的甲骨文字形)

從“孝”的來歷可以看出它的本義是對老人“孝順”。許慎的《說文解字》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者”,意思是善于侍奉父母就稱為“孝”。

當下,針對社會上一部分年輕人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愿承擔瞻養(yǎng)老人義務的啃老族們,人們帶著詼諧的口吻說:“‘孝子’的意思不再是‘孝順的兒子’’而是‘孝順兒子’”!

“孝”是人類的一種美德。而大自然里有一種鳥竟也獲得了“孝”的美譽,被稱為“孝鳥”。什么是孝鳥呢?崔豹《古今注·鳥獸》里指出,“烏,一名孝鳥?!薄盀酢笔莻€象形字,因其通體黑色,粗看似乎沒眼睛,故稱“烏”;“鴉”則是模仿該鳥“啞啞”啼聲,烏鴉得名與其特征有關。烏鴉是雀形目鴉科鴉屬的通稱,屬大型鳴禽。烏鴉的嘴和腳都較粗壯;鼻孔圓形,通體羽毛純黑。烏鴉的繁殖方式為卵生,每窩產蛋5-6枚,由雌鳥孵蛋,孵化期為16-18天,幼鳥在出殼后30天便飛離巢穴,自己覓食,有的可活13年之久。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烏鴉為什么會被人稱為孝鳥呢?這個“孝”指什么?我國明代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記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意思是烏鴉初生之時,烏鴉母親哺育它六十天,長大后它則反過來照顧喂食母親六十天。

原來,母鴉孵化期間撕扯胸膛的絨毛,在巢里充當絮材,由于前期在絮巢的時候,母鴉絮巢的絮材偏少,在母鴉產蛋、孵化的過程中,把蓬松的絮材坐實后,發(fā)現(xiàn)絮材過少,有時候會出現(xiàn)巢底光板的現(xiàn)象,母鴉此時會撕扯身上的大羽毛繼續(xù)進行鋪墊、補充。

等到小鴉能獨立生活的時候,母鴉卻因羽毛脫落,喪失飛翔能力,只好呆在窩里等著喂養(yǎng)。這時候,小鴉就擔起贍養(yǎng)老鴉的天職,到處找食物來供養(yǎng)自己的母親。北宋文學家蘇轍的詩句“烏哺何辭日夜飛”很生動地描寫了小鴉反哺的情景。小鴉反哺其母六十天后,一直到老鴉重新長出羽毛,恢復飛翔能力,能自己尋覓食物為止。小烏鴉這種孝敬慈母的行為歷來得到人們的稱頌。古代的李密孝順祖母是很出名的,他的《陳情表》中“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詩句也表達了他要像烏鴉這種孝鳥一樣報恩于祖母的心情。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慈烏夜啼》詩寫得十分動人:“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烏鴉反哺說明了烏鴉是鳥類中最懂得孝敬父母的慈孝鳥,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奉養(yǎng)長輩的孝心。據(jù)史料記載,在唐朝之前,烏鴉是一種吉祥、能預言的神鳥,如“烏鴉報喜,始有周興”。而唐朝以后,烏鴉主兇兆的學說出現(xiàn)。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币灾掠诤髞碛辛恕疤煜聻貘f一般黑”“烏鴉嘴”等貶義詞語。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烏鴉反哺”是真實存在的嗎?根據(jù)現(xiàn)在的科學研究和觀察,這個說法或許是古人的誤解,烏鴉吃飽后確實會將一些食物分享給同類,分享的對象并不止是自己的父母,一些成年的烏鴉也會飼育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有一種情況,寒鴉是晚成鳥,離巢后也需要父母喂食,但那時它們的體形和父母比較相似。有時候是父母在飼育孩子,卻被當成了是子女飼育父母。當然無論吉與兇,無論主動與非主動,無論古代與現(xiàn)代的觀察哪個更接近真實,毋庸置疑的是烏鴉的“孝鳥”獨特形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脈相傳了幾千年,經久不息。

評論
大思快跑
庶吉士級
已閱
2023-12-02
武琳琳
少師級
百善孝為先
2023-12-24
活潑可愛自信的小哈迷
舉人級
??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