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達里諾爾野鳥:座山雕——禿鷲

達里諾爾野鳥
原創(chuàng)
科普達里諾爾濕地野鳥
收藏

達里湖南岸的曼陀山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夕陽下,遠遠看去,山頂上,一個“羊倌”披著氈斗篷靜靜地蹲在高高的巖石上向達里湖眺望,如果沒有人打擾,這“羊倌”會在那里蹲很久很久,直到天光暗了下來,達里湖已變得模糊不清,“羊倌”才慵懶地起身,扇動翅膀向自己的巢穴飛去。

飛起的“羊倌”叫禿鷲,是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不常見的大鳥,據(jù)保護區(qū)監(jiān)測,在保護區(qū)生存的禿鷲大概有4—6只,是保護區(qū)的留鳥。

禿鷲別名叫狗頭鷲、狗頭雕、天勒、座山雕。屬大型猛禽,它形體高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鳥,常翱翔在6000米的高空中。它通體黑褐色,頭頂沒有羽毛,完全裸露,為了獵食而禿頂。它額至后枕部有暗褐色短的黑褐色羽毛,頭的后邊羽毛稍長稍密,羽毛的顏色較淡,眼被黑褐色纖羽圍著,頸部較長,呈淡褐色并形成褶皺羽簇,脖子下部上長了一圈比較長的羽毛,如人吃餐時圍著一塊圍巾。羽翼也是黑色,且有金屬的光澤,前胸被黑褐色絨毛密集圍攏,兩側(cè)各具一束蓬松矛狀長羽,腹部有淡色棕紋,嘴強大并帶著鉤,黑褐色,鼻孔圓形,虹膜褐色,爪子是黑色。

禿鷲棲息的范圍較廣,一般生活在海拔300至1400米的丘陵地區(qū),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有禿鷲的蹤影,的確不容易,據(jù)科學(xué)研究,在亞洲,干旱和半干旱高原上,禿鷲可生活在海拔高達2000至5000米之間,但在這個范圍內(nèi)生活的禿鷲因為食物匱乏生活得非常艱辛。

禿鷲主要吃腐食,饑餓難忍到一定程度才主動攻擊小型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甚至也襲擊家禽,保護區(qū)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大雪封山時禿鷲抱走牧民羊羔的事件。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范圍雖然有12萬公頃,但保護區(qū)內(nèi)居住著6千多人口,上百個村落,人口密集,大型動物少,導(dǎo)致禿鷲食物短缺,好在保護區(qū)周圍有森林和草原,有馬鹿、狍子、野豬等大型動物存在,這為禿鷲在保護區(qū)內(nèi)生存提供了基本生活條件。禿鷲在保護區(qū)內(nèi)棲息主要活動在曼陀山和嘎松山的巖石上,也在貢格爾草原和黃崗梁林海中游蕩。

保護區(qū)內(nèi)生活著很多猛禽,如金雕、草原雕、玉帶海雕、烏雕等,這些猛禽生性兇猛,它們骨子里有著王者的本性,舉止上就有了王者的風范,對于弱小的捕獵對象,從不手軟,從不憐惜,但同類猛禽的禿鷲,天生不喜歡殺戮,整日尋找動物的尸體為食。

達里湖南岸,曼陀山下,灌木叢生,是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有7萬多畝草原,這里是傻狍子的樂園。一只禿鷲蹲在曼陀山頂裸露的巖石上,它張開翅膀,翅膀長度有2米以上,寬達到半米,它靜靜地觀察著山下的草原,一群狍子在覓食,另一群狍子在草地上休息,禿鷲知道這種狀態(tài)下的狍子不可能成為自己的菜,就懶洋洋地曬了一會兒太陽,并不斷地觀察著山下的草原。好長時間過去了,禿鷲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可以充饑的獵物,于是收起翅膀,向山下飛去,它要飛到山下草原的上空,近距離地搜尋獵物。

