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蜜柚科普】 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推動蜜柚產業(yè)走上綠色提質增效之路

農技協(xié)科技小院建設者
中國農技協(xié)科技小院建設者,信息化新農人。
收藏

近年來,福建省科協(xié)不斷探索打造科技特派員制度新樣板,創(chuàng)建普及推廣科技小院,集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農業(yè)技術服務、農村科學普及、人才培養(yǎng)培訓于一體,服務“三農”和鄉(xiāng)村振興,打通農業(yè)技術推廣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專家與農民、科研與生產、育人與用人的零距離對接。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4批共33家科技小院,并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科技小院聯(lián)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日,福建日報整版刊發(fā)《一顆蜜柚的科學“減肥”路》,聚焦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引導柚農改變傳統(tǒng)施肥方式,推動平和蜜柚走上綠色提質增效之路。

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與中國農業(yè)大學聯(lián)合主辦“多主體農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來自科技小院的經驗”網絡研討會,向全球推介中國科技小院模式,來自50多個國家的500余人參會。

會上,平和縣坂仔鎮(zhèn)五星村柚農林新民分享了自己與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的合作經歷。

平和縣是我國最大的柚類生產基地,被譽為“世界柚鄉(xiāng)、中國柚都”。然而,蜜柚產業(yè)長期過量施肥,引發(fā)了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成為阻礙產業(yè)綠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小院助力下,平和蜜柚走上“減肥”增效之路。

▲平和“柚?!?/p>

起初,林新民與其他柚農一樣,擔心減肥會導致蜜柚減產;慢慢地,他在試驗中嘗到甜頭,并成為小院“代言人”。

“虧了算我的!”

2016年,一名高校青年教師帶著2名學生,到平和縣開展調研,對房前屋后皆是蜜柚樹的場景頗感震撼。這名教師,就是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國際鎂營養(yǎng)研究所副教授吳良泉。

吳良泉,1987年出生于永春縣一個山村,2014年從中國農業(yè)大學獲得植物營養(yǎng)學博士學位后,回到本科母校福建農林大學工作。他將研究重心放在柑橘、茶樹等特色經濟作物上,主要研究鎂素綜合管理、養(yǎng)分資源管理,研發(fā)肥料新產品,已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10余項。

2016年,吳良泉正著手準備一個關于柑橘高效專用復合肥研制與應用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項目。一家大型肥料企業(yè)找上門來尋求合作,希望吳良泉為企業(yè)生產蜜柚專用肥提供指導,企業(yè)則為項目研究提供經費支持。雙方一拍即合,吳良泉遂選定在全國最大的蜜柚生產基地——平和縣開展研究。

初到平和,他帶著學生到農戶的果園走訪調研,發(fā)現當地柚農普遍缺乏科學指導,認為施肥越多,產量越高?!霸诘乩砦恢谩夂驐l件類似和產量相當的情況下,這里每年的蜜柚用肥量是國際上柑橘優(yōu)勢產區(qū)的6倍。”吳良泉說。

抽樣采集土壤樣品后,吳良泉還發(fā)現,過量施肥造成當地土壤酸化、板結嚴重,90%的表層土壤樣品pH值低于5.0,而蜜柚適合生長的土壤pH值為5.5至6.5。這不僅影響蜜柚品質,也對水源、環(huán)境造成較大壓力。

“減一半試試!”吳良泉綜合業(yè)內專家、國際柑橘主產區(qū)以及平和本地種植大戶的經驗,形成初步的優(yōu)化方案,在平和縣內不同地方找了10多戶柚農合作,擬在他們的柚園里開展“減肥”試驗。

種了二三十年蜜柚的農戶們半信半疑:“減這么多肥,柚樹不會減產嗎?”

盡管從理論上分析,“減肥”是可行的,但此前國內并沒有關于蜜柚的相關研究和一手數據,對“蜜柚究竟需要多少養(yǎng)分”“是因為品種特殊,還是因當地降水量大、肥料流失多,導致蜜柚比其他柑橘類需要更多肥料”等問題,吳良泉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當時的蜜柚畝產值約2萬元,對于柚農而言,試錯成本太高了。為了讓柚農們吃下定心丸,吳良泉向合作農戶保證:“虧了算我的!”

回想當時的承諾,吳良泉笑言,大抵是因為年輕氣盛。但他心里清楚,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承擔技術創(chuàng)新風險,“不管結果如何,試了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聽了他的承諾,有些柚農心動了,林新民便是其中之一。

彼時53歲的林新民,打理著自家1100株柚樹,每年每株柚樹最多要施8公斤肥。“與吳老師合作,柚樹施肥不用我管,減產了也有人兜底,用一小塊地做試驗未嘗不可?!庇谑?,林新民拿出110株柚樹,交由吳良泉及其學生進行施肥管理。

