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學(xué)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態(tài)性。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松,并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huán)紋;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無性二型。頭骨高而圓;聽泡相對扁平;眶后突不完全發(fā)育或缺失;矢狀嵴低;具翼碟骨;上腭高聳拱形,中間凹陷;中翼骨腭縊縮;冠突明顯呈鉤狀。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這些地區(qū)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顒訁^(qū)域較大,在夏季小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故四川當(dāng)?shù)厝罕娏?xí)稱“山門蹲”。
在原產(chǎn)地東部,尤其沿云南和緬甸邊界分布更為普遍,但并非常見物種(Roberts and Gittleman 1984)。一份基于最低平均種群密度(4.4km2/1只)以及潛在棲息地總面積(142,000km2,實際使用面積僅有一半)的數(shù)據(jù)估算顯示,該物種全球種群約為10,000只(Choudhury and Yonzon pers)。過去50年,由于棲息地大規(guī)模減少以及人類狩獵活動的影響,該物種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了40%(Wei et al. 1999)。中國的小熊貓種群數(shù)約3000~7000只(Wei et al. 1999),印度約5,000~6,000只(Choudhury 2001)。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 Ⅰ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版 二級。
編譯:青鴦
審核:Cherry
編輯: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