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Salvia plebeia)全草入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血。
葉似蛤蟆皮,而名叫荔枝。
生無求美艷,有別樣風(fēng)姿。
**名 稱:**荔枝草
**拉 丁 名:**Salvia plebeia
分類地位:
唇形科 Lamiaceae
鼠尾草屬 Salvia
**別 名:**蛤蟆皮、土荊芥、猴臂草、劫細(xì)、大塔花、臭草、魚味草、野薄荷、澤瀉、旋濤草、皺皮大菜、野芝麻、青娃草、波羅子、癩肚子苗、癩疙寶草、癩子草、癩疙包草、癩子菜、癩格寶草、山茴香、野茄子、毛苦菜、野芥菜、麻雞婆草、豬婆草、癩蛤蟆草、臌脹草、溝香薷、野豬菜、癩頭草、皺皮草、薺苧、癩肚皮棵、黑紫蘇、蚧肚草、土犀角、隔冬青、賴師草、鳳眼草、過冬青、雪里青、皺皮蔥。
異 名:
Lumnitzera fastigiata*、Salvia brachiata、Salvia minutiflora、Ocimum virgatum、Ocimum fastigiatum、Salvia plebeia var. latifolia、Lumnitzeria fastigiata.*
識(shí)別特征:
1、直立生草本,株高可達(dá)90厘米,多分枝,被灰白色毛。
2、葉橢圓形,邊緣具齒,葉面皺縮粗糙,散布黃褐色腺點(diǎn)。
3、常6花組成輪傘花序在莖、枝頂端密集成總狀花序,披針形苞片全緣,兩面被毛,二唇形花萼唇裂約至1/3,上唇全緣,先端具3尖頭,下唇深裂成2三角形齒,二唇形花冠淡紅、淡紫、紫、藍(lán)紫至藍(lán)色,偶有白色,上唇長(zhǎng)圓形,先端微凹缺,下唇3裂,中裂片闊心形,頂端微凹。
4、小堅(jiān)果卵圓形,略扁三面體,黃褐色至黑褐色,長(zhǎng)約0.8毫米,寬約0.6毫米,表面礫質(zhì)粗糙,滿布小顆粒,背面稍隆起,腹面中間隆起較大,形成兩個(gè)側(cè)面,頂端圓,基部漸窄,基端平截,果臍位于截面上,三角狀圓形,白色或黃褐色。
**國(guó)內(nèi)分布:**幾遍全國(guó)各地。拍攝于山東威海榮成青山公園。
**國(guó)外分布:**朝鮮、日本、阿富汗、印度、緬甸、泰國(guó)、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
**生 境:**生于約海拔28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河岸、溝邊、農(nóng)田。
**物 候 期:**花期4-5月,果期6-7月。
藥用價(jià)值:
采集儲(chǔ)藏:全草入藥。6-7月采收。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涼。入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血。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咳血、吐血、尿血、崩漏、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白濁、痢疾、癰腫瘡毒、濕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
文章來源:物種科普(微信公眾號(hào))
編輯: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