禿鷲的飛行能力沒有金雕那么強大,它飛行主要靠上升的氣流,飛下山用滑翔的方式,在空中上下悠閑地漫游,飛行時兩翅伸成一條直線,為了便于尋找獵物,它盡量低著頭飛行。突然,它發(fā)現(xiàn)了目標,一只狍子孤零零地躺在草原上,禿鷲初步判斷,這只狍子很可能已經(jīng)死去,在草原上尋找零星動物的個體是禿鷲捕獵的基本常識,因為哺乳動物喜歡群體生活,即使它們休息,也喜歡成群結(jié)隊,只有落單的動物,并且不動彈,這個動物才有可能死去。禿鷲飛到那只不動的狍子上空,不斷地盤旋偵查,它要判斷這只狍子是死還是活,盤旋了幾圈之后,禿鷲發(fā)現(xiàn)這只狍子紋絲不動,初步判斷這只狍子已經(jīng)死去,但它仍沒有貿(mào)然行動(有時這種觀察會持續(xù)幾天)。當禿鷲判斷這就是一只死狍子時,它從天而降,但仍沒有直接落在狍子身上,而是落在距離狍子不遠的地方,它又開始仔細地觀察這只狍子,看狍子的眼睛是否轉(zhuǎn)動,肚子是否起伏。經(jīng)過仔細觀察后,那只狍子的眼睛的確沒有轉(zhuǎn)動,肚子也沒有起伏,就試探地往前走,并張開嘴巴,伸長脖子,發(fā)出“咕喔”“咕喔”的聲音,見狍子仍沒有動靜,再次確認這就是一只死狍子,然后它迫不及待地撲上去,開始了一天的美餐。如果這只狍子剛剛死去,狍子堅厚的皮毛使禿鷲很難下口,禿鷲也不喜歡這樣的美餐,它會守著美餐,等待幾日,要么等其它猛禽把獵物撕咬開,要么等待著獵物的腐爛。

禿鷲們爭奪食物時,身體的顏色會發(fā)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平時禿鷲的面部是暗褐色,脖子呈鉛藍色,當它們開始搶奪動物的尸體進食時,面目和頸部都呈現(xiàn)鮮紅色。這種顏色是禿鷲顯示強大的表現(xiàn),幾只禿鷲一起爭奪食物,面目和頸部顏色重的禿鷲一定占據(jù)有利的位置,這種顏色的出現(xiàn),還能嚇退一些弱小的禿鷲,兩只禿鷲爭搶食物,敗下陣的禿鷲面和頸部很快就失去了鮮紅的顏色。

禿鷲兇猛而強大,幾乎沒有天敵。但當?shù)厝苏f禿鷲怕老鷹。在保護區(qū),當?shù)厝嗽吹竭^這種現(xiàn)象,一頭馬鹿剛剛死去,一群老鷹飛來,兩只禿鷲嗅到了死鹿的味道,也趕到死鹿面前。這時人們發(fā)現(xiàn),鷹們毫無顧忌地叼啄著死鹿的尸體,而兩只禿鷲并沒有靠近死鹿,躲在一旁不急不躁地觀看,好像很害怕老鷹。鷹吃飽了,飛走了,禿鷲才湊到死鹿前,吃鷹剩下的殘食。人們看到這種現(xiàn)象,認為禿鷲害怕老鷹,其實不是這樣,禿鷲并不害怕老鷹,而是禿鷲喜歡吃腐食,對于剛死去的動物它們不知道如何吃,也沒有把食物弄破的技巧,鷹具備這種能力,鷹吃飽了,死鹿也被剝了皮,露出骨頭和肚子里的東西,這樣禿鷲才能吃到嘴里。

禿鷲頭禿,就是便于把頭伸進動物的尸體中或腹腔內(nèi)進食,為食而禿頭。禿鷲吃腐食,被人們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和“草原上的清道夫”。