接下來的一年內,個別合作農戶因為擔心減產,中途偷偷施肥;而林新民堅持了下來,每年每株柚樹復合肥用量減到4公斤。

到了蜜柚采收季,周邊許多柚農和收購商聞信前來觀摩。種了多年蜜柚的農戶們一眼便瞧出林新民試驗樹的不同:果樹更加健壯,蜜柚個個長得光滑飽滿,打開一嘗,水分更足,甜度更高。收購商給出的收購價,每公斤蜜柚比周邊農戶高出0.4元,按畝產3500~4000公斤蜜柚算,2畝多的柚林增收約3000元。

▲碩果累累

林新民樂了,主動為自家另外的柚樹“減肥”。

“第一年不減產,是不是因為消耗了土壤原本的肥力?之后會減產嗎?”面對柚農的新疑惑,吳良泉團隊又將“減肥”試驗延續(xù)至第二年、第三年。

7個試驗點的三年數據顯示,“減肥”不但沒減產,品質反而有所提升,蜜柚的酸度下降了,口感也更好了。對于柚農而言,降本更加直觀,每年每畝地可節(jié)約1000元的肥料費用。

三株柚樹的奧秘

在試驗過程中,吳良泉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白畛酰覀兊难芯坎捎玫氖琼椖恐?,參與人員少,我和學生只能階段性地在平和開展調研,難以長期扎根田野,實時獲取生產信息,及時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他坦言。

在此背景下,2018年,福建農林大學國際鎂營養(yǎng)研究所將這支研究團隊擴充到10余名師生,在平和圍繞蜜柚“減肥”開展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雛形初現。

2019年6月,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于坂仔鎮(zhèn)五星村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批5家科技小院之一,也是全國蜜柚產業(yè)首家科技小院。

吳良泉被聘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包括他在內的8名福建農林大學教師(其中7人為科技特派員)帶著研究生(每年常駐3~6人),在蜜柚科技小院開展工作。

要改變柚農們的種植觀念并不容易?!白鼋o柚農看!”科技小院通過果園流轉,建立了一塊長期定位試驗(指在固定田塊上多年連續(xù)進行相同處理的農業(yè)定位研究方法)基地,持續(xù)開展蜜柚優(yōu)化定量施肥試驗,并時常請柚農現場觀摩。

基于這塊基地,師生們測量出蜜柚對氮、磷、鉀等養(yǎng)分的實際需求。吳良泉介紹道,以氮為例,在施肥量較大的情況下,每年每公頃柚樹通過落花落果、修剪枝條、果實帶走的養(yǎng)分為267公斤,但柚農每公頃柚樹常投入1300公斤養(yǎng)分,多余的養(yǎng)分實際上并未被吸收利用。

五星村柚農賴國永的一個疑惑,也被科技小院成功解開。

他有三株柚子樹生長在狹窄的田岸邊。“沒地方施肥,每次就在樹冠下隨意撒點肥料。沒想到,這三株柚樹反而長得比其他柚樹健壯。”他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出于對根系分布與土壤營養(yǎng)的關注,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曾挖開土層,查看柚樹的根系分布。他們驚奇地發(fā)現,用于吸收養(yǎng)分的須根主要分布在距離柚樹主干20至80厘米處,這與當地柚農乃至師生們的原有認知有很大不同。

“柚農怕在樹冠內施肥會傷根,習慣在樹冠外延滴水線外施肥,導致肥料實際吸收利用率不高,肥料的大量流失也使原本已經酸化的土壤進一步酸化?!眳橇既f,得益于施肥位置與肥料用量更好匹配,那三株柚樹長勢更良好。

師生們扎根生產一線,也常常能在與柚農的交流中得到啟發(fā),細化研究方向。

“這葉片怎么黃黃的?是缺少什么元素?”“這是蜜柚葉片典型缺鎂癥狀?!笨萍夹≡簣F隊發(fā)現,柚農使用的通用型復合肥中氮、磷、鉀濃度高,過量施肥導致氮、磷、鉀養(yǎng)分大量盈余,而蜜柚對鎂等養(yǎng)分的需求卻被忽視了,且過量的氮、鉀肥施用和土壤酸化進一步加劇蜜柚缺鎂。實際上,鎂對于蜜柚生長大有裨益,能促進光合作用,利于糖類物質運輸,增加單果重和甜度,使果皮厚度更薄、色澤更好。

為此,科技小院團隊提出“‘減肥’壓酸,補鎂增效”的蜜柚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根據蜜柚根系生長分布和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改變施肥位置,并在萌芽期、穩(wěn)果期、壯果期、采果期根據不同的養(yǎng)分需求定量施肥,嚴格控制氮、磷、鉀肥尤其是磷肥的使用量,同時適量補充鎂肥。

賴國永按科技小院倡導的種植方法,管理自家500多株柚樹,每年可節(jié)省7000多元肥料費用。更重要的是,“柚子長得好,不愁賣,收購商到果園一看,現場就轉賬收購,一分錢沒欠”。

林新民成了“代言人”

每到施肥季,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團隊就忙著圍繞蜜柚“減肥”進行更大范圍的技術推廣。從制作“蜜柚小院說柚”科普視頻,到進村開展科普講座、技術培訓,手把手指導柚農科學施肥……處處都有科技小院師生的身影。

