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草莫如親,離家萬(wàn)里人。
路邊逢此物,涕淚已沾巾。
**名 稱:**婆婆針
**拉 丁 名:**Bidens bipinnata
分類(lèi)地位:
菊科 Asteraceae
鬼針草屬Bidens
**俗 名:**刺針草、鬼針草
**異 名:**Bidens pilosa var. bipinnata
識(shí)別特征:
1、莖下部略具四棱,無(wú)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
2、葉對(duì)生,二回羽狀分裂,第一次分裂深達(dá)中肋,裂片再次羽狀分裂,小裂片三角狀或菱狀披針形,具1-2對(duì)缺刻或深裂,頂生裂片狹,先端漸尖,邊緣有稀疏不規(guī)整的粗齒,兩面均被疏柔毛。
3、頭狀花序,外層苞片5-7枚,條形,舌狀花通常1-3朵,不育,舌片黃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全緣或具2-3齒,盤(pán)花筒狀,黃色,冠檐5齒裂。
4、瘦果長(zhǎng)條形,四棱或扁四棱狀,深褐色至黑色,長(zhǎng)約15毫米,寬紅0.8毫米,表面顆粒狀粗糙,具3-4條粗大縱棱,粗棱間具1-2條細(xì)縱棱,棱上散布著黃褐色瘤基短毛或瘤,頂端平截具3-4條黃褐色芒刺,刺上具3列小倒刺,下部無(wú)刺,基端馬蹄形黃褐色,十分偏斜,果臍位于基端中央鈍三角形凹陷內(nèi),深褐色,邊棱黃色光滑。
**國(guó)內(nèi)產(chǎn)地:**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威海九龍灣公園。
**國(guó)外分布:**美洲、亞洲、歐洲及非洲東部。
**生境:**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
**物 候 期:**花果期8-10月份。
**采集儲(chǔ)藏:**全草入藥。夏、秋間采收,曬干。
**性味歸經(jīng):**性甘、淡、苦,微寒,歸肝、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闌尾炎、腎炎、膽囊炎、腸炎、細(xì)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喉炎、閉經(jīng)、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皮膚感染、小兒驚風(fēng)、疳積等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克,鮮用加倍。
外用:搗敷或取汁涂于患處,或煎水熏洗。
藥膳兩用:
1、治中暑:鮮鬼針草60-90克,水煎服,或搗爛絞汁調(diào)食鹽燉溫服。
2、治痔瘡:鬼針草150-180克,鐵棒錘1個(gè),煎水洗患處。
3、治毒蛇咬傷:鮮鬼針草60-90克,水煎或絞汁服,另用鮮葉和鮮紫花地丁各60克搗爛敷傷處。
4、治跌打損傷:鬼針草60克,黃酒30克,水煎去渣,加入黃酒,煮開(kāi),趁溫分兩次服。
5、治紅腫瘡毒:拔膿草、鬼針草各等分,捶爛敷患處。
6、治闌尾炎:鬼針草干品5錢(qián)至1兩(鮮草加倍)煎、調(diào)牛奶或蜂蜜,日一劑,一般1至2劑痊愈。
7、治急性闌尾炎(釀膿期):鬼針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千里光15克,水煎分兩次服,日1劑,連服5-7日。
8、治體虛無(wú)力、腎虛腰痛、偏頭痛:鬼針草60克。紅棗30克,水煎去渣兩次服。
復(fù)方制劑:
馥感啉口服液: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益氣疏表。用于小兒氣虛感冒所引起的發(fā)熱、咳嗽、氣喘、咽喉腫痛。
禁 忌:
孕婦忌服。
忌用銅、鐵器煎藥。
文章來(lái)源:物種科普
編輯: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