禿鷲的巢穴建在高大的喬木樹上,或建在高山裸石之間。在保護區(qū)生存的幾只禿鷲,有的巢穴建在黃崗梁林海高大的松樹之上,有的建在砧子山和嘎松山山頂裸露的巖石間。禿鷲的巢穴用樹枝搭建,巢穴內(nèi)鋪著細小的樹枝、雜草及動物的皮毛。每窩產(chǎn)卵1—2枚,卵呈乳白色并帶有深紅色條紋和斑點。小禿鷲的孵化期是55天左右,孵化期間夫妻共同參與,但雌性禿鷲在巢穴里時間較長,特別是小禿鷲出生之后,雌性禿鷲基本待在窩里照顧小禿鷲,捕獵的任務(wù)完全落在雄性禿鷲身上,雄性禿鷲不得不早出晚歸地四處尋找食物,它首先吃飽,然后盡量多吞下一些食物,胃裝滿后,脖子也要裝滿,飛回巢穴后,雄性禿鷲張開大嘴,把吞下的食物統(tǒng)統(tǒng)地吐出來,供兒女及妻子進食。

禿鷲吃腐爛的食物,常常會從尸體的肛門開始下口,一直向上吃掉動物尸體的內(nèi)臟,這種進食方式,讓禿鷲的臉部和腸道內(nèi)布滿了各種致命的細菌,其它動物如果染上這些細菌,一定會患病而死,禿鷲為什么沒事呢?科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動物死亡后,細菌開始分解動物的尸體,此時動物本身會分解一種有毒的化學(xué)物質(zhì),從而讓這具尸體成為其它動物無法進食的有毒物,禿鷲反而喜歡這種有毒的腐爛的食物,是因為禿鷲已經(jīng)進化出強悍的腸胃道消化系統(tǒng),幫助禿鷲抵擋這些有毒的細菌,或直接消滅這些有毒的致命細菌,另一方面,禿鷲已經(jīng)進化出了能接納某種致命細菌的生理功能,這些細菌能與禿鷲共生存,而對其它動物而言,這些細菌都是致命的。

天葬,是西藏佛教徒特有的古代喪葬習俗,葬禮就是讓禿鷲吃掉死者的尸體。藏傳佛教徒認為,人死后,就沒有必要保存死者的尸體,因為靈魂已經(jīng)完全離開了你,只剩下了肉體。天葬時將死者的尸體固定在天葬臺上,天葬師在死者尸體周圍念經(jīng)燒香,然后分解尸體。天葬師念經(jīng)后,吹響號子,號子響徹云霄,這時群山山谷中,一群群禿鷲聽到號子聲后,紛紛飛來,它們盤旋在天葬師和死者尸體周圍。天葬師念完經(jīng)文超度后,就會把死者的身體交給禿鷲,讓它們來吞食死者的肢體和內(nèi)臟。天葬是一種埋葬人的方式,藏傳佛教認為,天葬可以讓人的靈魂不滅,讓人有一個更好的輪回,人的皮囊給禿鷲吃,是人最尊貴的施舍,是對逝者的惋憐和哀悼。天葬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早在12世紀佛教上就有記載,其實這種對死者的埋葬方式是當時具體的客觀原因造成的,西藏大部分土地貧瘠而堅硬,要在巖石上挖掘墳?zāi)?,這難度很大,西藏是缺少樹木的地區(qū),制作棺槨的木材奇缺,所以人們選擇了用天葬這種形式埋葬逝者,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俗,習俗得到尊重,就是文化。

禿鷲在世界分布范圍極大,除少數(shù)幾個國家(意大利、羅馬尼亞、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亞)已經(jīng)區(qū)域性滅絕外,其他國家基本都有它的蹤跡。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青海南部、西藏、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為單一物種,無亞種。全球數(shù)量估計不超過7萬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2013年瀕危物種保護紅色名錄和《華盛頓公約》附錄,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禿鷲幾乎沒有天敵,小時候會受到野狗、山貓、野狐等威脅,長大的禿鷲在非洲連獅子都懼怕它三分。在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禿鷲的天敵基本沒有,但在這里棲息的禿鷲卻很少,為什么?一是禿鷲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二是人類侵占了本來屬于動物們棲息的土地。三是禿鷲具有中藥價值,它的肉能滋肺補腎,治療肺腎兩虛,有人偷偷地獵殺它們。

禿鷲 攝影 趙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