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要進化成太空人,你需要哪幾步?

焦毅
原創(chuàng)
航天系統(tǒng)高級工程師,擅長航天、太空等領域科普文章創(chuàng)作。
收藏

說到太空,以前一直以為是個特別可怕的地方,是一個人類肯定無法生存的地方。但是,最近突然想到,陸地相對于深海生物何嘗不是這樣。按照物種演化的理論,既然魚類可以走出海洋進化出你我這種人類,那么人類未來走向太空也就不能說是天方夜談,無非是魚兒上岸的plus版。那么,進化成太空人,需要哪幾步呢?

首先,是解決呼吸問題。魚在水中靠腮呼吸,而想要爬上陸地,就要解決沒有水時的呼吸問題,于是,便進化出了肺。而人進入太空,就更加困難,空氣稀薄的幾乎沒有,如何克服這種plus版的高原反應是擺在人類面前的艱巨課題。而且與魚類克服取氧方式變化難題不同的是,人類需要克服的是把通過呼吸從外界攝取氧氣更改為自供氧化劑。就像是把那種必須依靠空氣中氧氣才能工作的吸氣式飛行器,改造成為可以通過自備氧化劑的方式工作的火箭發(fā)動機一樣,人類首先就要進化出一種代謝系統(tǒng),可以通過飲食在身體中儲備足夠的氧化劑,從而在不需要額外氧氣供應的情況下,實現(xiàn)機體的運轉(zhuǎn)需求。

然后,就要解決壓力問題。地球上每種生命的體液壓力都是基本穩(wěn)定的,而地球各個高度的壓力迥異,所以每種生命能夠生存的高度空間也是固定的,比如深海魚無法在地表壓力下生存,最強的潛水運動員也只能下潛200多米等等。所以人類走向太空,同樣面臨著體液壓力不匹配的難題,而且是直接從760毫米汞柱的壓力直接降低到0,實在是壓力變化plus版。但單從壓力適應的角度來說,其對功能進化的需求相對容易,因為其實承受若干的大氣壓的深水魚,與至承受1個大氣壓的淺水魚相比,各個器官及組成并無明顯差別。

還有就是要解決溫度的問題。魚當年在海里常年環(huán)境溫度都在零度以上,但爬上地面后,卻遭遇了南北極的嚴寒與暴風雪,但它們并沒有放棄。北極熊和企鵝都進化出了極致的保暖系統(tǒng),所以這并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只不過與太空中-273℃的絕對零度相比,南北極的低溫顯得孩子氣了一些,所以這也意味著太空環(huán)境對保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考慮到人類目前的身體結(jié)構,與其說要進化成北極熊和企鵝那種絕對防熱狀態(tài),更有可能的方向是,進化出能夠短時應對低溫的身體結(jié)構,長時間生存的話,則會像因紐特人一樣,穿上厚厚的皮襖。

然而,想要進化成“太空人”,人類面臨最大的“屏障”其實是宇航服,因為它完美地解決了太空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一旦沒有了需求牽引,身體進化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科技也許是阻止人類身體功能進化的第一生產(chǎn)力。

注:封面圖源于網(wǎng)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