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不到這個世界的色彩,卻能讀懂這個世界的聲音;他們看不到周圍人的面龐,卻能感知你我溫暖的存在。
10月15日是第40個國際盲人節(jié),10月13日,“無障礙山城”發(fā)起第二期信息無障礙公益體驗活動,組織視障人士來到重慶圖書館體驗無障礙閱讀,走進華為門店感受手機無障礙功能,他們還走上街頭邀請公眾一起“觀看”一場無障礙電影,開展“黑暗”中的對話,提高公眾對殘障人士的認識和包容。
十月十三日,“無障礙山城”發(fā)起第二期信息無障礙公益體驗活動,公益體驗官和盲人朋友共同“觀看”無障礙電影。(受訪者提供)
招募公益體驗官 讓視障人士被更多看見
今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章為《信息無障礙交流》,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文化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等領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的信息無障礙權利。
實現(xiàn)信息無障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提升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質量。為此,重慶陸海國際傳播公益基金會、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重慶日報尹明公益聯(lián)合市殘聯(lián)盲人協(xié)會、大渡口區(qū)殘聯(lián)、大渡口區(qū)梅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發(fā)起了此次活動,邀請社會大眾和視障殘疾人代表一起參與。
在“無障礙山城”第二期信息無障礙公益體驗活動正式啟動前,主辦方面向社會招募公益體驗官,受到廣泛關注,招募活動十分火爆,愛心人士踴躍報名參加。
來自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人權法專業(yè)的研究生劉峻岐報名了公益體驗官。他說,此前關注過類似活動,但這是第一次報名參加,就是想看一下視障人士是如何“看”電影的,以此呼吁更多人關注殘障人士。
江渝是一名自由職業(yè)者,平時經(jīng)常參加公益活動,尤其喜歡帶上孩子一起,不過這是她首次參與無障礙公益體驗活動?!拔乙郧霸谕馄蠊ぷ?,到上??偛繀⒓舆^一次活動,就是幫視障小朋友印刷繪本,令我印象深刻,這樣的特殊公益體驗很好?!苯逭f,無障礙公益體驗很新穎,想借此活動看看家鄉(xiāng)重慶在逐步向國際化大都市靠近的同時,在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方面是否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家住江北區(qū)的魏星則是通過朋友圈看到了這次活動的報名信息,她告訴記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一些殘障朋友需要大家的關注和幫助,特別對視障人士來說,需要在電梯、紅綠燈、公共汽車站、軌道及高鐵站加裝語音提示,這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幫助,“重慶是一座美麗的山城,我看到城市無障礙設施逐漸多了起來,包括軌道交通站、過街天橋等增加了電梯等無障礙設施及標識,希望重慶的無障礙環(huán)境越來越好?!?/p>
最終,活動招募了50名公益體驗官,他們將作為“無障礙山城”的首批公益體驗官,參與檢測重慶無障礙環(huán)境。
無障礙閱讀 共享書香
對盲人而言,閱讀也是心靈的慰藉,但是因為視力障礙,他們在閱讀上存在許多困難。如何讓盲人同普通讀者一樣暢游書海、共享書香?在重慶圖書館,就建有配備盲文圖書的視障閱覽室,只需手指劃過,仿佛上面的文字如河流般,靜靜地淌入盲人的腦海。
當天上午,10名盲人朋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來到重慶圖書館。記者看到,圖書館入口處有工作人員引導,大家依次刷身份證進入,視障閱覽室位于一樓,沿著地上的盲道,很快可以到達。
盲人朋友走進重慶圖書館,體驗視障閱覽室。(受訪者提供)
