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 周璐 高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一提到食物鏈,大部分人的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xiàn)出那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過,有沒有朋友曾經思考過,小魚吃蝦米,蝦米又吃什么呢?
海洋中的各種魚類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其實,在海洋中,還有許多比蝦米更小,甚至用眼睛看不見的“原住民”,即形形色色的微生物,蝦米通過濾食來吃掉它們(類似于喝水)。然而,正是這些處于海洋食物網最底層的微生物們,尤其是浮游植物,它們無時不刻地以小小的身軀支撐起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承擔著生產者的角色。
海洋中的硅藻和甲藻作為一對不知疲倦、各具特色的競爭者,它們?yōu)楹Q髣游锾峁┦澄飦碓矗遣豢苫蛉钡闹匾嬖?。然而,對于人類活動而言,它們同時也是赤潮的主導者,尤其是甲藻赤潮常常在養(yǎng)殖生產中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如何消滅有毒赤潮也成為令人頭痛的難題。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想要有利消滅有毒赤潮,我們就先得深入了解這對自然界的競爭者。
致命甲藻——制造陪葬者
每年夏天,當我們打開手機、在各種社交平臺網上“沖浪”時,都會看到各種“藍眼淚”、“熒光?!钡男侣剤蟮馈㈤L短視頻等,“藍眼淚”、“熒光?!币惨云洹懊烂病蔽吮姸嘤慰团恼諊^。而引發(fā)這一奇觀的微生物——夜光藻,也是一種甲藻。**由于夜光藻中含有大量的熒光素,在受刺激時會發(fā)光,**于是就會形成“藍眼淚”、“熒光海”這種仙境般夢幻的效果。
“藍眼淚”
(圖片來源:Veer圖庫)
“藍眼淚”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但是,千萬不要被這種華麗的外表所欺騙,甲藻赤潮的爆發(fā)往往伴隨著大量毒素的產生。甲藻雖然可以作為魚類幼體的餌料,但甲藻中的一些類群,會產生多種毒素。
舉個例子,西加魚毒素即是由甲藻產生的聚醚類毒素的代表,作為電壓依賴性Na+通道的激動劑,西加魚毒素可增加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產生強去極化,致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傳導發(fā)生改變,從而引起魚類的神經麻木、代謝失調及呼吸障礙,最后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在赤潮多發(fā)區(qū),甲藻死亡后所釋放的藻毒素會對水體中的魚類、貝類產生很大的危害,使之成為甲藻的陪葬者,從而造成漁業(yè)領域非常大的經濟損失。
破浪顯示“紅潮”跡象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既然甲藻赤潮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治理呢?
漁業(yè)上一般采用化學藥品滅藻劑進行噴灑,然而,藥物的用量和副作用難以掌控。此外,還有一種順其自然的控制手段,那就是促使有毒赤潮向無毒赤潮轉化。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N/P可以指示赤潮發(fā)生過程中水體的營養(yǎng)狀況,是藻類受N或P限制的重要指標。不同藻類生長要求的N/P是不同的,可能具有特異性,每種營養(yǎng)元素限制的狀況通常會決定藻間競爭的結果。因此,可以通過調節(jié)水體的N/P,幫助無害的競爭者尤其是硅藻,在這場浮游植物的爆發(fā)大戰(zhàn)中占據(jù)領先地位。
萬能硅藻——海洋內卷之王
硅藻渾身是寶。
活著的時候,硅藻是重要的養(yǎng)殖餌料,尤其是貝類幼蟲,如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等,具有營養(yǎng)豐富均衡、成本低廉、易消化和能夠凈化水質等優(yōu)點。同時,硅藻還富含油脂,是生產生物柴油的明星原料生物。另外,硅藻中積累了許多有利于人類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比如巖藻黃素、金藻昆布多糖、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等,大部分已用于生產藥品或保健品。硅藻因其獨特的硅質外殼,還被科學家們相中用以制作靶向治療的藥物載體。
活著的硅藻尚有如此多的功能,死后的硅藻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硅藻死后,它還是海底石油的原料以及勘探標記之一。此外,它的細胞壁還可以做成硅藻土產品,如日常就可以買到實用的硅藻土吸水墊。即使硅藻處于靜止狀態(tài),它獨特美麗而又豐富的外觀也會被藝術家們相中。換句話說,硅藻簡直就是傳說中“別人家長得好看還努力的孩子”。
硅藻不僅“內卷”,它還極具“個性”。與我們熟知的綠色植物不同,硅藻的進化路線始終在海洋里,因而它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進化道路——二次內共生。
這種獨特的進化路線源于生物發(fā)生的兩次吞噬。目前普遍認為,第一次由真核生物吞噬了原核生物,才有了細胞內可以自主復制的膜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而硅藻由于二次吞噬的作用,其葉綠體膜呈現(xiàn)double即有4層。
盡管硅藻的葉綠體如此獨特,也絲毫不影響其光合能力的異常強大。硅藻的分布從幾千米深的昏暗海底到刺眼的海水表面,無論是弱光還是超強光,硅藻都能夠及其有效的加以利用。這一點正是硅藻成為“海洋王者”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強大的光合能力支持著硅藻完成提供全球20%以上初級生產力的“業(yè)績”。
