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植物沒有眼睛,為什么可以偽裝成周圍環(huán)境和別的生物模樣?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謝興馳(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動物中的偽裝現(xiàn)象,并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及廣泛的科普。動物進行偽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了減少被捕食者檢測和發(fā)現(xiàn)風險;二是模仿其他生物的形態(tài)來誤導捕食者;第三則是以十分顯眼并帶有警示意味的體色來警告捕食者,自己不可食用。

將自己偽裝成樹干的地衣葉尾守宮(Uroplatus sikorae)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擬態(tài)成蛇的擬蛇頭天蛾(Hemeroplanes triptolemus)

(圖片來源:YouTube/Andreas Kay)

具有警戒色的鈷藍箭毒蛙(Dendrobates tinctorius)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但除了動物,許多植物也一樣能夠模擬周圍環(huán)境進行偽裝。植物們偽裝的方法其實和動物使用的差別不大,它們也都是通過改變自身色彩和形態(tài),使自己融入背景,讓天敵難以發(fā)現(xiàn);或者是通過特殊花紋營造偽邊緣效果,讓真實輪廓不易暴露。

比如生石花(Lithops pseudotruncatella subsp.),它們在最近這些年因為自己猶如圓潤鵝卵石一般的外表而廣受歡迎,很多人都會養(yǎng)上幾盆。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植物偽裝者,鵝卵石的外形就是為了避免昆蟲發(fā)現(xiàn)并取食它們。

生石花演化出不同種類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不過,相比于對動物偽裝的研究,植物偽裝的研究非常有限,還有許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需要了解偽裝能力在植物生態(tài)和進化中的重要性。比如,植物如何通過偽裝適應不同棲息地的?因為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在不同環(huán)境下,其產(chǎn)生的偽裝也不同,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礫石灘的紫堇有著灰褐色的外表,而長在紅砂巖區(qū)域的紫堇則會變成和巖石一樣的磚紅色。

偽裝在砂巖中半荷包紫堇(Corydalis hemidicentra )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半荷包紫堇與前文提到的生石花的不同之處在于,生石花是通過演化成不同亞種或變種來產(chǎn)生不同花紋偽裝的,然而半荷包紫堇卻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葉片的顏色來實現(xiàn)這擬態(tài),而不是靠演化——也就是說,即使是同一物種,不同地區(qū)的半荷包紫堇也會產(chǎn)生不同顏色。那么問題就來了,植物沒有眼睛,它們卻是怎么識別并模擬周圍的環(huán)境的?

沒被食草動物發(fā)現(xiàn)并成功開出花朵的半荷包紫堇

(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志)

有一種猜測是,這些植物會因為長時間在此環(huán)境生長而逐漸適應周圍環(huán)境,那些不符合環(huán)境顏色的植物會被昆蟲發(fā)現(xiàn),而只留著那些符合周圍顏色的植株存活,它們不像生石花那般演化出多個種類,而是靠隨機的色系來進行偽裝,這似乎是一種無意識的變化,因為植物根本不知道周圍的環(huán)境為什么樣式。

科學家取樣了一些半荷包紫堇的種子種植,并為其提供不同的環(huán)境,在這些不同的環(huán)境中紫堇會產(chǎn)生多個色系,包括了灰色,綠色,與紅褐色與土黃色,但這四種顏色都可能會出現(xiàn)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所以有可能只有那些符合偽裝色的植物才會留在此地,繼續(xù)生長,那些沒有偽裝的就容易被動物發(fā)現(xiàn)并吃掉。

模擬環(huán)境下半荷包紫堇的顏色變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同樣,在我國西南高山流石灘之上分布的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由于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而逐漸受到人類的采挖,因此選擇了一種更為罕見的演化路線。但是相比與其他的偽裝植物,科研人員們經(jīng)過長期多地觀察,并沒有觀察到動物取食梭砂貝母的明顯痕跡,由于體內富含生物堿,貝母屬植物具有很強的化學防御,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動物取食。那么面對最大的天敵——人類對其采伐量的不斷擴大,梭砂貝母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于是它們選擇了隱身作為演化方向。