落座后,盲人朋友們開始翻閱盲文書籍,聆聽有聲讀物。記者發(fā)現(xiàn),桌上擺放著智能聽書機,可以免費收聽各種數(shù)字資源,盲文書本分為純盲文書和漢字盲文對照本。工作人員稱,漢字盲文相對照的書本可以讓盲文初學者更加方便地在他人陪同下學習盲文,了解自己閱讀的準確率。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提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應當考慮殘疾人、老年人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據(jù)了解,重慶圖書館于2007年開設視障閱覽室,設置了盲道、無障礙通道,配備了輪椅等設備,在門禁系統(tǒng)方面也有相應的設計,確保殘障讀者在館內通行的安全。
目前,這里有盲人讀物17469冊,盲文有聲讀物6103種,配備了一鍵式智能閱讀器、多功能數(shù)碼助視器、盲文打印機,500部二代陽光聽書郎,兩支掃描棒,盲人用黑白棋和象棋,盲文透明相片紙,還有各種大字讀物、無障礙影視作品等。
“我以前來過一次重慶圖書館,也是體驗視障閱覽室,今天我又翻了幾本盲文書,感覺不錯。”今年65歲的朱治學是視力殘疾一級,生活里她非常熱愛閱讀,還是重慶日報的老讀者,時常通過微信公眾號收聽新聞,當天她特別開心,一走進閱覽室就開始翻閱各種盲文書籍。
體驗完盲文書本,朱治學又和志愿者一起玩起了黑白棋,這種娛樂方式對她來說十分新穎?!拔覀兤綍r生活中很少有娛樂活動,今天算是開了眼界,真的很開心?!敝熘螌W樂呵呵地說。
今年30歲的劉偉是視力殘疾二級,他說,平時自己喜歡用手機聽書,有時會去家附近學校里的圖書館閱覽,這是他第一次到重慶圖書館,這里無障礙設施齊全,感受到了許多先進的設施,“聽說圖書館還有盲文打印機,可以打印自己所需要的文本資料,下次我再來試一試?!?/p>
手機無障礙功能讓他們“看”到世界
結束了重慶圖書館的體驗,盲人朋友們又乘坐軌道交通去往沙坪壩區(qū)金沙天街。大家走進華為體驗店,感受智能手機的無障礙功能。
“長按音量鍵,就能開啟手機無障礙模式……”工作人員向盲人朋友講解和演示各類無障礙功能,比如圖像描述、文字識別、放大手勢等,幫助視障人士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機,享受數(shù)字化帶來的便利。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要求,音視頻以及多媒體設備、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電信終端設備制造者提供的產(chǎn)品,應當逐步具備語音、大字等無障礙功能。
盲人朋友來到金沙天街華為體驗店,感受手機無障礙功能。(受訪者提供)
華為重慶金沙天街店門店經(jīng)理田野告訴記者,利用華為“小藝”AI功能,能幫助視障人士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這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我是華為的忠實用戶,現(xiàn)在華為手機的無障礙功能比以前更進步了,操作起來特別‘絲滑’。”49歲的姜雪是視力障礙一級,拿著手上的華為手機,他愛不釋手,興奮地說:“尤其是打開相機,系統(tǒng)能用語音描述前方看到的場景,也能描述照片里的內容和文字,基本可以達到90%,確實對盲人很友好,就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個世界?!?/p>
姜雪還說,華為手機的圖像處理比以前做得更好了,觸摸的靈敏度也更高,正考慮換一部最新款的華為手機。
周立業(yè)是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yè)大三的學生,視力殘疾四級,他說,通過親身體驗,更深入地了解了華為手機的無障礙功能,將為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無障礙觀影拉近彼此距離
中午時分,10名視障人士各自分為10組,來到三峽廣場、金沙天街廣場等地,向路人“求帶路”,帶他們“觀看”一場無障礙電影。
“可以帶我去看一場無障礙公益電影嗎?”盲人朋友們手中舉著寫有這樣文字的牌子,等待有人上前幫忙。
盲人朋友走上街頭,向路人“求帶路”,一起“觀看”一場無障礙電影。(受訪者提供)
記者看到,有的盲人朋友很快就等來了幫助他們的人,有的則站了20多分鐘。盲小伙周立業(yè)還幾次嘗試向路人主動尋求幫助,但都沒有成功。
“您好,我們可以帶您去這個地方。”觀影時間越來越臨近,終于有兩位年輕人看到他高舉的求助牌后,主動走了過來。三人手挽著手朝著影院走去,在金沙天街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下午三點,觀影活動正式開啟。30余名視障人士和50名公益體驗官圍坐在一起,共同“觀看”電影《火鳳重天》。
這部電影是重慶原創(chuàng)的抗戰(zhàn)題材動畫電影,以華裔女青年李凌愛和美國記者斯科特拍攝紀錄片為故事主線,每場戲、每一幀繪畫都充斥著濃濃的本土特色。
觀影中,公益體驗官戴上了眼罩,關閉視覺,和盲人朋友聆聽“繪聲繪色”的語音講解,欣賞這部精彩的電影。
