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一些愛耳護耳小知識|2023全國愛耳日

學術頭條
一起見證人類探索征途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
收藏

圖片

明天,2023 年 3 月 3 日,是我國的第 24 個“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上的第 11 個“世界聽力日”。

今年,“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世界聽力日”的主題為:人人享有耳朵和聽力保?。∽屛覀儗崿F它。

來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不安全的用耳習慣使得超過 10 億青年面臨永久性聽力喪失風險,而這本可避免;到 2050 年,預計近 25 億人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至少 7 億人因發(fā)生殘疾性聽力損失而需要聽力康復

殘疾性聽力損失是指更好的那只耳朵聽力損失超過 35 分貝,其流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 60 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 25% 的人受到殘疾性聽力損失的影響。

事實證明,聽力損失會影響到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流和語言、認知,以及社交孤立、教育和就業(yè)等。因此,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和聽力。

愛耳護耳小知識

不要長時間戴耳機

很多人喜歡在走路、上班時用耳機聽音樂,時間長了對耳朵很不好。特別是高音量的音頻聲會造成聽覺器官疲勞和損傷,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防止水進入耳道

耳朵進水的情況很容易被忽略。一是我們在洗澡時流水沖進耳道,引起炎癥,二是在游泳時耳朵進水,引起中耳炎。因此,每次洗完澡和游泳后都要及時清潔耳道,防止因一時疏忽而引起的炎癥。

要有規(guī)律的作息

很多人平時不注重良好生活作息習慣的養(yǎng)成,如晚上睡覺越來越晚,熬夜越來越頻繁,缺少睡眠,或者情緒緊張,都可能導致耳鳴。我們應該盡快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盡量避免過度熬夜,因為睡眠剝奪會影響內耳的微循環(huán),進而出現耳鳴,甚至聽力下降等情況。

日常生活防噪音

如果我們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間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聲,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經常處于痙攣狀態(tài),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干擾,是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不要用力擤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發(fā)分泌性中耳炎。用力擤鼻涕,鼻涕從氣道跑到別的地方,直接使耳內壓力改變,甚至擠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另外,手語作為手勢語言,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對于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則是主要的交流工具。

手語是一門視覺語言,它與語音及書面語等自然語言的表達能力相同,在人機交互方面,手語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生動、形象、且直觀,如通過手語表達“愛耳日”。

“愛”:左手伸拇指,右手輕輕撫摸左手拇指背,面露憐愛的表情;

“耳”:一手伸食指,指一下耳朵;

“日”:右手拇、食指捏成圓形,虎口朝內,從右向左做弧形移動,越過頭頂。

在愛耳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lADPJxf-1je3gE_NGILNBDg_1080_6274.jpg

當然,許多導致聽力損失的情況可以通過公共衛(wèi)生策略和貫穿一生的臨床干預措施來避免。針對如何在生命不同階段減少聽力損失的有效策略,WHO 給出了如下建議:

免疫接種;

良好的母親和兒童保健做法;

遺傳咨詢;

識別和管理常見耳?。?/p>

針對噪音及化學品暴露的職業(yè)性聽力保護計劃;

減少在娛樂場所接觸巨大噪音的安全聆聽策略;

合理使用藥物以預防耳毒性聽力喪失。

有聲的世界十分美好,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生活在有聲的世界中。讓我們一起,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

評論
天光云影共徘徊
舉人級
閱,以上已瀏覽。
2023-05-01
12幼徐菁菁
進士級
????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