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養(yǎng)分系列(7)|科學施鎂,讓土地“美”起來!
鎂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也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農業(yè)集約化生產程度的增加,作物鎂營養(yǎng)缺乏的問題日益突出,對施用鎂肥的需求日趨迫切。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南方酸性紅壤上施用鎂肥能使水稻和大豆明顯增產。
70年代,海南島的橡膠樹出現大面積缺鎂黃葉癥狀,花生、油菜、馬鈴薯、甜菜、玉米等作物也表現出對施用鎂肥的良好反應。80年代以后,隨著復種指數的提高、作物產量的增加,高濃度復合肥的大量施用,以及農家肥使用量的不斷減少,作物缺鎂的現象日益加重,施用鎂肥的增產效果越來越明顯。
我國土壤含鎂量有自北向南、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的趨勢。北方土壤含鎂量(MgO)一般為5~20g/kg,平均10g/kg左右,西北地區(qū)的栗鈣土、棕鈣土含鎂高達50g/kg以上,而南方土壤含鎂量為0.6~19.5g/kg,平均在5g/kg左右。
世界土壤類型及分布
土壤交換性鎂含量(用pH7.0的1.0mol/LNH4OAc提?。┠茌^好地反應土壤的供鎂狀況,可作為土壤有效鎂的診斷指標。對許多植物來說,60mg/kg為缺鎂的臨界值,土壤供鎂狀況還受其它陽離子的影響。
土壤交換性鎂飽和度(%)也是衡量土壤供鎂能力的指標。當交換性鎂的飽和度低于10%時,就有缺鎂的可能。其數值依作物對鎂的需求而異:需鎂較多的牧草的交換性鎂飽和度在12%~15%之間,而大多數作物的需求為6%~10%,豆科作物的值不小于6%,一般作物不能低于4%。
鎂需求高的牧草
我國華南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qū)的福建、江西、廣西和海南等省是缺鎂最為嚴重的區(qū)域。各種作物對于鎂的要求不同,一般果樹、豆科作物、塊根塊莖作物、煙草、甜菜等需鎂多于禾谷類作物;果菜類和根菜類作物多于葉菜類作物。
鎂對柑橘、葡萄、蔬菜、薯類、甘蔗、煙草、油棕、甜菜、多年生牧草、橡膠和油橄欖等作物有良好的增產效果,應重視這些作物上鎂肥的施用。
施用鎂肥時要考慮土壤的酸堿性,強酸性土壤宜施用氧化鎂、氫氧化鎂、白云石灰、蛇紋石粉、鈣鎂磷肥等緩效性鎂肥,做基肥效果好,既能增加溶解度,提高鎂的有效性,又能中和土壤酸性,消除H+,Al3+,Mn2+毒害;弱酸性和中性土壤宜施用硫酸鎂和硫鎂礬。
鎂肥可做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施用。水溶性鎂肥宜做追肥,微水溶性則宜做基肥。采用2%~5%的MgSO4·7H?O溶液葉面噴施矯正缺鎂癥狀見效快,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噴施葉面鎂肥
鎂肥效應大小也與施用量有關,如橡膠施用過多鎂肥時,會導致葉片和膠乳的含鎂量過高,引起膠乳早凝,排膠障礙增大,不利于產膠。
正在產膠的橡膠樹
據報道,糧食作物的鎂肥施用量 (MgO)為25~45kg/hm2;經濟作物的鎂肥施用量(MgO)為40~60kg/hm2;果樹和蔬菜的鎂肥施用量(MgO)為50~90 kg/hm2。
鎂
MEI
Magnesium
科技助力綠色農業(yè)發(fā)展
文章引自:中國農資傳媒
供稿專家:全國鎂營養(yǎng)研究與應用協(xié)作網(NMN)
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吳良泉
編輯核校:IMI-黃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