最初時,梭砂貝母自從長成之后,每年都會開出一朵淡黃色的花朵,這顏色在灰褐色的流石灘上格外扎眼。但隨著人類采挖活動的加劇,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人們采伐量更大的區(qū)域,梭砂貝母更傾向于開出灰色或棕色的花朵,以最大限度降低自己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它們偽裝的效果也表明,這種策略卓有成效——科研人員做了一個實驗,要求人們在14張自然環(huán)境的圖片中找到梭砂貝母,結果證實偽裝程度越高、綠色程度越低的個體越難被找到。

不同群體梭砂貝母的體色變化

(圖片來源:牛洋《商業(yè)采挖影響高山植物的偽裝色彩進化》)

不僅是半荷包紫堇和梭砂貝母,科學家在中國西南部就發(fā)現(xiàn)了至少十幾種有著偽裝色葉片的植物,這些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多為貧瘠的高原環(huán)境,在這里養(yǎng)分匱乏,動物迫切為尋找食物而不放過任何眼前的植物,在這里生長的一些植物就被迫演化發(fā)育出多個色系來提供偽裝防止被動物發(fā)現(xiàn)。

偽裝在流石中的槲葉雪兔子(Saussurea quercifolia)

(圖片來源:謝興馳)

在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像半荷包紫堇、梭砂貝母等都受到了天敵或者人類的行為的影響,從而進行了一系列的進化來偽裝自己,而這樣的方式都是在外界環(huán)境變得不利于生存之后,生物種群為了生存而做出的調控,正是這樣它們才得以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繁衍生息。

參考文獻:

[1]Endler JA.A predator’s view of animal color patterns[J].Evolutionary Biology,1978,11: 319-364.

[2]Niu Yang et al. Divergence in cryptic leaf colour provides local camouflage in an alpine plant.[J].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017, 284(1864) : 20171654-20171654.

[3]Niu Yang and Stevens Martin and Sun Hang. Commercial Harvesting Has Driven the Evolution of Camouflage in an Alpine Plant[J]. Current Biology, 2020.

[4]Jacobson Connor et al. Effect of Manual Restraint and Visual Security on Heart Rate in Dyeing Poison Dart Frogs (Dendrobates tinctorius azureus) and Leopard Frogs (Lithobates pipiens)[J]. Journal of Herpetological Medicine and Surgery, 2021, 31(1) : 59-63.

[5]Aaron Bauer and Anthony Russel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genus Uroplatus (Reptilia: Gekkonidae), with comments on its biology[J].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1989, 23(1) : 169-203.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應為斜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科普有我,張莊初中。
太師級
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在不同環(huán)境下,其產(chǎn)生的偽裝也不同。
2023-03-17
科普63eb87bf78247
學士級
在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像半荷包紫堇、梭砂貝母等都受到了天敵或者人類的行為的影響,從而進行了一系列的進化來偽裝自己,而這樣的方式都是在外界環(huán)境變得不利于生存之后,生物種群為了生存而做出的調控,正是這樣它們才得以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繁衍生息。。。。
2023-12-05
科普63eb87bf78247
學士級
最初時,梭砂貝母自從長成之后,每年都會開出一朵淡黃色的花朵,這顏色在灰褐色的流石灘上格外扎眼。但隨著人類采挖活動的加劇,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人們采伐量更大的區(qū)域,梭砂貝母更傾向于開出灰色或棕色的花朵,以最大限度降低自己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它們偽裝的效果也表明,這種策略卓有成效——科研人員做了一個實驗,要求人們在14張自然環(huán)境的圖片中找到梭砂貝母,結果證實偽裝程度越高、綠色程度越低的個體越難被找到。。。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