此消彼長:浮游植物的季節(jié)性演替
春天伸懶腰,冬天睡大覺,在我們適應和享受地球上美妙的四季變化時,這些古老的微生物也在體會著四季的變遷。
作為“海洋王者”,只要外界環(huán)境條件合適,硅藻就傾向于在海區(qū)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因此,在初春時節(jié),隨著海冰融化,硅藻是最早起來干活的“勞?!?,即先鋒爆發(fā)藻種。而夏季主要是甲藻大規(guī)模爆發(fā)的時期,此時硅藻已經開始“打盹”衰退,直至冬天再回到自己的“老窩”(南極沉積物)中。
縱觀全年,盡管硅甲藻的季節(jié)性交替爆發(fā)呈現(xiàn)如此趨勢,但也不排除常常有“卷”起來的甲藻在春季就形成爆發(fā)。然而,甲藻的崛起離不開“巨人的肩膀”——硅藻的爆發(fā),也就是說,硅藻的先鋒地位始終是難以撼動的。
日月如梭,斗轉星移,硅藻與甲藻的這種季節(jié)交替性爆發(fā)一直未變。科學家們從溫度、營養(yǎng)、風力等角度切入,以解釋甲藻后來居上,以及硅藻走向衰退的原因。然而,科學家們卻始終沒有找到揭示硅藻先鋒爆發(fā)的關鍵線索。這不禁讓我們陷入思考:難道還存在其他被忽略的線索?或者說是否需要我們將這些零碎的線索進行整合呢?
被忽略的KPI——波動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植物科學家,尤其是致力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和產量的研究者們,逐漸關注到一個被忽略的外界環(huán)境因子——波動光。
在自然界中,光不是一成不變的,樹葉冠層的遮擋、云層的移動等因素會使陽光強度從100%降低到10%。因而,光合生物始終要面臨著波動光的威脅,為了應對這一脅迫,就要進化出多重機制來響應。
事實上,海洋中的波動光環(huán)境更為嚴峻。由于波浪、湍流、內波等的影響,浮游植物時刻面臨著劇烈的垂直移動。因此,海洋藻類頻繁地暴露在從飽和陽光到昏暗環(huán)境的波動之中,甚至有的海區(qū)可以在半米深的范圍內產生從100%飽和陽光強度到1% 的變化。由此可見,與陸地、湖泊和河流相比,海洋中的光環(huán)境更加多變和復雜,這對海洋光合生物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綜合海洋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模擬了不同強度的波動光水平,通過比較集中常見的赤潮硅甲藻后發(fā)現(xiàn),硅藻在波動光下具有比甲藻更高效的光合能力,并且長得更快。這也就說明了在適應和利用波動光這一業(yè)績指標上,硅藻“完勝”甲藻。
那么硅藻是怎么戰(zhàn)勝對手,擁有極強的抗波動光能力的呢?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方法,包括基因編輯、光合電子傳遞測定、抑制劑、顯微觀察、細胞染色、轉錄組學與代謝組學、同位素標記的代謝流分析等等(總之盡量像硅藻一樣努力),發(fā)現(xiàn)在硅藻中,PGR5/PGRL1這對光合作用抗逆關鍵蛋白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并且驚嘆于硅藻的聰明之處,即在弱波動和強波動光下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在海洋中才會發(fā)生的劇烈波動光條件下,PGR5蛋白才會有明顯的響應,并且硅藻的光合作用會做出調整,光合放氧能力更強,從而能夠更多地積累油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結語
在不同強弱的波動光下采取差異性的應對策略,是硅藻的聰明之處,而通過調節(jié)水體的N/P來治理甲藻赤潮,則是人類的智慧所在。人類在科學技術的加持下,不斷地認識自然,并且在合理的范圍內改造自然。相信在未來,我們同自然界會有更近的距離、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
編輯:應奕可
參考文獻:
【1】Dutkiewicz A, Muller RD, O'Callaghan S, Jonasson H. Census of seafloor sediments in the world's ocean[J]. Geology, 2015, 43 (9):795-798.
【2】Zhou L, Gao S, Wu S, Han D, Wang H, Gu W, Hu Q, Wang J, Wang G. PGRL1 overexpression in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inhibits growth and reduces apparent PSII activity[J]. The Plant Journal, 2020, 103 (5):1850-1857.
【3】Zhou L, Wu SC, Gu WH, Wang LJ, Wang J, Gao S, Wang GC. Photosynthesis acclimation under severely fluctuating light conditions allows faster growth of diatoms compared with dinoflagellates[J]. BMC Plant Biology, 2021, 21:164.
【4】Zhou L, Gao S, Yang W, Wu S, Huan L, Xie X, Wang X, Lin S, Wang G (2022)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ic signatures of diatom plasticity to light fluctuations. Plant Phys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