據統(tǒng)計,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已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4個核心示范區(qū),累計與1000余戶柚農合作建設示范田 4800余畝,輻射帶動全縣蜜柚產區(qū)。

幾年來,林新民緊跟科技小院團隊的腳步,在自己的蜜柚園內引進蜜柚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每株柚樹的施肥量已減至1公斤,蜜柚產量同比提高5%,糖酸比也有較大提高。

▲吳良泉(左一)向柚農講解蜜柚綠色提質增效技術要點

而他,也儼然成為科技小院的“代言人”,常常在各種科普活動和技術培訓會上現身說法,用閩南語與柚農交流,鼓勵更多柚農學習、應用科技小院系列技術。

“科技小院探索的蜜柚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既可大幅減少柚農的肥料投入成本,又可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為蜜柚產業(yè)綠色發(fā)展提供支撐,有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的雙贏?!逼胶涂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毅偉介紹,為此,今年來,平和舉全縣之力,對蜜柚綠色提質增效技術加以推廣,由科技小院團隊對農技人員、廣大農民開展技術培訓,帶動該技術在全縣范圍內落地。

今年5月,一場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會在平和縣召開。會議號召全縣黨員種植戶帶頭落實化肥減量增效,把自家果園建成生態(tài)果園。

如今,在平和縣黨員種植戶的柚園邊上,都立著醒目的“減肥”公示牌,上面詳細寫著種植畝數、去年施肥量、今年計劃施肥量等。

何時施肥?施多少?如何施?在蜜柚科技小院的指導下,平和縣還制作了《農戶果園化肥減量落實卡》,分發(fā)給每戶柚農,上面詳細記錄定額施肥的技術要點和落實情況。黨員干部掛鉤到戶,上門指導柚農按照《農戶果園化肥減量落實卡》上的要點,精準施用適合蜜柚種管的配方肥,特別是控制磷肥用量,最大限度減少不合理施肥,提高肥料養(yǎng)分的有效利用率。

吳良泉在組織學生對全縣蜜柚施肥情況開展抽樣、問卷調查后發(fā)現,與2018年相比,如今全縣施肥量(氮、磷、鉀養(yǎng)分總量)減少了60%以上。

匯聚更多科技力量

近日,記者走進林新民的蜜柚園。柚子壓彎了枝頭,樹下套種的大豆已長出半指長的豆莢。

“冬種油菜花,夏種大豆,莢長到4~5厘米時就把它割掉放在樹冠以內,壓青還田做綠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有利于提高蜜柚的產量和品質?!绷中旅袷祜亟榻B道。

這套關于“綠肥”的經驗,來自廖紅教授。

廖紅,從事植物營養(yǎng)學和根系生物學研究近30年,現為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際植物營養(yǎng)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土壤學會植物營養(yǎng)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等。

去年底以來,平和縣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了4000畝生態(tài)果園示范基地,由蜜柚科技小院提供技術指導,并邀請廖紅擔任指導專家,為蜜柚產業(yè)綠色發(fā)展把脈。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團隊與農戶座談

“肥減下來后,改良深層的酸化土壤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廖紅教授帶頭研發(fā)蜜柚土壤改良專用有機肥,這種有機肥具有緩釋效果,一年施兩次肥即可,既能滿足柚子生長所需的全營養(yǎng),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也能改良土壤,標本兼治;同時,提倡柚農冬季在柚樹下套種油菜花用以壓青還田做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眳橇既f,平和縣政府則提供資金支持,為示范基地的柚農免費發(fā)放專用有機肥和油菜籽。

得此助力,蜜柚科技小院已在示范基地推廣“蜜柚土壤改良專用有機肥+調整施肥位置+冬種油菜花+禁用除草劑”技術模式。

為了匯聚更多科技力量,進一步助力蜜柚產業(yè)綠色健康發(fā)展,今年6月初,由福建農林大學與平和縣政府共建的平和蜜柚研究院揭牌成立。

根據協(xié)議,福建農林大學派出專業(yè)研究人員組建產業(yè)服務團隊,并將在五年內持續(xù)投入50名研究生,根據平和柚類產業(yè)綠色發(fā)展需求,分期開展“柚類產業(yè)規(guī)劃布局與發(fā)展戰(zhàn)略”“柚類綠色優(yōu)質生產與發(fā)展關鍵技術研發(fā)”“柚類精深加工技術與綠色健康食品生產”等方面的科技攻關和政策研究。

廖紅被聘為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成員,吳良泉則擔任研究院副院長。

吳良泉表示,蜜柚科技小院團隊會參與蜜柚研究院的部分工作,雙方將形成良性互動,共同助力平和縣柚類產業(yè)綠色優(yōu)質發(fā)展與鄉(xiāng)村振興。

評論
??快樂科普者
大學士級
科技小院推動蜜柚產業(yè)走上綠色提質增效之路
2022-12-12
農技協(xié)科技小院建設者
舉人級
學習點贊!
2022-12-11
梅曉艷
進士級
2022-12-12