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網1月3日訊(金愷祎)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降落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航天器。截至目前,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背行駛1455米,工況正常。
玉兔二號月球車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設計制造的第二輛月球車(月表巡視器),搭載于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于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在1月3日晚間,玉兔二號完成與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分離,踏上月球表面,并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
“玉兔二號”巡視器上安裝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測儀。這些儀器將在月球背面通過就位和巡視探測,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巡視區(qū)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研究,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huán)境研究。此外,著陸器還搭載了月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
由于月午期間的月面溫度過高,為了能夠盡量長時間地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探測,玉兔二號會擇機進入“午休”模式,只保留部分分系統(tǒng)工作,移動等分系統(tǒng)停止工作,在結束月夜休眠時,受光照自主喚醒。
盡管玉兔二號的設計壽命只有90個地球日,實際工作已4年,成為了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玉兔二號成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又一座里程碑,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志著中國進入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