重慶陸海國際傳播公益基金會項目部總監(jiān)謝運介紹,《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鼓勵公開出版發(fā)行的影視類錄像制品、網(wǎng)絡視頻節(jié)目加配字幕、手語或者口述音軌。因此,他們這次特地邀請了專業(yè)講解員為大家進行講解。
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記者看到觀影過程中有公益體驗官摘下眼罩,或許是無法完全適應這樣的觀影方式。觀影結束后,盲人朋友與公益體驗官進行了一場“黑暗”中的對話。
視障人士李明強說,以前都是在家里觀看線上電影,這是第一次到線下看無障礙電影,講解員非常專業(yè),解說時機把握得很好,比如一個表情或者風景,盲人是根本沒有辦法知道大屏幕顯示的是什么,就必須通過旁白朗讀解說,“我認為這種方式對我們是非常有利的?!?/p>
“除了中途去衛(wèi)生間,我全程都沒有摘下眼罩,不過一開始是完全聽不下去,一點畫面感都沒有,因此前期基本上沒有聽懂,中間甚至有點睡著了。”首批公益體驗官、樂一融合校長、特教老師賀小燕說,直至電影后半程,自己才真正投入了進去,聽懂了電影的內容,“雖然整場觀影下來的感知是比較茫然和無助,但非常感謝能有這次體驗機會?!?/p>
來自重慶工商大學的一名男同學全程沒有摘眼罩,他在體驗無障礙電影后說,一開始觀影環(huán)境比較嘈雜,自己完全不知道影片講了什么,因為戴上眼罩后聽覺會放大,所以對周圍的環(huán)境音很敏感,這些聲音很容易打斷和破壞自己的觀影體驗,無法做到沉浸式觀影,“這也讓我真切感受到視障朋友平時所處的真實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p>
“確實剛開始周圍的環(huán)境對觀影體驗有影響,不過到后面自己也逐漸適應了。”公益體驗官、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王董娜分享道,以前自己從未如此長時間戴著眼罩做一件事,戴上之后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這拉近了自己與視障人士的距離,真實地感受到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她還表示,對于一些視障人士,特別是先天性的視障人士,他們可能無法體會到電影里面的一些特定的場景和細節(jié),所以建議未來相關部門能更多重視信息無障礙的建設。
眾多公益體驗官中,還有外國友人。就讀于重慶大學影視專業(yè)的艾布迪來自也門,他說,自己無論在家鄉(xiāng)還是在重慶,經(jīng)常參加公益活動,但是這樣的無障礙體驗讓自己感同身受,非常有意義,真棒!
記者手記>>>
“無障礙山城”測試,更應是一場全民行動(楊鈮紫)
一座有溫度的城市,應當是無障礙城市。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指出,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旨在讓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
無障礙環(huán)境,除了設施無障礙,還包括信息無障礙、服務無障礙。本次“無障礙山城”公益體驗活動就是以“信息無障礙”為主題,邀請視障人士和公益體驗官共同體驗。
信息交流,是否真的無障礙?在重慶圖書館,盲人朋友們確實感受到視障閱覽室?guī)淼拈喿x快樂,但也有特殊教育專業(yè)的視障學生提出,能否增加他們這類人群的特殊教材和學習資料。在華為體驗店,高科技的運用為視障群體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但入手一款最新的智能手機,價格依然有“門檻”。在街頭求助環(huán)節(jié),并不是每一位盲人朋友都得到了幫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依然存在。
“觀看”無障礙電影,這種全新的體驗讓視障人士收獲了滿滿的幸福,現(xiàn)場不少人也思考,如果沒有專業(yè)講解員的旁白,他們又怎能享受這一視覺盛宴?他們的世界是“黑色”的,看不到屏幕上的畫面,公益體驗官也和他們一樣,戴上眼罩或是閉上雙眼,沒有了視覺,許多人都表現(xiàn)出了不適,短暫的“失明”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數(shù)據(jù)顯示,全市現(xiàn)有持證殘疾人89.67萬人,如果再加上老人、孕婦、兒童、傷病人員,重慶有無障礙需求的人群可謂相當龐大,重慶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任重道遠。所以,“無障礙山城”測試,除了邀請前來的殘障人士和公益體驗官,其實更應是一場全民行動。(記者 楊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